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梦”的践行过程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追求和需要时,就形成“个人梦”,“中国梦”与“个人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中国梦”视域下的“个人梦”内容丰富广泛,需要采取有效路径来发展完善.同时,“中国梦”实现过程增进公民认同凝聚“个人梦”;在实现方式上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完善“个人梦”;在实现成果上通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丰富“个人梦”.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漫梦”作为一种新口号、新提法,它是以“中国梦”理论为指导,是动漫产业的“中国梦”,是中国为了实现从世界动漫大国向世界动漫强国跨越的“中国梦”。通过对“中国动漫梦”的内涵和特征、分类和嬗变等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推动动漫学界深化对“中国动漫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将“中国动漫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行动第一、实干第一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国动漫梦”的实现路径:坚持国产动漫精品的发展之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之路,坚持中国动漫教育的发展之路,建立适应时代的品牌战略理念,建立创新型动漫企业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梦想中道德价值设置规定着其精神境界和价值范式。中国古代的"大同梦"因其内含的仁爱、平等、和谐等道德价值理想,体现出对完美人性的向往和对绝对"善"的追求,而成为人类拂之不去的梦想。中国清末民初的"强国梦"最初崇尚物质、崇拜强权,功利性压倒道义性,但在一战给欧洲带来的悲剧和国内共和失败的现实面前,开始反思缺失道德价值浸染的"强国梦",重新赋予梦想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尺度。西方典型梦想"美国梦"中自由、平等、民主等道德价值梦想后来日益嬗变为攫取物质财富的梦想,其吸引力也日渐式微,变得虚幻。以此为鉴,"中国梦"应以道德为基石,赋予丰富的道德价值,彰显道德文化气质,显示传统文明的色彩,谱写天下大同的基调,绘就和谐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的“中国梦”指欧美等人或企业家所具有的对中国的梦想,是相对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梦”而言的。对西方人的“中国梦”历史发展进行研究、揭示与中国人的“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实现路径是本研究目的。研究表明,从古到今西方人的“中国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错误到正确、从向往到平和到欺凌、从一元到多元等的变化发展,目前呈多样性;中国人的“中国梦”决定着西方人的“中国梦”;西方人要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必须顺应中国文化、懂得中国历史、掌握中国对外与对内政策,以构建与中国人的“中国梦”一致的西方人的“中国梦”。同时,我国也需加大文化历史和现阶段国情的宣传力度、端正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营造更自由平等的良好圆梦环境。  相似文献   

5.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二者处在相同的历史坐标位、拥有相似的道路指向和内涵。曾经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之梦的西柏坡精神,可助力民族复兴“中国梦”尽快进入普通民众的视域并成为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6.
上海解放前夕,有一位鼎鼎有名的导演,徒弟问他,没看你怎么看书,你怎么那么有学问?导演回答说,我确实没有什么时间看书,一辈子只读了半本书,但是,这半本书里面的每一句话我都用上了。我也感同身受,整天忙忙碌碌,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但是,因为工作与研究的需要,经常被读书,而且,学以致用,效果很好。后来才知道,这叫做行动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为行动而学习。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继承了中国的传统理想,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还指明了中国未来奋斗的目标,具有理想的特征与意蕴。“中国梦”一经提出,瞬间就成为当下媒体聚焦和百姓热议的话题,同时也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中国梦”虽对共同理想进行了话语转换,但两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它的实现离不开实干兴邦的工作作风,离不开敢于创新的实践精神,也离不开执着追求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萌生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历经170多年的上下求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中国人民有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第一,道路自信,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精神自信,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三,力量自信,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凝聚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历史性合力。当下,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这样的路径自信,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五有大学要有精神,需要中华精神为灵魂的引领、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涵育、科大精神为源泉的滋养。用中华精神为师生构建永久的精神家园、提供牢固的价值认同、塑造大写的人格灵魂;用科学精神以发挥大学的驱动功能、批判功能、凝聚功能、熏陶功能,使科学精神逐渐地被师生认同,成为其共同的心理基础;将大学精神尤其是科大精神积淀、传承、发扬,形成滋养科大人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0.
[摘要]人不讲道德不立,国无伦理治理不兴。理论和实践表明,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伦理治理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欲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须充分认识伦理治理的内涵及其价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伦理治理,进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是不成的,但却铭记得在人们的心中。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它活跃在讲台上,在校园里,而人们的言谈和行动中。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可以由时代的进步而老化,而淡忘,但大学精神却影响学生的事业,长久、直到永远。  相似文献   

12.
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是新常态下实现“中国梦”的强有力保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新常态的视野下,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机制上,都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来适应这种变化,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和时效性,提高其科学化水平。在新常态的视野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梦的实现即文化复兴入手,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现代性意义,即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良好秩序,同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对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进行分析,包括提高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结合的理论建构力,培育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土壤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制度建设和养成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精神的解读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的本质是培育人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了现代大学独特的精神品质,但是,大学和社会是互动的,大学需要社会的支持,培养的人才又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大学教育的评价及大学教育发展走向的认识上,有几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1)在以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标志的国家科技竞争力上,大学能提供的支持与服务和社会对大学的期望相距甚远,还没有真正走进社会的中心,起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2)从整体上看,中国大学教育的软肋仍然是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造力潜质培养不够,还没有构建成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3)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现象已经渗透到大学内部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的文化理念之中,缺乏作为神圣学术殿堂应有的矜特和品味,损害了大学的学风和社会声誉,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我们在坚守大学精神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必须适应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赋予现代大学精神以时代特征的内涵,努力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体系,真正成为高等教育的强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在乡村社会的有效传播是培育地方性共识和提升农民群体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环节。传播的制度共识、社会共识、价值共识构成了"中国梦"在乡村社会传播的共识基础。传播语境的嬗变、传播网络的肢解、农民的私利主导制约着"中国梦"在乡村社会的有效传播。因此,应遵循"中国梦"在乡村社会传播的基本原则,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改善干群关系,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优化传播渠道与路径,以重塑乡村社会的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促进共同理想在乡村社会的内生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时代命题之中,理论自信是自信的灵魂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要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理论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对实现中国梦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和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是理论自信和实现中国梦的支撑;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是理论自信和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是理论自信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源泉;国际社会对"中国理论"和"中国梦"的空前关注是理论自信和实现中国梦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大学生爱梦想、有梦想的特点,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为指导,把时代特征和"90后"大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国梦"贯穿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唯物史观教育为主线,实现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结合,在革命史教育过程中突出对中国革命艰难历程、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业绩、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三个层面的学习。教育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克服因缺少环境锤炼而产生的心理承受弱点,铸就坚强的意志品格,真正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  相似文献   

18.
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根据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主体间性与发展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注重内外结合、新旧互补的宣传教育方式,倡导生活化和创新性,有益于"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把“盐工精神”上升为体现盐城工学院独特精神气质的大学精神,必须通过对“铁军精神”的传承来完成对已有“盐工精神”的重塑。按照“铁军精神”内涵和实质,从大学精神培育和地方高校特色养成角度看,“盐工精神”应包括六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即矢志报国岛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服务社会的民本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要塑造“盐工精神”,就不能不到“铁军精神”这一优良传统中去汲取营养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王楠 《人力资源管理》2014,(10):266-267
儒商精神是一种中国精神,高校开展儒商精神教育与实现中国梦的伦理学内涵极为契合,这是在高等教育层面上对中国梦实现途径的有益探索。儒家伦理是儒商精神的来源,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以儒商精神为商业伦理精髓的伦理学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