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辑刊》2007,(4):96-99
对累犯和特定暴力犯罪一律不适用假释不符合我国刑罚的目的,不利于保障犯罪人的人权,违背刑罚个别化的要求,不适应轻刑化和行刑经济的发展趋势,背离世界刑罚的发展潮流。因此,累犯和特定暴力犯罪的罪犯经严格考核,如确已悔改不致再危害社会,就应予假释。  相似文献   

2.
自杀性暴力犯罪是行为人在运用暴力手段自杀的同时,危害社会和他人且后果严重的犯罪。自杀性暴力犯罪具有不确定的侵犯目标、暴力性的犯罪手段、有预谋的犯罪活动、突发性的实施行为等基本特征。自杀性暴力犯罪主要因矛盾的激化、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相关案件报道的负面影响、极端利己思想的主使而诱发。预防自杀性暴力犯罪应该发挥群众作用、完备法律体系、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杀性暴力犯罪是行为人在运用暴力手段自杀的同时,危害社会和他人且后果严重的犯罪.自杀性暴力犯罪具有不确定的侵犯目标、暴力性的犯罪手段、有预谋的犯罪活动、突发性的实施行为等基本特征.自杀性暴力犯罪主要因矛盾的激化、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相关案件报道的负面影响、极端利己思想的主使而诱发.预防自杀性暴力犯罪应该发挥群众作用、完备法律体系、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无限防卫权”法律规定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殿美 《文史哲》2002,4(4):52-56
我国新刑法关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有悖于权利有限说 ,容易弱化对不法侵害者应有合法权益的保护 ,诱发更严重的暴力犯罪 ,导致防卫人与犯罪人两败俱伤的结果 ,也不符合国际社会防卫权发展的总趋势。在司法实践中 ,应限制这一权利的行使。  相似文献   

