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卞之琳于1930年秋冬之际开始写作新诗.最初的作品有新月派诗风的痕迹.也在1930年,他“读起了波特菜(尔),高蹈派诗人,魏尔伦、玛拉美以及其他象征派诗人”,而且又迅速“转移到瓦雷里和里尔克晚期作品.”还接触到艾略特、奥登等.这些诗歌与他的艺术个性、艺术追求如此合拍.迅速促使他形成不仅用心灵感知情思,而且用理智思辨情思的创作路向.同当时现代派诗崇尚潜隐抒情的风气一致,他不断写出主情风格的诗作,但越来越显露出后期象征派诗的知性色泽.到1935年12月出版《鱼目集》,他就向诗坛献出了一系列完全意义的主知诗,以后更一发而不可收.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派主知诗,在当时及以后乃至当今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为卞之琳奠定了新诗史上的显目地位.卞之琳前期诗作的“现代性”也主要突现在这些主知诗中.  相似文献   

2.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对人生的沉思,是其诗歌持久的主题。这种沉思是以两种形式表现的:一是对自我以外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沉思,一是直接对自我人生的体验和沉思。就思想性而言,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诗歌的智性建构 --论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卞之琳通过戏剧性途径、意象凝聚、意境营构等艺术法则,建构起中国现代新智慧诗。他的新智慧诗所达到的高度,既表明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已与世界诗歌潮流取得了同步之势,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绝大多数现代诗人仍在主情的道路上滑行时,他却在主智这一新的诗艺途径上艰难而执著地探索,其新智慧诗的建立为中国主知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卞之琳对于中国新诗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与新月诗派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以详实的文献资料和作品例证,从诗歌语言的音乐}生、新诗格律化和新诗戏剧化小说化三个方面,可探讨卞之琳对新月诗派的继承与超越,由此展现卞之琳的独特诗学追求和精湛诗艺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作品分析,发掘卞之琳诗歌中声音对话性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契合因素;从"为什么"的层面深入透析形成卞之琳诗歌声音的对话性这一风格的原因主智诗风、相对观念以及非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知性理论与新诗艺术方向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性是现代诗在苦闷了若干时期以后始能在表现方法上找到的一条出路。诗歌从传统的单纯抒情转向现代的知性 ,一群诗人由此开始以感情追求思想 ,追求诗中感情的明晰和智慧之美 ,把机智、讽刺感、悖论和辩证性放到诗创作的重要位置 ,这是抒情艺术的一大转折。中国新诗在 2 0世纪 30年代实现了知性的转变 ,主要体现在以卞之琳为代表的“知性诗群”。然而 ,对于知性这个理论的理解至今仍有误区。许多人还认为抒情是诗的本质 ,把知性等同于理性、哲理、逻辑、知识。有鉴于此 ,文章系统地清理了知性理论的渊源和传播脉络 ,澄清了知性的涵义和特点 ,并结合创作实际 ,阐明了知性对于诗歌发展的重要性 ,它的深远影响 ,以及它可能的偏颇。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认为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可以找到诗歌发展的最广阔的领域,并把诗歌定义为"用韵律构建的美".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的音乐特质,着重论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应用各种诗歌技巧来演绎他极为推崇的关于"死亡"和"美"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意象派强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第一,而创作"意象"的主要技巧为"意象并置",这一技巧最早出现在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派诗人通过创新将它发展成为意象诗歌或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2 0世纪 4 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九叶“诗派 ,代表了西方现代主义在经中国本土文化语境的改造和接受过程中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该文分析了“九叶”诗派在受当时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下 ,在继承中国 2 0世纪 2 0、30年代现代派诗歌传统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基础上 ,所形成的独特的诗学观 ,即他们主张诗歌创作应坚持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自我与时代的统一 ,知性与感性的平衡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1938年以后,卞之琳的诗风由“幽蓄深邃”转为“朴素明快”。作为卞之琳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慰劳信集》虽以机智、幽默和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但在这部诗集中,无论是诗歌内容、诗体选择,还是语言词汇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到“奥顿诗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密切联系九叶派著名诗人郑敏1979~1999年的诗歌创作,对其富有知性的现代诗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知性诗的塑形方式:首先是运用诗人的创造力,通过多种艺术途径,将多种感知、体验转化为一个个新奇的意象;其次是运用诗人的智慧,通过多种独特的结构方式,使诗人的“知性和感性”在诗的内在结构中得到和谐的统一,使诗获得神奇的内在聚合力、弹性和张力,以增强诗的质感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技巧,美国意象派领袖人物埃茨拉.庞德不断模仿这些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的模仿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意象并置成为庞德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由于庞德的大力提倡和推崇,意象并置这一技巧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3.
