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徐复观认为,西方近代经典自由主义主张理性至上、伸张自然权利特别是财产权促成了西方民主与法治的形成;然而以洛克、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强调资产阶级追求无财产的权利和自由,是以牺牲劳动者的权利和自由、牺牲平等和分配正义为代价的。他主张对自由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先秦儒家思想包含的德治思想、民本主义和政治抗议精神等核心价值与西方政治文化的精华实行创造性的融合,以便在中国开创体现着民主与法治精神的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强调消极自由最大化和个人权利排他性占有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带来的某些利益或好处是无可否认的,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如孤立原子主义与激进个人主义、政治市场化与公民消费者化、弱势民主与温和专制主义等等。因此,在公民身份议题回归的背景下,需要对自由主义的理论类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清理,并探寻适合当今和未来的公民身份替代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赛亚·伯林对自由的批判性反思在道德和政治哲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激发了热烈的争议和讨论。很多批评者认为,他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消极自由的同时也诋毁和拒斥了所谓的积极自由。然而,不论是伯林对积极自由的理解,还是他对待这种自由的态度,实际上都比很多批评者所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在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解读积极自由的观念在现代政治实践中所遭到的滥用的同时,伯林实际上也让我们看到了积极自由同样是人的一种深层渴望。因此,可以通过考察人性的双重本质来探究自由与人性的关系,进而在理论上澄清伯林的自由学说及其与自由主义的本质联系,最终会发现伯林对消极自由的捍卫不仅是可靠的,而且也为他所设想和倡导的那种自由主义提供了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4.
《欧游漫录》所传递的苏俄形象投射着徐志摩的政治立场与价值观念,记录了他苏俄观转变的心理轨迹。徐志摩基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价值理念对苏俄乌托邦提出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1920年代中国人对苏俄乌托邦的浪漫想象与革命冲动。其对中国政治道路、政治模式选择的仔细考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徐志摩为代表的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秉持的苏俄观和政治理念,在当时激进情绪鼓胀的政治文化语境中注定了无地自由的尴尬命运。  相似文献   

5.
美国宗教新右派运动是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危机、社会结构和社会群体解体的产物,对于美国选举的政治联盟重新组合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其性质的认识不能简单化。它既是保守的,属于右翼运动的大范畴,但又是激进的右派运动,有别于一般的保守运动。其激进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中产阶级下层,就其本质而言,则主要是中产阶级下层群众披上“宗教复兴”外衣的激进主义的表现。把宗教信仰复兴与平民的激进政治联系起来,并左右美国的政治格局,这是美国政治史上周期性地出现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6.
七八十年代美国宗教新右派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宗教新右派运动是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危机、社会结构和社会群体解体的产物,对于美国选举的政治联盟重新组合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其性质的认识不能简单化。它既是保守的,属于右翼运动的大范畴,但又是激进的右派运动,有别于一般的保守运动。其激进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中产阶级下层,就其本质而言,则主要是中产阶级下层群众披上“宗教复兴”外衣的激进主义的表现。把宗教信仰复兴与平民的激进政治联系起来,并左右美国的政治格局,这是美国政治史上周期性地出现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7.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3)作为英国近代史上继杰里米.边沁之后最重要的功利主义者,其自由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功利主义与自由相结合,从两个方面改造了早期自由主义理论:(1)他摈弃了早期自由主义者以天赋权利推导出个人自由权的做法,而是从功利主义角度张扬自由的首要性;(2)早期自由主义者要求限制政府的权力,保证个人自由领域不受侵犯,确定了政治自由权利。而在密尔生活的时代,大众政治逐渐形成。他明确表示:只有大众参与政治生活才是确保自由的唯一途径,从而使民主宪政制度成为自由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理性"的界定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tional(理性的)与reasonab le(合理的)是罗尔斯政治哲学的基础关键词,但中译本《正义论》与《政治自由主义》对这两个词的译法刚好相反。文章首先指出这一翻译上的混乱并做了适当更改,然后通过考察罗尔斯对“理性的”与“合理的”的界定及其在《正义论》与《政治自由主义》中的作用,较为清晰地阐明了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发展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9.
