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妇女形象"批评方法分析《威尼斯商人》,发现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所批评的男性笔下两个极端类型:好女人,坏女人;相反,他塑造了反传统的、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同男性形象相比,女性处于主动、中心地位而男性则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因而打破了父权中心,解构了父权社会对妇女的界定,指明了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美国影片《塞尔玛和路易斯》大胆颠覆了传统好莱坞以男性为中心的叙事模式,对两性的平等再现做出了积极探索。文章分析了该影片在塑造正面的女性形象方面的重大突破,并指出了这些正面形象对于改善女性对自我形象的认知,以及其他群体对妇女的看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市井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向。在文人参与到小说创作中之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地具有了文人的叙事意向和审美趣味;但是多变的人物命运,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是"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深受市井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大团圆的结局既迎合了市民的审美趣味,又张扬了惩恶扬善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审美观照下的男性文学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形象是女性文学中相对次要的人物形象,但是选取男性文学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并加以解读,会发现女作家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与男作家在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它解构和颠覆了男性形象在男性话语中的主体地位,男性形象扮演着女性反叛传统文化、消解男权意识的对立面的尴尬角色。妇女解放在女作家那里已经成为审美想象的话语形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5.
论《简·爱》中反叛男权传统的视角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西方文学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女性常被塑造成天使或魔鬼。为了挑战对女性的传统定位、清算男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扭曲,一些女作家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女性,其作品中出现了颠覆与破坏传统的新女性。《简.爱》中成功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激发了女性的觉醒意识,为促进女性在婚姻与爱情面前与男性平等确立了公正、典型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维纳斯与阿董尼》是莎士比亚年轻时创作的两首长诗之一。诗中维纳斯的形象一直备受评论家和读者的争议。表面上,莎士比亚颠覆了传统爱情诗歌对男女角色的定位,塑造了一个积极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维纳斯仍是作者以男性中心的视角对女性所作的不公正建构,这一形象既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献身精神和女性贞节的双重要求,也体现了男性在情欲与理性之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7.
《旧约圣经》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折射出父权制文化中男性作者贬低女性的倾向和对女性所持有的矛盾心理。从文化的视角对《旧约圣经》中的120位女性形象进行认真梳理和立体扫描后发现,只有位居两极的女性进入男性话语的中心:一极是以被刻画成导致大英雄参孙身亡的"淫妇"大利拉为代表,另一极则以被塑造成"贤妇"形象的路得为代表。贤妇形象的塑造或许可以缓解父权制《旧约圣经》中女性的不幸与悲哀。  相似文献   

8.
广告中女性形象塑造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宣传,又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男本位视觉文化的特质是把男性和女性置于“看/被看”的模式中,这一模式不仅让女性成为男性目光中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甚至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符合男性欣赏标准的女性美就成为社会的女性美标准,并且不断地改造女性的审美观和对自身的认识。广告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承担着反映良好中国女性形象,展示中国女性美好品质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考察麦家小说,可见其叙事话语中体现出较鲜明的男性性别模式,主要表现在:一,塑造男性威权形象,强化男性叙事权威;二,将女性叙事设置为男性主体叙事的补充,使女性叙事边缘化,弱化女性叙事权威;三,用男性叙事解构女性叙事,降低女性叙事的可靠性。另外,麦家小说中女性的叙事声音总是表现出情绪化、非理性、个人性、私密性的特征;而男性叙事声音则更多与宏大叙事相关联,体现出社会性、公共性色彩,并且对与男权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女性进行批判。通过这种男性中心的叙事策略,麦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多沉稳、理性、智慧、伟岸,而女性形象则基本与之相反,从而或隐或显地传达出麦家男性至上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神话及宗教文化传统的折射,有着深厚基督情怀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通过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去讨论呈现出夏娃原型的中心人物娜塔莎,在两者形成的对应关系中体会该作品的特有意义,以此观照托尔斯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女性形象模塑中男权文化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交际花类型的女性形象、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知识份子形象构成张爱玲小说的三类典型形象。在对这三类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张爱玲对人性作了非常"现代"的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2.
出身于书香门第、又长期在教会和英法学校学习的湖南作家袁昌英,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生交汇着欧、亚文化的思潮。从其戏剧作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再塑造中,我们可以探究出袁昌英是如何把中国与西方文化及文艺相融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现代话剧。  相似文献   

13.
重理智、轻身体的哲学思想和长期的男权文化对女性身体进行精心的规训和惩罚,使之自觉履行被男权文化规训的“女儿性”、“妻性”和“母性”价值观,忽视了自我身体的丰富性。小说《秀拉》的同名女主人用身体抗击这种被男权文化规训的女性定义,以反叛男权统治和男权文化,寻求自我价值,确立自己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美国女性艺术家辛迪.舍曼的艺术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她与女性主义若即若离的关系,着重探讨了她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揭示媒体文化中女性形象背后的真相,即男性权力的运作是如何将女性边缘化的事实。联系当代艺术的特征,文章还解读了舍曼在艺术界的巨大影响力和她的偶像地位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为美国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以其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小说作品而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她已出版的九部长篇小说始终以探索黑人历史,弘扬黑人文化为主题,表现了她对黑人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分析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探讨莫里森小说中复杂的文化语境,力图挖掘出莫里森苦心建构的黑人文化之路,展示出莫里森对黑人民族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是以创作中国题材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在其代表作《大地》中,她没有附和西方对东方的两极分化认识,而是客观又有创意地描绘出一幅幅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图景。在东方主义背景下对《大地》中的女主人公阿兰形象进行分析,阿兰的传统与反叛形象反映了赛珍珠对待中国文化的客观价值取向,赛珍珠的这种写作态度摆脱了东方主义的束缚,为她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公认的声誉,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间上海基督教文字出版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 ,文字出版是重要的手段。而上海正是基督教文字出版的中心。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和华美书馆、益智书会、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广学会、中华浸会书局、青年协会书局等是当时教会的主要出版机构。它们在传播西方科学以推动中国现代科技的变革、用白话文翻译圣经等宗教读物以促进中国新文学的发展、编译学校教科书以促进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统一术语译名的工作以推进西学引进和中国现代学术规范的确立、编印杂志和创办社团组织以倡导现代学术精神以及为近代中国引进先进的印刷技术等方面 ,对近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乔治娅·欧姬芙作为现当代艺术史上不容小觑的艺术家,其自成一派的绘画艺术被誉为纯美国风格的象征。将乔治娅·欧姬芙的艺术人生分为四期,结合她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对其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探寻其绘画艺术风格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作为一名当代女性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不仅受到来自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而且也深深受到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特别是女权主义的冲击,而这些影响的痕迹分别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中以不同的女性意识形态体现出来了。试就王安忆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不同表现来探求其女性写作道路的变化发展轨迹:即从欲望写作到民间叙事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黑暗/夜的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演绎进行了调查:首先对黑暗(darkness)和黑夜(night)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使用加以评说,然后讨论其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使用,最后着重讨论女作家翟永明(1955-)和她将女性精神理解为“黑夜意识”(nocturnalconsciousness)的观点。文章认为人们只有从夜里才能看到黑暗,从黑暗中才能见到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