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反腐败论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反腐败靠什么 ?反思现行反腐败机制 ,正视现实、借鉴历史、探求理论 ,走出重刑主义误区 ,正确认识刑罚在惩治腐败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编制严密的制度之网是反腐败的基本保障 ,严密的制度包含对公职人员监控、提高公职人员素质、健全惩治腐败制度等内容。反腐败制度体系的实现途径离不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两大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2.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本文从当前反腐败形势的严峻、现行权力监督制度存在的缺陷、社会主义权力制衡的诸多形式等方面论述了根治腐败最正确的选择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反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建设.文章着重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以"权利制约权力",和建立国家权力制衡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两大方面探讨了反腐败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权力的本质属性论证腐败的本质属性及其产生的根源。权力的本质属性决定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的意识存在与人的“欲求”的结合。中国现在的腐败现象绝不是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性质的腐败。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 ,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真正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5.
滥用权力是领导机关产生腐败的根源。要治理腐败,就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为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作为纪监检察机关,必须强化监督,严厉打击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6.
腐败一直是世人关注的问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不存在腐败问题,也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反腐败,中国亦是如此。怎样反腐败?笔者认为,制约权力和监督掌权者是基本的两个方面。许多实践证明,对当今中国而言,监督掌权者比权力制约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反腐倡廉的实质就是对政府权力的控制和约束.实现对政府权力滥用的有效控制是当前中国反腐败战略的基本命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当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综合采用民主化、制衡化、法治化、程序化、公开化、问责化等机制和策略,以实现对政府权力滥用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20多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大量腐败案件,既有腐败分子的主观因素,更有制度欠缺的客观原因.反腐败工作要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便于操作,不走过场,变事后被动的严惩为事前主动的防范,就必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就必须在权力制衡、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群众举报、舆论监督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廉政制度体系,这个国家廉政制度体系在监督和制约权力、预防和惩治腐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国的腐败程度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到有所降低的曲折发展过程。但总体来看,我国腐败的程度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反腐败的成效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廉政制度体系还带有传统集权政治体制中廉政制度体系的色彩,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限制了我国目前的国家廉政制度体系功效的发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国家廉政制度体系的现代转型,完善横向的公民选举问责和纵向的分权制衡机制。应当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反腐败和权力监督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制度建设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性,所以必须提高以制度反腐败的科学认识,使制度建设再次升温,制度建设与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步进行,寓制度建设于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坚持科学原则,注重制度的整体配套和协调发展。制定科学、严密的制度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使公职人员形成“不敢贪”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权力运行中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引发用权人的"道德风险",用权人利用"私有信息"或"隐蔽信息"谋取私利。防治腐败的一条有效的思路是从解决权力支持中信息不对称入手,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强化权力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3.
腐败“确实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反腐败的斗争如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认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威慑功能的作用,使腐败者感到畏惧,防患于未然,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欲达此目的,应该利用制度、机构,惩罚、舆论和理论等威慑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当前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企业产生腐败的原因,提出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的基本思路。着重提出建立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企业内部自身的监督制约机制对遏制国有企业贪污腐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腐败 ,就其而言 ,是指公共权力因非公共性运用而丧失公共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它随着公共权力出现特别是国家建立而产生 ,因此 ,江泽民同志曾讲 :“腐败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我国历史上 ,也普遍存在腐败现象 ,也存在因具有不法性质而受到遏制和惩处。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 ,在反腐败立法的完善和打击腐败的实践经验等方面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介绍唐代的反腐败法律制度 ,是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反腐败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理论问题。理论指导上的错误,不仅无助于腐败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不是反腐败的正确途径;单项实体制度要素建设不是反腐败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跳出反腐败的认识误区,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反腐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认为,体制性缺陷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深化体制改革是依靠制度反腐败的根本对策,法制建设是依靠制度反腐败的基本途径,加强制度化监督是依靠制度反腐败的关键,人民群众是依靠制度反腐败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后,我国的反腐败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反腐败制度存在着预防机制薄弱、惩罚机制乏力的不足之处。为了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巩固反腐成果,应当建立立体化、体系性的反腐败制度,实现制度性反腐。既要注重对腐败行为的事前防范,合理提高公务人员待遇水平,使其不想腐,同时,按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要求,借鉴国外经验,在制度设计上,设置相关预防性制度,使公务人员不能腐,也要注重对腐败行为的事后处罚,严密刑事法网、严格刑事责任,使公务人员不敢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反腐败理论和中共历代领导人反腐败思想的基础上,针对党内仍然极其严峻复杂的腐败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和专门机关的力量,不遗余力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习近平反腐败思想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其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务实具体,与我党反腐败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腐败呈高发态势.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限制公职人员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