5.
犯罪首先是侵犯被害人权益的行为,被害人是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因为被害人的加入,刑事法律关系由传统的二元结构(犯罪人和国家)变成了三元结构(犯罪人、被害人和国家).刑事法律关系三元结构关注被害人的需要.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遭受精神损害,享有精神损害赔偿权,这不仅有利于被害人精神恢复、心理平衡,也体现了对犯罪人的惩罚.为了规范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应当就主体、适用范围和数额的确定等事项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暴力犯罪数量起伏的事实启示我们,对暴力犯罪生成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合理控制犯罪,树立理性的犯罪观。暴力犯罪,是指实施身体动作,给人以强烈刺激或借助于杀伤性或者破坏性工具实施的攻击性行为。对其生成的分析要立足于法的二元性,在社会系统内部寻找暴力犯罪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动态性、层次性的展开论证。犯因性互动论强调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参与者的互动,行为人的人格特征占据基本层次,系统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行为人的心理中介现实化,社会反应将社会评价与社会事实结合,最终促成暴力犯罪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技术以三种方法与犯罪防控决策产生契合:多元整合的海量信息为犯罪防控决策提供了综合性的数据支撑,识别基础的数据勾连为犯罪防控决策提供了精准的身份确认方法,大数据基础为实现预测刑事案件的发展趋向提供了可能。然而,大数据时代下犯罪防控决策模式也存在错误数据导致的刑事错案风险、数据挖掘强化犯罪人的标签化效应、数据共享导致公民隐私权被侵犯等缺陷。定量化的数据统计、精确化的数据挖掘和限制化的数据连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别规避上述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运用熵值法对我国上市银行进行系统重要性识别的结果显示,我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系统重要性程度高,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系统重要性较高,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一般。依据2010-2013年银行年报数据,若以5%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判定阀值,"五大国有银行"与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据此,本文从宏观审慎和防范系统风险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几大系统性重要性银行进行特别监管,避免"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维持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9.
韩轶 《江淮论坛》2010,(5):101-107
完善刑事实体法中量刑基准的立法规定并在刑事程序法中确立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具有法理依据和现实意义。量刑建议制度应是一项有多方主体参与刑罚裁量过程的互动制约机制,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不仅存在于自诉案件中,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也应享有量刑建议权。我国的量刑基准的立法中应增加规定:在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中,法院在量刑时,应考虑犯罪人为补偿损害和被害方达成协议所做的努力,并应合理考量被害人提出的对犯罪人量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何贵初 《学术论坛》2002,(5):131-133
青少年已成为我国暴力犯罪的主体。现实与心理的冲突、存在心理障碍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机制和主体因素。要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 ,除了净化环境 ,关键的是要对问题青少年进行心理救助 ,解除其心理障碍 ,防止暴力犯罪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论女性暴力犯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暴力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一种类型,当前女性暴力犯罪呈上升趋势,这是令人担忧的一种现象。本文就女性暴力犯罪的特征,形成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预防女性暴力犯罪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坦 《天府新论》2023,(6):106-121
犯罪附随后果给犯罪人带来严重的不利益,其与刑罚之叠加或已超出犯罪人应受制裁的总量,从而“罪”与“刑”原本的平衡出现动摇。从保护公民的立场出发,判断一种制裁是否为刑事制裁应当采取实质主义的刑事制裁观,从犯罪人视角对其所受制裁的实质性影响进行分析,而不拘囿于“刑法法定性”。在实质主义的刑事制裁观看来,公民身份理论发现了包括犯罪人在内的每个自然人的身份利益,由此揭示出犯罪附随后果以具有长期社会嵌入性的“身份惩罚”对犯罪人进行实质的刑事制裁,是隐性的刑事制裁方式。隐性的刑事制裁方式充实了罪刑关系中“刑”的内容,此时若要达致罪与刑的实质均衡,则犯罪附随后果与法定刑事制裁相叠加不应致使犯罪人承受的刑事制裁总量溢出,从而犯罪附随后果应当载有抵消部分量刑的功能。犯罪附随后果抵消量刑以自由裁量权为实践基础,我国《刑法》第61条中的“情节”为犯罪附随后果作为酌定量刑情节提供了规范依据。作为酌定从宽量刑情节的犯罪附随后果的识别以可衡量性为原则,具体规则的展开以犯罪附随后果侵犯的利益类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往刑事侦查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犯罪现场与物证,犯罪行为因不能作为证据而不被重视,没有把它作为有重要价值的并进行研究和利用的侦查材料。事实上,不管犯罪人如何狡猾地不留任何犯罪物证,只要他到过现场。他都会留下犯罪人的行为方式及行为痕迹,都会展现某种行为事实。犯罪心理决定犯罪行为,犯罪心理是犯罪人的内心世界,它包括犯罪人的动机需求、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人格特点、行为习惯等方面。犯罪心理影响、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当我们全面了解了某个犯罪人犯罪行为及其过程,那就意味着我们掌握了这个犯罪人的犯罪心理信息的基础材料,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准确地分析刻画该犯罪人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14.
新社会防卫论是社会防卫论发展中所出现的刑事政策运动,是建立在过去社会防卫论基础上的新主张。 “社会防卫”一词的本义,是指保护社会免受犯罪侵犯。传统的社会防卫思想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柏拉图主张将可能改造的犯罪人收容于“悔悟之家”。在这里不仅对犯罪人进行教育和改造,而且在进行危险性思想预测的同时,还给予医学性的治疗处遇,其目的在于保卫社会。后来,这一思想被沿袭下来。不过,19世纪以前这种社会防卫思想一直是建立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刑法制度基础之上的。19世纪末,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犯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青少年犯罪具有八个特点:暴力性犯罪居多,共同犯罪居多,犯罪人背景是单亲家庭居多,犯罪人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居多,犯罪人员中无业人员居多,犯罪人中低素质者居多,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居多,犯罪人低龄化趋势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筑牢“家庭、学校、社会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困扰西方各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犯罪数量大,而且表现出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行为恶性化等不良倾向。这种状况早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因而有关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研究随之开展起来。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总结出许多新理论,提出了多种罪因说,制定了不少矫治措施。笔者依据有关资料,对西方学者所进行的这方面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程伟 《理论界》2012,(1):53-55
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犯罪愈演愈烈,它已经成为了当今一大社会问题,危害极大。因此,透视校园暴力犯罪之成因,思辨此类恶性犯罪再度发生的防控对策,刻不容缓。本文拟从刑事法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解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性的防控对策,以期对减少和遏制校园暴力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老年犯罪人处遇应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刑事政策学角度探讨老年犯罪人处遇,不仅是刑事实体问题,也是刑事程序问题。然而,国内已有研究偏向从刑事实体角度分析老年犯罪人问题,却疏于从刑事程序角度讨论,因而难以有效回应实践。从刑事程序视野探索老年犯罪人处遇问题,借鉴域外老年犯罪人处遇研究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老年犯罪人处遇制度。  相似文献   

19.
人权价值是宪法的目的价值、核心价值,这决定了刑法目的是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目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存在片面理解人权、忽视人权甚至侵犯人权等问题,破解问题之通途在于,建立保护与保障统一,情、理、法融合及以罪过原则为本的人权刑法解释观。目的解释作为这种解释观的根本方法,寓于法理与情理、规范与事实的类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金融系统案力犯罪日趋严重,且有内外勾结,集诈骗、绑架、抢劫为一体的显著特点。金融系统在安全防范方面,存在不少漏洞,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可乘之机,为此,金融系统必须采取相应防范对策和有效措施,借以预防和减少金融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