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暴风雨》中的基督教隐喻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一生的整合之作 ,蕴含着丰富的基督教思想。从剧中地点、人物以及事件中的宗教仪式三个要素出发 ,对《暴风雨》进行解读 ,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深层隐喻系统。这部戏剧事实上是当时英国社会中宗教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万尼亚舅舅》中的多次停顿,是全剧戏剧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停顿的作用或是显示人物内心思想处于激烈斗争的转折关头,或是展现人物的一种无声的行动。正是剧中的大量停顿,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强烈戏剧效果,造成了契诃夫戏剧由无生有、由虚生实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3.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叙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最大成就体现在戏剧方面.自然主义戏剧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引起了戏剧和戏剧表演艺术的革新,但真正导致戏剧重大革命的则是表现主义戏剧.为了充分外现人的主观意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广泛运用长篇独白,使人物直接宣讲他的思想和感情,并且还常常采用假面和梦景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剧中人物往往只是抽象概念和观念的化身和象征,没有个性,甚至没有姓名.在整体叙述结构上,表现主义戏剧喜欢采用场景剧的形式,把各场用跳跃式的蒙太奇手法加以组合,反映人物的内心历程.德国表现主义反传统的叙述方法可以说直接影响了布莱希特叙述剧的创立.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贝克特戏剧中最中心的、最普遍的方面之一.认知语义学认为反讽在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贝克特戏剧中千姿百态的人物正是通过反讽等修辞语言展示他们各自丰富的内心情感反应的.本文拟从情感的认知框架解读贝克特戏剧中人物是怎样对使用反讽等修辞语言做出情感反应的.  相似文献   

5.
《原野》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作家对生命本质的一次全新探索,是对人性、苦难、悲剧等主题的又一次超越性创作。《原野》的内在意蕴体现了曹禺对于善恶观、苦难观及悲剧观的内在思索。剧中人物与作家自身融为一体,曹禺以剧中人物的意识行为来体现自己的理性化思考,充满积极的内在情感。作品中的悲剧意味跨越了时代局限,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  相似文献   

