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性"研究可以将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研究推向深入。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中的地方性与地域性、民族性紧密相连又超越了二者;地方性与现代性既相互对抗又相互补充。地方性要求研究者应具有"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理解乃至认同特定文化形成的具体情境及其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立场与视域。研究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地方性,应有批判精神并警惕过度阐释。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代中国的文学也是多元互补的多民族文学。文章结合历史脉络及当代背景阐述研究多民族文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与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再度复兴几乎处在了一个共时的状态,二者曾一度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如今又共同成为了文学讨论的热门话题。思考在"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设中如何关注女作家创作、女性主义理论完善等维度,同时促进女性文学和多民族文学发展的有力结合,将会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视域,将会推动二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要以对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文化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为前提条件。在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中,还要特别注意区域文化的特殊性和本土文化的普适性之间的关系、文化的流变、区域文化的识别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文试图对当代新疆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新疆文学的含义加以界定。无论是从文学自身还是从文化层面,西部文学这一指称已不能涵括新疆文学的独特性;从新疆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文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既显示出独特性,又成为当代中国文学整体格局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战后日本的民主进程,日本女性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当代女性文学的空前繁荣是其在文坛上的集中体现。研究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及发展特点,能为我们考察日本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提供丰富而极具价值的研究素材,同时也为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思考者的思考范式与思考工具进行争鸣和反思,发现文学人类学批评作为一门破学科的学科,其具有多元视角与整体思辨及实践性、"间性研究"特点,不失为一条纠偏与查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有效路径。该文主要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为样本作参照阐释说明,力求能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空间、注入新的生长活力,从而展现出文学发展的和谐化并绽放出自身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状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状况,对少数民族女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教育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和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等团体的协助下,跨学科学术平台"文学人类学与多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中心成立之际举办了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0.
区域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湖湘文学,尤其是湖湘近代文学,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湖湘文化传统要素。孙海洋先生近年来在湖湘文学研究这块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先后主持和完成了“社会转型中的湖南近代文学”和“湖湘文化与湖南近代作家流派研究”两大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最近又著成《湖南近代文学》一书,并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对湖湘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段历史作了全面总结,从而为湖湘地域文学的研究添加了浓郁而厚实的一笔。《湖南近代文学》对自19世纪初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文学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差可称之…  相似文献   

11.
文学研究兼有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特性,仅在研究方法、研究规范、操作过程上"具有"科学研究的部分或全部的属性。为防止文学的特性被消解于大而无当的文化,需要开展交叉研究,综合研究,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需要观察与反思相结合、具体与抽象回流互动、艺术感受与哲学思辨交相辉映、个案解剖与系统把握相得益彰、多视点交叉透视等研究方法。为了避免陷于二元思维和黑格尔"正→反→合"的套子,要用多视点交叉透视的系统思维方法对前面的各种方法给予整合。应更新传统研究方式,改革体制化了的学科和区域界限,用问题研究取代体系构造与学科"圈地运动"的壁篱。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普通中小学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历史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新疆历史上少数民族女性教育兴起与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研讨者对此史观的探讨多集中在民族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的范围内,没能从史学和文学史应承担的人文精神传递等层面加以审视,使此史观研讨走入了一个“误区”。事实上诸多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在民族学的研究领域中并不能得到认同,因而“弱化”了此史观研讨的理论基础和深度。民族文学研究者的研究亟需走出自身的“圈子”,参与到中国文学研究的言说中。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文化思想交流、碰撞的今天,叶梅依然保持对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创作热情。她的作品也大多植根于于本土文化,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本文从叶梅的创作历程和作品去分析她对多民族文学的思考、诉求,解读叶梅作品的特色风格,学习并推广她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探索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一个"新语码",它不但可以为学界提供新的学术生长点,还可以让以往的"老问题"经过概念转换而被重新纳入"全球化"语境中。各民族文学和文化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但既有的文学史基本上忽视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存在及价值。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正确认识中国文学和各民族文学之间"一体"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自身的多民族视域,进而为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培育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新时期初年的摸索到世纪末的开放性格局,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过程。在回顾20世纪末女性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做出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金代文学在继承北宋文学方面与南宋同,但取向不同。苏学北盛是以女真统治文化为主导的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双向交流的产物,优势互补对金代文学雄健特色的形成作用重大。苏学北盛对于了解金人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文化心理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的“显在的样式”包括各民族文学不同的表达形式、语种、文学样式、不同的传播介质。中国文学的多民族特征表现出“独享”向“群体共享”的发展趋向和复杂的“独享”、“群体共享”与“部分共享”并存的多重特性。中国文学的“隐性式样”则是制约和影响中国文学精神形成与文学发展历史轨迹的各民族复杂的文化形态和关系。传统文学史写作中线性的历史时序,忽视了共时性的历史空间各民族文学间的影响和融通。文化、语种、文学形态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民族文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并整体推进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史结构中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我与阿扎提·苏里坦、艾光辉等学者主编的《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中有句话,“以开放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把新疆多民族作家的文学创造统摄于一部文学史的论域之内,既注意到各民族作家的文学创造所受到的多元文化背景和复杂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兼及不同民族文学之间族性和风格的相互渗透,尤其是本书论及的一些‘双语作家’,这种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