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雷沛鸿因其博洽古今、融汇中西的学识功底和对中西文化教育的深刻体认,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总是以世界文化教育为背景,以他国教育为参照,进行比较、选择和改造。他对英、法、德、美、日、瑞典、丹麦、比利时、挪威、芬兰等十多个国家的教育进行了深入考察、分析,运用历史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教育功能与作用、各国的教育制度、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通过比较,寻求新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新的创造,实现历史的超越,创造出既具有先进性,又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民族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收集2010—2019年国内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期刊文献,通过主题分析模型(LDA)识别研究热点主题,结合时间维度分析主题演化路径,利用词频分析工具提炼出这十年间国家政策关注焦点,并与文献研究热点对比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文献研究热点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效应衡量指标体系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模型构建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十年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文献研究热点与国家政策关注焦点具有一定相关性,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但对国家政策制定缺乏指导性。  相似文献   

3.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早期构思到大规模实施,已经走过一段历程。本文考察了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发表于2002-2012年间的65篇“翻译硕士”相关文章,从宏观发展、教学环节和技术工具三个研究主题对十年间的该专业学位教育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今后该学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史研讨了比较教育中的文化研究及其表现,对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文化研究与克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与教育的互动关系和文化研究的困难与课题等方面进行了理论阐述和诠释。  相似文献   

5.
方法与方法论是两个不同的基本范畴,研究方法关注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分析,而方法论则是注重研究的构思或理论框架,以及对研究结果的推广与交流。在比较教育领域,研究方法是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途径、手段及方式。方法论则是关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相当于对比较教育研究方式的探讨,即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或态度。比较教育方法论关系着研究方法的选择。科学方法体现了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热烈讨论的问题,是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课题,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反复比较、充分论证、找出差异,在教育实践中才能少走弯路,少入误区,顺利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及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应试教育是指脱离…  相似文献   

7.
教育问责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对推动世界范围内教育质最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学习研究教育问责制的本质内涵,比较借鉴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问责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分析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问责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问责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对推动世界范围内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学习研究教育问责制的本质内涵,比较借鉴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问责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分析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问责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2001年至今十年间的国家社科基金的古代文学研究课题进行统计,对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及其涌现出来的新方法、新方向和侧重点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与阐述,借以阐明我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情况,以期进一步促进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比较教育的对象、方法、内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对比较教育研究的思维本质进行探讨,作者认为,类比是比较教育研究及其创新的思维本质,比较教育研究应在类比思维的支撑下检验研究的条件与结论,从而提升比较教育研究的创建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 CiteSpace Ⅲ软件,绘制《江苏高教》(2003-2012年)的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基础图谱,结果显示:该期刊以“高校”、“高等教育”、“大学生”为核心研究热点;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等国外经典名著与潘懋元教授、薛天祥教授等的学术论著共同构成上述热点的知识基础,体现了《江苏高教》的深厚学术底蕴。  相似文献   