6.
《雷雨》是高中教材中戏剧作品的典型代表,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多变的故事情节都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通过对戏剧作品的学习,我们对戏剧的形式以及戏剧作品反映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戏剧中人物形象的特征都比较明显,本文主要对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形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学习发表了自身的一些看法和对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对于戏剧文学来说,人物语言(台词)是塑造剧中人物的重要手段,这就决定了剧中人物必须用精炼、含蓄的语言来揭示事件的发展及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中学语文的戏剧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或分角色朗读剧本以增加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其感受戏剧效果、接受审美教育;或引导学生分析戏剧冲突,发掘人物的潜台词以加深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等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情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动作这些非语言交流手段来表达 ,也可以用含蓄的语言抽象地去反映。表达情感的语言交流手段既包括直陈情感的情感词和抒发情感的感叹词 ,又包括暗含情感的情感隐喻 (emotionalmetaphor)。英语情感隐喻系统主要有身体隐喻、自然颜色隐喻、脸色隐喻、自然隐喻、器具隐喻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到灯塔去》是一部实验性意识流小说。小说中的"窗口"、"灯塔"、"莉莉"和"眼镜式结构"蕴含着丰富的主题隐喻。"窗口"隐喻着作家用艺术的视角放大现实生活;"灯塔"影射着拉齐姆夫人试图表达的人生重在过程,而非目标的观点;画家"莉莉"代表着用以表达和感受心灵与情感的艺术形式;"眼镜式结构"宏观强化了时间只是生活的载体,现实生活具有永恒价值.这些小说元素隐喻着一个主题,即艺术地定格和感悟现实与情感,才是生活的永恒真谛,可以解读出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唯艺术、现实与情感三者相结合的完美生活观。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抽象的、不易表达的,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情感中"愤怒"的隐喻表达进行英汉两种语言资料的收集、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这两种语言在情感隐喻方面的认知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1.
曹禺是我国优秀的戏剧大师,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探其成功的奥秘:剧作家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追魂摄魄、探幽发微,将人心中难以捕捉的变幻无穷的内心活动和丰富复杂的情感,巧妙自如地表现出来,引领读者、观众进入人物心灵的堂奥。戏剧中的抒情独白与静默是他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特殊艺术手法之一,表现了剧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的构建是以身体体验和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文章以"喜悦"的隐喻表达作为研究对象,以经验主义认知观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概念映射系统"喜悦是物体"的体验基础,从而解释了英汉情感隐喻产生共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情感隐喻概念是指与人的情感--喜怒哀乐相关的隐喻概念.通过使用英汉语表达中的具体实例,阐述了悲伤情感在英汉语表达中的共同的概念隐喻,解释了悲伤情感在英汉语表达中的不同的概念隐鲁喻.对悲伤情感隐喻的解读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中众多人物关系的总纲 ,他是莎士比亚在这一悲剧中操纵人物的枢纽。本文以波洛涅斯性格分析为起点 ,通过他在剧中对人物命运发展的影响和情节发展的调节两个方面来论述他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部分通过情节分析揭示了波洛涅斯昏庸腐朽不辨是非的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从波洛涅斯对哈姆雷特、奥菲利娅、雷登斯、吉尔吉斯吞、罗森格等命运的影响来论述波洛涅斯在《哈姆雷特》中的纲领性地位与作用 ;第三部分从波洛涅斯之生与死对整个戏剧情节的缓冲与带动两个方面论述了波洛涅斯这一人物对戏剧情节的影响作用 ;第四部分论述波洛涅斯这个人物在戏剧中的作用对我国现代戏剧《雷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独幕悲剧<莎乐美>是王尔德处于精神和创作转型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此剧曾因其人物关系结构以及由此激发的戏剧冲突的特异性,在19-20世纪之交的英国遭到禁演.实际上,剧中不断走向高潮的戏剧冲突,正是王尔德创作该剧时所经历的内心冲突的投影,这一投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尔德创作该剧时的复杂创作心理及其与当时社会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与政治密切关联,戏剧隐喻则是政治语篇中最为常见的隐喻模式。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框架理论,文章对英语政治语篇中的戏剧隐喻进行了系统地描写。在"政治—戏剧"这一隐喻模式中,戏剧作为隐喻的来源域利用自己的框架和槽关系实现对政治这一目标域的框架化。戏剧隐喻的描写方法和框架可以适用于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之中。  相似文献   

17.
戏剧情境论     
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又是戏剧情节的基础。在戏剧创作中,只有把握住了情境,才能为人物多层次的性格、人物的动作、人物间的冲突创造前提条件,才能使演员更准确地理解人物,使观众更投入地体验人物,实现剧中人与现实中人的融合,情感与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创了"生活戏剧".他充分调用民间语言反映生活本身,注重语言的个性特征,以此表现人物之间微妙的心理冲突和人物自身心理变化.他将周围环境的外在效果与人物内心活动相糅合,展现隐秘的女性心理.使观众产生身体的、情感的、理智的反响所完成的递进,并从这些递进中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19.
“疯癫”是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戏剧手法,但如果严格遵照文本的标准,莎剧中真正疯癫的人物只有三个,即李尔、泰门和奥菲利娅,此外还有三个装疯的人物——哈姆莱特、爱德伽、泰特斯。莎士比亚对于“疯癫”的使用有着很强的个性和风格,他笔下的“疯癫”往往是一种变化,是一种权势失落的隐喻,并通过疯癫及其背后权势的失落和恢复,实现对主人公的惩罚和教育。而对于唯一的女性疯癫者奥菲利娅,则通过其疯癫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女性的反抗。装疯在莎剧中主要是一种展现复仇的装置。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使用疯癫,主要是为了增加波折,引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或是为作家代言。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戏剧效果,而非情节的必需。  相似文献   

20.
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成功塑造了绣花女"咪咪"这一感人肺腑的悲剧性角色,其中《来到你身旁——咪咪的告别》这首咏叹调是女主角咪咪十分重要的唱段,充分表现了咪咪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情感,十分感人!文章对这首咏叹调的艺术风格、音乐特点、戏剧情节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艺术分析,从而进一步挖掘其音乐的内涵,帮助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处理好这首作品,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再现人物的歌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