刘洁岷是中国当代诗歌大陆"中生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创作题材广泛,诗歌技艺精巧娴熟,在创作中力图突破旧作。其近期诗歌,即2010—2011年的诗歌,结构不断更新,技巧进一步内化,并完美地将诗歌中古典美与现代意象结合,形成了他卓异而不易捕捉的个人化诗歌风格。刘洁岷的近作彰显了其诗歌创作的诗心并展现了多维诗歌创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龙泉明、汪云霞在《武汉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4期撰文《中国现代诗歌的智性建构———论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对卞之琳的诗歌艺术及其独特地位作出了评价。作者认为 ,卞之琳出自 2 0世纪 30年代“现代派”营垒 ,上承新月派、象征派 ,下启九叶诗派 ,他的诗歌能融西方现代派技巧与中国古典诗歌神韵于一炉 ,尤其重视诗思的提炼和凝聚 ,追求诗歌的智性之美。通观卞之琳的诗作 ,他正是通过戏剧性途径、意象凝聚、意境营构等艺术法则 ,建构起了中国现代新智慧诗。其新智慧诗所达到的高度 ,既表明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已与世界诗歌潮流取得了同步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九叶"诗人的辛笛,其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即是以"瞬间印象"的感悟方式来抒写"生命形式".在辛笛的诗中,感觉、感情与知性、理念是相互交融的.他的大多数诗,偏重感性,有时知性甚至"退居"言外,构成言外之旨,这类诗可以称之为感性诗或情感诗.但其感情不是直接抒发出来,而是将感情、情绪渗入诗中,又注意内敛,使情感、理念处于明晰与含蓄之间,造成了观念与情感内涵上的多样性、多义性,由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性"与"智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的翻译思想是对“信、达、雅”“形似、神似”“直译、意译”的继承和扬弃,在过去50余年内一直为国内学者们研究。该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以“信”“似”“译”翻译三原则研究和卞译莎剧(主要是卞译《哈姆雷特》)研究为特色;20世纪90年代为第二阶段,以拓展第一阶段研究内容为特点;21世纪以来的研究为国内卞氏译论研究的第三阶段,最具新意的是卞之琳中文诗歌的英文自译研究和卞之琳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想象力作为感性与知性的中介既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同时也与先验自我的本源统一相勾连.在A版演绎中,想象力更多的是表现一种经验认识过程中的综合统一能力,带有经验总结概括的主现成分.而在B版演绎中,想象力被赋予更加先验和客观的意义,成为自我意识的统一与经验对象的统一之间相联系协调的中介.虽然前者主观色彩较重,后者更加客观,但这只是想象力引出方式的不同,想象力在感性形成知性中起到的综合统一作用是一致的,对知识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康德开创德国哲学革命的主要标志,不仅仅是康德对莱布尼茨和伏尔夫体系中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批判,特别是康德从知性必须与感性相结合,知性的能动作用只能在联络感性材料中实现的观点出发,批驳了莱布尼茨和伏尔夫的超脱感性经验基础的思辩理性,才导致推翻了莱布尼茨和伏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穆旦是九叶诗派里诗歌创作成就最高、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诗人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背景,借用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用感性、凝重、冷峻的语言深刻地刻画了当时的严峻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民族未来前途走向的深深忧郁。他的诗作既忠于时代又忠于艺术,呈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歌成熟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卞之琳早期诗歌意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化用来的意象,第二类是从西方现代诗歌中化用来的意象,第三类也是从西方诗歌意象改造过来的,但它们往往有中西两个源头。卞之琳诗的意象朦胧,但不晦涩。诗人将“现代的倩绪”外化为意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多种多样的现代主义技巧和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