与五四激进的反传统潮流不同,林语堂以辩证理性的态度以及非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对儒家传统做出评判。反映在小说里,具体表现为林语堂对儒家处世传统与人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儒家人性传统的反拨。实际上,作为自由主义者的林语堂与儒家传统始终处于一种富于张力的关系之中,他在继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也因此释放了五四时期被压抑的“多重现代性”而带来了不同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批判自由主义,虽然回顾了这个时代的进程,但是他以国家主义对抗自由主义,并非成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而是在整体框架内确立了对自由的另一番阐释.他通过对自由主义所奉行的自然法和自然权利思想、社会契约论、个人主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批判,最终形成了与自由主义截然对立的国家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成舍我的研究,大多将他的从业经历与思想沉淀割裂为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出于政治气候的考量,当前大陆的相关研究,极少将成舍我在台湾时期的作品文本作为考察对象。对成舍我在离开大陆之后发表的作品进行细读,结合成舍我子女的回忆录及大陆和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尝试梳理出成舍我心路历程的基本轨迹,进而揭示在历史大变局中作为自由知识分子的成舍我走上歧途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宽容观是罗尔斯的国际正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罗尔斯认为自由人民应该宽容正派的等级制人民。实际上,罗尔斯的宽容观难以获得证成:一方面,他在论及自由人民为何要宽容正派的等级制人民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类比论证是缺乏说服力的;另一方面,他在回应类比论证缺乏可行性这一指责的过程中主要诉诸循环论证,这同样是缺乏说服力的。如果自由人民要真正与正派的等级制人民实现和平共处,那么自由人民仅仅宽容正派的等级制人民是不够的,还应当在真正尊重正派的等级制人民的基础之上,对其所持有的非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持一种多元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雷纳·韦勒克拥有多重学术身份,长于实践是其治学的独特优势。他基于科际整合的视野所取得的研究实绩广涉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门类等诸多层面,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了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30年代初梁实秋从文化中心的上海来到相对边缘的青岛。他在国立青岛/山东大学四年所进行的教学、翻译及其他学术活动,表面看来是"逃避"或"败下阵来",其实是他重新认识现实,重新认识自己,重建文学自由话语的积累和准备。沉潜四年之后,梁终于做出再次回归新文化中心的选择。这体现了30年代中国一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真实———想超脱终又不甘心的精神矛盾。所以青岛四年对于我们研究梁实秋也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哲学乃人类智慧之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人息息相关,正可谓哲学自始至终都是"人的哲学",而人生在世上终究都是"哲学的人"。只是发展到近代,哲学才开始把目光真正聚集到人自身。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肇始者,他从怀疑一切出发、以我思为阿基米德点、以"我思故我在"为哲学的第一原则建构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但笛卡尔对我思的界定却是有限化的和实体化的,这样的自我只能是画地为牢,恰恰在自身的探究中迷失了自身。  相似文献   

17.
杨虎城将军一生之中非常重视教育。杨虎城主陕后,所执行的开明、宽容的知识分子政策,一方面吸引来了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也巩固了自己在陕西的统治,同时也推动了陕西社会的发展。因此当时陕西的舆论环境比较宽松,民众的民族精神也得到高扬,这对西安事变的爆发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新文科建设及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新文科建设依赖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的逻辑理路表征为:知识论逻辑——人工智能促进文科学科专业生成,新生成专业的发展评价要坚持"问题+需求"导向;教育观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学生培养目标,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应避免专业和培养范式的"碎片化";教研方法论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教学方式,新文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构建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文科评价的应然图景,需要坚持:评价目的彰显立德树人、评价主体交互多元、评价标准科学多样、评价方式多维联动、评价结果全息直观和评价支持系统的"智能介入"。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四个方面:造就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学科界限,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树立"全人"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大数据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目标,需要构建四个实践路径:课程体系设置"文理融合",打造立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拓展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教学模式创建"理实并重",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协同",创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文科评价要打破"五唯"取向,坚持"新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19.
政治权力话语、知识分子精英话语与民间话语之间的内在龃龉与冲突,在赵树理身上呈现出了异常复杂的动态投影,而他自始至终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之上,“为农民”是他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他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勇气发出不合时宜的呼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绝望的天才与天才的绝望——解读法斯宾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斯宾德是位电影天才,他的人生和影片因自己的生活以及所面对的德国历史与现实,而始终带有深入骨髓的绝望感.他通过影片表达对"第三帝国"的历史反思、对德国现实的思考.他的影片崇尚德国式好莱坞电影而具有好看的外观,然而因艺术地运用"间离"手段而使影片具有深刻的意蕴;同时,运用色彩和空间造型的象征来获得深层意蕴是法斯宾德影片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