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永平  王超 《东岳论丛》2023,(9):94-107
隋文帝杨坚“雅好符瑞”,自其图谋代周立国以至统治之末,力行不废,以致“造作而进者,不可胜数”,汇集为《皇隋感应志》等文献,数量之巨,前所未有。隋文帝注重宣传,以此培训地方朝集使,并译为梵文,流播异域。就其符瑞之核心内容或主题而言,主要集中于隋文帝“受命之符”与“奉天承运”。在符命造作方式上,除利用各类传统术数诸如相术、天文星象之外,隋文帝笃信佛教,注重利用佛教因素兴造瑞应,特别在仁寿年间敕送舍利立塔过程中大肆兴瑞,推进了佛教术数化。隋文帝如此重视符命瑞应,究其原因,一是以符命论证其立国与统治之正当性,二是隋文帝“素不悦学”,“好为小数”,利用佛教编造祥瑞,三是隋文帝“素信鬼神”,因循世风,推波助澜,造成隋代符瑞盛行的政治文化风尚。  相似文献   

2.
隋文帝死于气愤说张先昌隋文帝杨坚之死,从唐至今千百年来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被其子杨广弑杀。近年,郑显文先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隋文帝是因晚年纵欲过度而死,并非被其子场帝弑杀。”①随后,王光照先生发表“隋文帝之死述论”,②对传统观点给予系统深入的论述,认为...  相似文献   

3.
旧说隋文帝轻取天下是不对的.其实他在掌握政权以后,克服了王朝交替过程中的内外危机,为一统天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西北的突厥族从北周末形成对中原的强大威胁,这是隋文帝实现统一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隋文帝推行了有力的西北对策,从而推动了自北朝以来帝王们"大一统".志向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旧说隋文帝轻取天下是不对的。其实他在掌握政权以后,克服了王朝交替过程中的内外危机,为一统天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西北的突厥族从北周末形成对中原的强大威胁,这是隋文帝实现统一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隋文帝推行了有力的西北对策,从而推动了自北朝以来帝王们“大一统”。志向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索段怀穆建伽蓝残碑,发现此石刻系隋文帝开皇年间诏令天下诸州普立寺院时,青州遵诏建寺遗留下来的碑刻.隋文帝广建寺院所立之碑迄今已极其罕见,这样段怀穆建伽蓝残碑就为研究开皇建寺事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金石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隋文帝评价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起过显著进步作用的杰出皇帝。但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史学界过去却很少论述。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塞漏补缺,专就杨坚这个历史人物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统一集权帝国的重建和巩固隋文帝在临终遗诏中说:  相似文献   

7.
隋文帝废立太子原因探析黄冬云(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南通226007)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扶立杨广,是隋朝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隋政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太子的废立,史籍上多说是晋王杨广阴谋活动造成的。《隋书·高祖纪》史臣论...  相似文献   

8.
在隋文帝的评价中,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如《隋书》儒林传和本纪史臣语云其“不悦儒学”、“不敦诗书”;又言他“天性沉猜”,“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史学界又认为隋文帝“立法严酷,统治黑暗”(《文汇报》1965年12月6日第4版束世征文).本文就此三个问题谈一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文艺的百花园中,不论是激励斗志的号角,还是赏心悦目的清音,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除了“过刚则直,过柔则靡”外,都可以群芳争艳,各展其所长。但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卻做不到达一点,往往因人论事,所以许多优点美的传统舞蹈剧目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如公元五八二年(隋开皇二年),颜之推向隋文帝建议:“今太常雅乐,并用胡声,请凭梁国旧事,考寻古典。”隋文帝不从,  相似文献   

10.
隋代年祚不永,38年而亡,然却两修隋律。《隋书》卷33《经籍志·刑法篇》载,“《隋律》十二卷,隋《大业律》十一卷”,其十二卷之《隋律》修之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史论有别于其子隋炀帝杨广大业初更修之隋律而称之为《开皇律》。 从开皇初(581)到大业初(605),隋律更修时间之隔不过二十余年。那么,隋炀帝于“祖法”更化何以如此之速呢?《旧唐书》卷50《刑法志》载:“隋文帝参用周齐旧政以定  相似文献   

11.
隋亡实肇因于文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因隋文帝缔造隋朝,统一全国,是历史上的有功之人,所以学界往往多扬其长,鲜暴其短,实际上隋朝灭亡也与他有直接关系。在法律方面,他制法又犯法,喜怒无常,法外用刑,过于杀戮,无情践踏自制法律,“于是上下相驱,迭行捶楚,以残暴为能干,以守法为懦弱。”这不仅使隋朝已存在极不稳定的因素,也为后来隋炀帝坏法乱纪提供了依据。在用人方面,他“猜忌苛察,信受谗言”,黜陟失当,自坏长城。在齐家方面,听信妇人之言,坏乱家法,废长立幼,使善于矫饰而不当立的杨广立为太子,结果使隋文帝自身难保,子女被祸,大隋江山也毁于隋炀帝杨广之手。因而史书称:“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即隋文帝),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隋朝的灭亡实肇因于文帝  相似文献   