12.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是当今比较教育学界一个极为重要的全球性组织机构.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附属非政府组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出席国际活动.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在促进比较教育学术研究、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教育和文化理解以及推动全球教育平等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1965年日本比较教育学会成立以来,日本比较教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平塚奖的获奖作品、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年度大会的关注点、共同研究课题的主题变迁、年度大会个人自由发表的关注主题的变迁等几个方面对日本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动向及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方法处于人类推理的核心地位,它永远存在于对世界的观察中。由于诸多原因,比较研究已经在社会科学家的工具箱里占有了一席之地。全球化曾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增加了对其他文化的教育交流与求知的愿望和可能性。信息技术为比较研究创造了更多的定量数据,国际交流技术为信息更容易地传播提供了便利。比较研究是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跨文化和跨文明语境(intercultural and trans-civilizational context)中进行多维性全方位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主要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进行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比较。从规范的角度看,比较法作为一种工具,对各种社会与文化现象的分类以及是否存在共有的现象,可用同样原因加以解释。对于许多社会学家和文化学者,比较法为探究和解释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和特殊性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比较研究可以运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与学科。比较研究有多种类型,如个案比较研究,文化传统比较研究,跨国或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多国多文化比较研究等。比较研究还有多种资源,如实地考察比较,跨国调查比较,文字资料比较,量化数据比较以及概念意义比较等。比较方法的特质在于作为一种多元性的方式(diversity-oriented approach)。在东西方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通过西方哲学诠释学,应用新的或现代的比较主义,建立有效的范例。我们可揭示出这种比较主义的主要倾向。文章试图从一、比较方法的历史渊源;二、比较方法的概念界定;三、比较方法的学科运用;四、比较方法的分类形式;五、从比较主义到新多元比较主义等五个方面加以再审思。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渡边洋《比较文学导论》阅读之联想,感到:国内比较文学界中的“代表”说似有点溢美之词的嫌疑;比较文化研究至多算是一种学术愿景或者一种研究视野;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理论成果务必贴近我们身边更为现实、具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话语的提出既象征着比较教育领域西方话语霸权的终结,同时也为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及生存危机的消解提供了治本之策。以具体的话语表征为节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前话语、话语创生、话语架构和话语转型四个阶段。其研究论题呈现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总向导、立足中国传统哲学这一基本生长点、主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原创理论体系及本土学科流派等特征。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比较教育工作者应直面中国教育问题,深化中国特色比较教育理论研究,形成以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派为核心的学术关系网络,并推动中国比较教育实现从吸收借鉴到服务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转换。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闻学比较研究在我国学界开展得比较晚,关注的焦点在于中西方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进入新世纪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中日、中欧等相关国家与地区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如果从媒介交互视野中考证比较新闻学,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编撰的《春秋》,并在历代王朝的媒介中交互相传。到了晚清时代,随着西方报刊媒介传入中国,中外媒介产生剧烈交互,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办报高潮,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主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国媒介深受苏联媒介思想影响,直到中苏外交关系破裂而止。改革开放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新的语境,媒介的学习与互补进入到了新的交互阶段。中俄"比较新闻学"应运而生,弥补了比较新闻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缺憾。《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中许多新论新说,丰富了媒介交互视野下的比较新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比较文学发展很快,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教材建设成果迭出,学科理论注重方法论的构建,着眼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关注文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文学关系研究方面聚焦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接受、海外华人文学与海外华语文学、民族文学的比较、比较诗学、海外汉学等;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将政治、教育等制度及宗教、地域文化、社会习俗、民间社团、语言学、符号学等对文学的影响纳入研究视野,并试图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来重构文学观。比较文学以开放性、跨越性的姿态呈现于文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学科体系。从1986年至今,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到1995年时期以区域性研究起步的奠基阶段,1996年到2005年时期以"借鉴"为特征的拓展阶段,2006年至今以"分析"为特征的深化阶段。以区域研究起步,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介绍和借鉴,进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力量,试图以此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特殊性,有效实现美国经验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稿攸关学术和学术期刊的存亡。学术期刊和同行审稿制度首先产生于西方|我国清代中期《吴医汇讲》的性质属于传统图书,不是学术期刊,其审稿性质不具有真正意义同行审稿的性质|中国真正的学术期刊的起点是1815年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于近代中国学术期刊主要由传教士创办,以传教为主,同时普及、介绍西方文化和科学,所以审稿以著、审、编'三位一体'为主要特点,无须同行审稿|解放前中国学术期刊还处在探索期,加之社会动荡不已,无法实行同行审稿制度|解放后中国学术期刊实行了计划经济色彩很浓的'三审制',其渊源是列宁和毛泽东战争年代的出版思想。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的比较研究表明,'三审制'与同行审稿制度均有利弊,但同行审稿制度利大于弊,'三审制'弊大于利。因此,中国学术期刊应当积极吸收、借鉴现代国际社会通行的同行审稿制度,努力实现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