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抱一的小说《天一言》呼应了他在画论《虚与实:中国画语言研究》中提出的以"虚"为核心构建的中国画语言的五层螺旋式结构:笔墨、阴阳、山水、人天和第五维度,重现了中国画气韵生动的美学空间。小说中的中国画元素首先体现在叙事与修辞上。程抱一从中国画家的视角出发,用简洁的笔触和氤氲的色彩,展现了阴阳对子作用下大自然以及人物灵魂微妙的色调变化。山水树石的拟人化处理使风景有了与人对话的权利,云雾作为冲虚在山水之间营造出虚实相参的中国画空间。主人公天一的地理行进路线与风景描写呈现了中国画以大观小的观看方式,天一与宇宙之间的共鸣使小说情景交融,产生了象外之象的神韵。其次从小说情节来看,天一为玉梅所作壁画的过程涵盖了"虚"的五个层面,壁画中的所有元素在激荡宇宙的冲虚之气作用下彼此连接沟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经历过的时间转化为节奏化的、音乐化的空间,实现从过去到未来、未完成到完成的动态转化。 相似文献
2.
3.
近几年,程抱一(弗朗索瓦·程)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中西文化对话观引起了中法两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者业已开始将程抱一作为研究对象,从他的文化身份、美学特征等角度展开了探讨.我们有必要将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一番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程抱一、赵无极、熊秉明、朱德群等一代具有相似经历的法籍华人作家、艺术家在法国纷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个群体出生、成长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放又苦难的中国.历史大动荡时期到了西方文化中心和前沿的法国巴黎,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六七十年代开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纷纷有所建树。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并不是以所谓的“异国情调”取胜,他们都具有深厚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又熟谙西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5.
6.
7.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回忆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忆性主题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重要主题,它缘于中国现代作家在中国现代历史中的心路历程,并在整体上表现出回忆童年和回忆故园两个形态。而在深层上,回忆性主题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现代作家的孤独与漂泊心态,并昭示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品格生成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8.
现为法兰西学院四十位“不朽者”之一的法籍华裔程抱一先生,近年来逐渐走入国内学术研究的视野。他一生致力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他对中国古典诗歌、古典绘画理论的垦拓、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构主义式”的诠释,新颖独到。 相似文献
9.
无根有梦:海外华人小说中的漂泊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三毛的《撒哈拉故事》与《哭泣的骆驼》、高行健的《灵山》、黄宝莲的《暴戾的夏天》及虹影的《阿难》为主要研究文本,从华人传统的民族文化及华人在国外的实际境遇纵横两个方面出发,对这些创作于海外的小说的漂泊主题进行深度分析,认为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是海外华人无根状态的象征,是海外华人集体潜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数百年来的《水浒传》研究 ,特别是其主题研究 ,不同的角度、语境与释读者 ,从而构成多样的小说主题形态。我们从《水浒》文本的不确定性、主题释义的开放性、接受者前理解的介入性、文化语境的历史变迁 ,探寻出《水浒》主题释读的多重困境。因而 ,决定着小说主题解读方法必然由“非此即彼”的单极思维、“亦此亦彼”的中庸思维向“非此非彼”的多元思维开放 相似文献
11.
张志合在《四川师范火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4期上撰文探讨冯梦龙运用其小说理论进行实践时的成败得失。他的论述为小说史研究拓宽了境界。张文指出:冯梦龙“重视的是小说可以‘醒人,‘醒天’的社会作用”,“小说甚至胜过经书史传”。冯梦龙基于“情教”思想,强调不悖情,情合于理,并怀抱“醒人”、“醒世”、“醒天”之志来整理、编纂“三言”。冯梦龙还提出了小说的真赝说,论证了“真”、 相似文献
12.
试论小说《耻》的历史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2):151-152
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中,主人公卢里和露丝的遭遇及其行为反映了南非的历史对南非人民的影响。南非的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已经成为历史,然而当今的南非人民却仍然生活在这一制度的阴影之下。小说的主题就是要极力展现南非社会在使人民安居乐业方面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与陆人龙在自己的小说中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并对她们持一种赞美和褒扬的态度。但是这两位作家的小说却体现了相当不同的人生理念。在他们笔下,女子或作为不幸命运的承载者,或作为坚忍节烈的人格楷模,表现了相当悬殊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玉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2):87-89
侠与情是文学的两个分支,在各自发展中逐渐走向交汇、融合,但在宋明时期却停滞甚或倒退了,这可从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作品中略窥一斑。在《三言》《二拍》有限的侠义小说中,很少有涉及爱情的篇什。即使就这部分侠义小说而言,爱情也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类型和特点,但总体上是缺失的,这又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侠文化本身以及话本小说分类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路翎并不曾要自觉地成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但现代色彩却明显地贯穿于他的几乎所有作品之中.关注路翎小说中的现代色彩,既为我们提供一种了解路翎丰富深厚的文学思想的可能,同时,也标志了路翎文学探索一定程度上的先导性和深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蒙德·卡佛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创作高峰期正值美国女权运动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之时.因而,他的作品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如女性视角的选取和诸多女性形象的塑造等等.而这些女性主义倾向在过去的卡佛研究中乏人问津.如以卡佛的代表作《大教堂》中的短篇小说《发烧》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四位女性形象,可见小说的女性成长主题,也可进一步理解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卡佛本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刘经勇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6-8
作为湖北籍的创新意识强烈、在全国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黑丰是出道较早的,也是为数不多的。同时黑丰又是一名教师,《离家》以诗的形式向人们述说了作者自己的真实故事,唱出了世纪末中国底层知识分子的人生悲歌。作为一名诗人,他是带着诗人的幻想、伤痛与忧愤离家的,时代酝酿了诗人的尴尬与漂泊。通过《离家》,诗人试图对自我在这个时代的痛苦挣扎作隐喻性的叙事,"旅人、血涌、断绝、破碎、酸水"等意象群隐含着作者对当代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强有力的揭示。全诗体现出90年代"个人写作"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5-120
在此应用创伤理论框架分析9·11灾难小说文本,通过时空交错的非线性情节呈现灾难亲历者的碎片记忆,充分展示幸存者的情感历程,从而体现回忆所具有的自我定位、对抗生命荒谬的功能,这些经验与情感储备有助于人们进行灾难反思与应对。 相似文献
19.
周显波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3-55
刘震云的小说《单位》和《一地鸡毛》是单位题材成长小说的经典。主人公小林从刚入单位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单位人,其中蕴含着成长主题:成长的主体经过他人的命名和自我的定位,认识到"成长"在单位中的必要性以及它与改善私人生活的关联,逐渐由被动改造到主动改造。在这一"成长"历程中,小林通过对单位等级秩序的认同而逐渐成长,单位也通过特有成长仪式而接纳考验合格的他。 相似文献
20.
郑英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6):103-105
《变形记》是现当代文学的一块重要基石,篇幅不长而意味无穷。它通过人变为甲虫后种种荒诞不经的故事,主人公丧失说话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后内心的体验,表现了异化的主题。试从作家的经历、异化的主题、异化的表现手法几个方面探讨卡夫卡小说的异化主题,并分析其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