12.
今传《古文孝经孔传》出现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南北一统使《孝经》学打破了南北学和今古文的界限,走向折衷化;《孔传》对《管子》的征引,与隋文帝以《孝经》治天下的政治手段暗合,体现出《孝经》学的法家化;《孔传》将经文之"毁伤"特指为"刑伤",则契合了隋代以佛教立国的社会思潮,有宗教化的意味。《孔传》之真伪及成书年代虽仍不能确定,但通过刘炫疏解此传的《孝经述议》,可以探索《孔传》与隋代政治及学术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永平 《中州学刊》2022,(8):121-128
隋代南人多有从事术业者,成为一个特殊群体,颇为活跃。就其术艺类别而言,阴阳、卜筮、医巫、音律、相术、技巧等皆有代表人物,在隋文帝、隋炀帝的诸多军政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揣摩上意,奉承其旨,政治品格佞幸化,因而“待遇甚厚”,屡受封赏。在南北文化整合的历史背景下,诸人多有传输江左伎艺、融通南北之表现。这些术艺化南人多出自南朝士族,之所以“得不以道”,主要在于作为“亡国之余”,入隋南人普遍受到以关陇旧族为代表的北人的排抑,隋文帝、隋炀帝“雅信符应”,以致一些投机之南人以术艺附合,“干没荣利”。  相似文献   

14.
乔凤岐 《中州学刊》2007,(5):175-177
在《隋史新探》一书中,金宝祥先生等人引用了开皇三年(583)四月隋文帝发布的一道诏书,引文是"东夷诸国,仅挟私仇,西戎群长,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丹之徙,切齿磨牙,常伺其便"。并由此而得出结论,开皇初年"高丽、契丹、突厥、吐谷浑等北方草原各族,从东至西已对隋构成了一个具有严重威胁的弧形包围"。这道诏书载于《隋书》卷八十四《北狄.突厥传》,从中可以看出隋文帝发布此诏是基于隋朝与突厥历时多年的战争。将诏书发布的背景和内容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金宝祥先生等人的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姚建根 《兰州学刊》2005,(6):241-242
隋朝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在历代中算得上是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一位帝王.文帝在创建隋朝的过程中,对待诸子的态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宽到严,造成了皇子们的悲剧命运,这与当时全国政治形势的转变和皇权加强的趋势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年柞虽短,仅历38载而已。然而它却结束了魏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混战,使中国重新走上大一统,其立国皇帝隋文帝更是励精图治,承袭、变革了不少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隋制,为后世历朝沿用。他在治期里形成了政治上四海晏宁,经济上媲美汉时的局面。然这一繁华景象如昙花一现,来去匆匆,缘何如此?本文旨在从隋文帝的治国得失中探讨隋兴隋亡的原因。励精图治,奠立开皇之治一、顺应史意,禅周立隋经过魏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战争相寻与割据发展,书轨不同已给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带来莫大…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2020,(4)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选官,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定论,并以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正月、开皇七年正月、开皇十八年七月发布的选官诏书为依据。这些选官诏书的内容竟与北周实施察举的诏书大致相同,却与唐代的科举制度大相径庭,既无新的考试科目,也没有叙述考试内容。通过对这三道选官诏书发布时间前后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杨坚之所以反复发布内容相近的选官诏书,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至于杨坚为何继续沿用北周政权所实施的察举制度,又与当时中枢最高权力核心的人员组成、士族在该政权中的影响力以及关陇地区文化相对落后有关。杨隋政权在一段时间内选官制度仍然沿用北周政权的察举制度,并未实施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隋唐公文的革新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公文作为管理公务、临民治事的工具,是与华夏文明同步发展的。公文历秦汉魏晋,至隋唐而成熟。公文虽为应用文字,但在文人的笔下,却不仅使这一文体具有了文学性内涵,而且往往折射着文学思潮和创作风气的走向。一隋朝开国初期,受南北朝骈俪文风的影响,公文领域淫靡之风依然盛行。开皇四年(584),出于政治上的目的,隋文帝下达了改革文风的诏书,由此揭开了隋代公文文体文风改革的序幕。诏令要求,“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强调公文写作实用的目的,力戒浮泛侈靡之风。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隋文帝采用了行政的手段,对于文…  相似文献   

19.
引言隋王朝建立后,从某些史籍记载着,无论是隋文帝杨坚,还是隋场帝杨广,似乎都以崇信佛教为主,对于道教则加以贱视。正如隋文帝自己所称:"朕于佛教,敬信情重。"①又《隋书·经籍志》也称:"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事实果真如此吗?只要仔细研读一下这一时期有关史籍,就不难发现,隋朝统治者在崇信外来佛法的同时,并未忘记利用道教为其统治服务。实际上,有隋一代30多年的统治中,基本上实行的是佛、道并重政策,并非扬佛抑道。而这一点,恰为以往治史者所忽视。本人不揣愚陋,拟就杨隋政权与道教的关系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的…  相似文献   

20.
董恩林 《江汉论坛》2002,2(5):53-57
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曾建立过重新统一中国的伟大功勋,分别创造性地建立过以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集权制,都曾为国家边疆的开拓与巩固立下汗马功劳,都曾为经济文化的统一与发展采取过国家标准化措施,都经历了极为相似的选择接班人的悲剧性过程。但令人不解的是,秦始皇在当代史学研究中所获评价很高,隋文帝则大为逊色。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历史研究中往往只从政治角度去衡量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实际上,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任何政治领袖的功过得失,最终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秦始皇固然创建了全新政治制度,但并没有因此带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因此,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隋文帝在历史上的地位应当高于秦始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