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徐哲俊  刘子健 《延边大学学报》2023,(5):95-102+143-144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样态,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和梳理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其他高校经验,探索民族地区高校经济管理类“三三一三”人才培养模式,详细剖析该模式的内涵、培养目标和培养类型,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民族地区高校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可以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理念,着力科学确定“三能”培养目标和“三型”培养类型,构建“三时段一贯通”人才培养路径,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有效支撑,完善科学、规范、开放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以及“互联网+”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深远影响,立足“互联网+”背景深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新课题?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医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重要性,提出以创新文化培育为基础构建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筑新型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电大开放教育新型教学模式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实践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需要教学模式的探索,也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开展学籍管理。以实现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下的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认真贯彻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价值和迫切目标”这个中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完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少数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创新和优化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按照“321”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以企业会计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方法为教学改革内容,创新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服务于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活动,必须坚持“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着眼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知行统一注重能力培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创新”四个原则,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积极构建以“一二课堂无缝对接的实践育人体系、以学术创新就业创业为重点的学生成长助推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品牌化国际化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交流平台”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路径,才能真正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到具体环节,真正做到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指导,部分高校已把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就“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指导提出了一些思考,“1+X”职业指导体系以职业指导课“1”为中心,“X”为课程以外的职业测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作为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整合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8.
经福建省2008年度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公示通过,我校“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项目获选2008年省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建设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指向,而高校能否完成这一服务社会的职责,关键在于理解“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新内涵,平衡人才培养定位中的三种关系:“国际化”与“本土化”、“储备知识”与“解决问题”、“学别人”与“讲自己”。为此,高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协调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要素,实现人才规格和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竞赛与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分析高校构建“课赛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意义,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智慧经济”创新创业竞赛为例,以沈阳工业大学开设的“智慧经济大赛”选修课为依托,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融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契合。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过程的核心主题之一,在新文科建设视阈下合理界定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厘清拔尖人才培养与新文科建设间的关系,对有效促进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丰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术、学科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新文科”建设内涵出发,聚焦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拔尖创新人才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要着重突出管理实践、决策咨询、科学研究、教学等能力的差异化培养,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创新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构逻辑、优化“六位一体”培养方案、重塑培养机制、构建多方协同育人保障机制的人才培养实践逻辑,以期为学校相关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二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变革教育模式;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突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从科技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应成为中国当代校长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迁移性和可复制性。相同条件下,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在质量和规格上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较强系统性、实效性和范例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相近或相同层次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高职院校以“中文+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职留学生“一线五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容和实践成效,为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之问”对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基于百年历史积淀,立足实际,以理念为先导,以课程为平台,以制度为保障,探索出适合中学实际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子,诠释了中学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创新了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分层制、导师制、弹性“走班制”和全效立体育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模式;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强大的师资队伍、多维的课程平台及民主的管理制度为保障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典型的系统性工程。在整体性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以承担民族复兴大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价值导向,在政府主导下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基于制度性安排进行政策协同整合,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为服务支撑载体。目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理念“育”“用”分离、多元主体合作受限、培养阶段衔接不畅、相关政策整合性不足、信息技术服务支撑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为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性建设与治理,未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为国育才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成效;构建“科层制与项目制双轨互动+第三方部门”的协同育人体系并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阶段连贯性;推进培养政策的协同度;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内涵出发,探讨了人才培养的逻辑与路径。进而,结合笔者教学改革实践工作,提出了一套“一二三”式培养理念,即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与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两个平台,以德育知识、专业知识和素质拓展三个模块协同培养,并从课程创新、科研创新、实践创新角度构建了“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 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是现代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笔者提出了“三主链、两平台、一机制”321实践教学体系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并重点以中国农业大学水利大类本科生培养为例,从抓好实践教学的三条主链、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力打造两个平台、为实践教学结构整合与环境构建,健全实践教学督管保障机制、构建创新实践管理模式,对321实践教学体系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三种主旨一致、内涵不同的教育思想,把三者融为一体的“三创教育”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三创教育”是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三创教育”适应了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有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要推进“三创教育”,须相应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实践教学,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工学结合”这一高职教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者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应尽职责,也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路径。以“卡脖子”“缺芯”等事件为标志,“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风险。基于风险社会理论,从专家系统“人为性风险”增加、传统教学方式潜藏原发型教育风险、制度性风险演化为组织管理危机、工具理性异化诱发评价风险等角度出发,揭示“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建构、高阶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和创新精神品质激发四方面的风险预警。基于风险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提出四点策略:围绕自反性主体建构改进课程设置,聚焦学生创新知识建构;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的因果链条,借助数字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构人本主义制度关照下的纯粹关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破解功利化评价导向,建立发展性和过程化的创新品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