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汉语曾族群化孳生出95个带“黑”新词语,“黑”的多义性为新词语的大量孳生提供了多样的构词选择.带“黑”新词语聚族孳生,既丰富了当代汉语词汇,也在词语的音节数量、结构形式、词语模类型、语义内涵及孳生方式等方面影响着词汇的构成状况,彰显了汉语词汇当代演变言语主体从众趋时、追新求简的独特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研用语料中提取出345个汉语词语模,对近40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模式对应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从形式角度来看存在减缩对应和易位对应,减缩对应主要是指“源模式”和“减缩模式”之间具有意义、词性、结构、词长的相应变化;而易位对应是指模标的换位会导致模标词性及语义、模槽词性、模式所指和造词数量的改变。从意义角度来看可分为近义对应和对义对应,近义对应是指模式义相似,近义对应模在语义侧重点、模槽词性数、优配音节数和模式色彩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而对义对应是指模式义相反或相对,对义对应模在模标语义、模槽音节、模式结构、模式色彩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描写和解释新词语模式的对应性,对深入挖掘汉语词语模的特征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汉语产生了不少新词语,这些新词语中,有一些语素构词能力相当强。这些构词语素的来源途径不一,其中“族”、“党”、“奴”、“客”等有其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4.
台湾新词语及其研究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台湾、中国大陆两地新词语在词语结构、造词理据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相同性,而在表义内容与义类分布方面表现出差异。台湾收集的中国大陆新词语,政治词语、机构名称、重大社会新闻类偏多。台湾对新词语的研究,表现出新词语收集范围明确、重描写实录方法、偏重科技术语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词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出现的,形式、意义、用法三方面中至少有一个方面是新的,用来交际的词或短语。新词语与词汇体系中的既有词语处于动态的转化过程之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行业词语与新词语的交融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新词语与流行语的区别是使用频率的高低、使用地域的广泛程度等。汉语新词语是汉语词汇体系的一部分,是汉语词汇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称谓构式,如“XX哥”“XX姐”等是近年来网络时代催生出的众多新表达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结构、修辞、社会、文化、心理和语用等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大多都是围绕新词语的形态做探讨,未触及新词语产生的深层认知机制.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将事件域认知模型、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整合结合起来,建立“原型事件域整合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解释网络新称谓构式的认知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2006年汉语新词语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汉语外来词的种类及其发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汉语大量吸收外来词 ,主要有音译词、意译词、音译兼意译词、音译加注词、借形词五种。外来词在新时期表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音译词大量增加 ,字母词呈递增趋势 ,借用词缀孳生新词现象普遍 ,等义外来词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词语大词典》中的126个外来词进行分类和数据统计及同《现代汉语词典》的对照,分析了音译词数量多但运用却低于意译词的原因、汉语吸收外来词时要受到理据性制约的特点、同名译义现象和音节长短的取舍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新增词语为例,从认知发展造成语言表达的“空位”与“补位”、求新求异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认知需求角度对新词语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共同认知语境、突显原则、顺接原则和隐喻思维等新词语的流行理据进行了阐释,力求全面认识新词语.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新词语的产生及其文化品位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词语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它既丰富活跃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也给原有的词汇规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新词语的产生情况,并对新词语的文化品位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词义、句法语义和音义匹配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发现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些“方式+结果”动词,包括表致死义的“弑”类动词,表断折义的“截、斩、拉”,表分离义的“剖”,表使出义的“抉”,以及通过音变构词派生出的“贯_去、染_去”。这些动词所处的语义场中通常存在一个作为上位词的“致使+结果”动词,且在上古汉语中都没有相配的表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从事的语源学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 ,首先就上古音总结出同源词之间的语音转移规则 ,确定了“大”、“小”、“乱”三个义类 (即语源义 ) ,然后就上古文献钩稽有关词汇 ,以同义词互训同训为经 ,以同源词音转可通为纬 ,归纳出“博”、“小~”、“悖”三个同源词词群。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词汇并非散沙一盘 ,汉语的词汇系统就是由一个一个同源词词群组成的。本文还利用亲属语言同源词进行词汇和语音的历史比较研究 ,文中推求的语根表明 :汉语前上古音存在 smp_、 tsl_、 mp_等复辅音声母。  相似文献   

14.
汉语副词的灵活性给汉语教学尤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副词“都”的意义和用法学界研究存在义项数量和语义指向两个分歧,留学生在使用“都”时存在遗漏、语序错误、混用、赘余四种偏误问题.语言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的用法的讲解应该先从“都”的基本义入手,进而分析基本义与派生义的区别,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汉语新词新语”课程是一门专门介绍汉语词汇新变化的新兴课程,通过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新词语认知度及特点所作的调查,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如何加强该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词义引申发展导致文字孳生词语分化的角度,分析了"辟"字和从辟得声的一组形声字,认为"辟"所表示的律法具有判分义,引申而有劈分义、推排义、偏邪义、盘旋义,进而分化孳生出一批以"辟"为声符的形声字, 成为一个通常称为"同源的古今字"的词族.  相似文献   

17.
“缘”原为名词,本义是衣裳鞋帽等的镶边。由此引申出“沿、循……(运行)”义(动词性)。在汉语史上,介词“缘”有三个义项.即“依据”、“因为”,“沿着”,均从动词义项中发展而来。“缘”衍“依据”、“因为”义始于战国末期;“沿着”义的介词“缘”最早见于晋代。  相似文献   

18.
所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有使用,但无论在句法结构还是语用功能上都体现出与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不一样的特征。“所”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指别性、总括性和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所”后的动词最常见的是心理动词、感官动词、获取义动词、经历义动词以及生成义动词。所字结构作主语和宾语时,句中谓语动词常常是系动词,其作介词宾语时,介词常常是比较义介词和处置义介词。这些特征都是与所字结构的语用功能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英汉成语中数词“实”与“虚”异同 ,分析英语成语中数词意义——精确 ,实义 ;汉语成语中数词意义——模糊 ,虚义。揭示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影响指涉意义相同的英汉词汇 ,论述了汉语数词“虚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形象思维的特点 ,而英语数词“实化”反映出英语民族抽象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语无条件构式萌芽于先秦,成熟于六朝,起初是以正反对举或类义列举的形式表示无条件关系,唐宋时期开始出现以疑问词语任指表示无条件的新形式.无条件构式的形式和意义相互影响,发展出多种"变式",使意义表达更精确、生动.源词语一般都是进入无条件构式后演化为连词的.新词语的加入对构式形式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