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重新阐释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意欲从整体的视角审视从此在到存在再到座架的演变逻辑,挖掘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演变规律。海德格尔对技术追问的思想逻辑进程可以概括为:存在-此在-此在的存在-此在的用具-此在对存在遗忘-此在的沉沦-自然科学一座架。另外,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阐释更是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细化和深化,此在、存在、座架等要素在海德格尔技术思想中环环相连,所以海德格尔Ⅰ和海德格尔Ⅱ本质上是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独立的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陶醉于人为自然立法、人对自然的胜利的同时 ,现代技术越来越表现出异化的特征 ,这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现代技术的本质、现代技术与自然、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 ,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了转向 ,对现代技术的沉思成为其哲学的主题。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本质的追问 ,深刻地揭示了在现代技术统治下 ,人与自然所面临的真正危险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不同意传统哲学对技术的界定,他在其存在论的基础上对技术的本质展开了追问.海德格尔经过对技术追问的逻辑发展,发现了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技术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人道主义的追问是一种思想的冒险:因为追问人道主义意味着要追问人的本性,而追问人的本性就必须从形而上学对人的规定着手。对于形形色色的人道主义的形而上学特性,海德格尔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批判,从而显现出人的本性:人是存在的邻居。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基点是实践;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核心问题———真理问题实质上就是实践问题;海德格尔真理论与马克思实践观有着不少相通或互补之处;从整体而言,当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超越马克思哲学,而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思,无疑是在马克思开辟的生存论路向上的一大步前进,而决不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终结”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主客二分的近代形而上学的二元建制,导致了对意识的片面认识与理解,对意识的克服,也就意味着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的脱离。在1973年9月7日的讨论班上,海德格尔主要通过对胡塞尔思想中意识的内在性、先验自我的剖析与批评,指出只有从意识领域转向此-在领域,才有脱离主客二分思维方式———近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可能性,讨论还涉及到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而现代解构主义思想家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仍然给自我在场以优先权,不仅没有克服形而上学,却延续了形而上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来源于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提出此在的存在方式为"在世界之中存在".对于"技术如何可能"的问题,可以从"在世"现象中寻找出根据.以"在世"为线索,从器具存在、世界现象和世界的结构即"意蕴"出发,描述技术现象和规定技术,寻找使技术可能的根据.技术属于存在的领域,技术展示、揭示、维系着指引联络的"意蕴"网络,"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对"意蕴"的领会是技术之可能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法国中尉的女人>表征了后现代作家福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主人公查尔斯"家-路-诗"的人生轨迹映射出人类对存在的困惑和不懈探索,这与海德格尔的"存在-此在-诗思"相应和.查尔斯从"在家"﹑"上路"到"诗意创造"的历程折射出"存在-此在-诗思"动态的真谛,即人类存在的多元之义.  相似文献   

9.
通常,被视作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早期希腊思想家的旨趣是对宇宙“始基”的探究,海德格尔凭借思之强力穿过哲学史重返这一题域,他的“返乡”是返回思之源头。他以希腊本真的方式来切近希腊早期思想家的思,通过对话使早期思想家的思现出本真形态,从中获致带上前来的灵感和力量,经由“夺出”其所未言者,他对早期思想家的筹划与阐释别有意味。经过爬梳,他为新时代肇端的开启和思之转向及其对现代技术的克服敞开了得以可能的境域,也使他的存在之思现出早先的“神”情和“命运”的基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在哲学领域内出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折,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都先后对主体间性问题作了探究。胡塞尔提出了先验的主体间性,认为“他我”是作为一种单子映现在自我中的。海德格尔用“此在”取代了胡塞尔的先验主体,开创了一种异于胡塞尔的“共在”理论。  相似文献   

11.
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研究不能忽略技术与虚无主义的关系问题。技术与虚无主义之内在关系构成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生存论审思。结合海德格尔的思路,两者之关系可表述为:"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它内含3个逻辑层次:(1)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内在危险,虚无主义与危险等义;(2)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危险;(3)危险之救渡与虚无主义之克服的希望就在于"技术的转向"。海德格尔通过技术与虚无主义关系洞察到了现代性的内在危险及救赎希望。这一生存论审思独辟蹊径,敏锐而深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更甚者,它内在蕴含着"危险"。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此在"既指生存着的人,也指人的生存。作为生存着的人,它接近于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却没有明确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和价值规定性;作为人的生存,它接近于马克思的"人的感性活动",却不是不断与其周围世界进行物质、信息和价值交换的开放系统。海德格尔赋予"此在"优先地位,却没有赋予它元存在地位;相反,马克思把人的感性活动看作元存在,赋予存在彻底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3.
西方近代哲学总体上是在解答"人是什么"的问题中,诉求于人与动物的区别而又严密遮蔽人最核心的生存问题来论说人的本质的,如此势必导致对人的本质的逻辑推演和构造,"人"最后也就成了一种绝对化、实体化和逻辑化的规定。马克思深入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揭示出对人另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人应当怎样生存?"从而展露了考察人的本质问题的真正可能性和价值路径。在价值的视域中,人的本质就是不断追寻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在试图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四种含义加以统一的过程中,海德格尔逐渐认识到,或许只有“真理”意义上的存在(是)才是“存在(是)”的基本含义。而这也正是在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读中,海德格尔对真理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的原因。这种关注使真理、“实际生命”(此在)、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即存在者之存在)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逐渐显现出来。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此在及其逻各斯具有不同于世界上的现成之物的存在方式,它是在与存在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所遇到的存在者的存在起显示或揭示作用的存在者。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有某种统一意义的话,那么这种意义就在于“存在者的存在在此在中并通过此在的明察显现”,换言之,不同存在者的存在意义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是在此在的生存着的理解中显示它们的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的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利益之争使马克思对理性主义的正义观产生了疑问.马克思、恩格斯从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近代资产阶级正义观进行了现实的、历史的批判,揭示了正义实现的具体途径,把正义的最终目标设定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通过追问技术的本质,提出了两种解蔽方式:产出式解蔽,人与物和谐相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促逼式解蔽,人疯狂地掠夺着大地,世界进入黑夜时代。海德格尔的这种技术观对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着眼历史长河,立足秦川大地,深解民生百态,以凝重浑厚、沉稳劲拔的笔调描绘物资匮乏、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以客观冷静的眼光审视生命存在的矛盾与困苦,洞悉文化心理结构作用下农民的人格与人情,表现人生的悲苦与幸福、人情的轻薄与沉重、人性的贪婪与单纯。作家在外聚焦与多元叙述中渗透着自己关于人生、人情与人性,以及道德元素和民本思想的独特生命体验,让读者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不易与艰难,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文章从意义之在与人的存在两个维度,对陈忠实短篇小说中有关生命的体验与呈现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陈忠实短篇小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资本积累论"认为要素投入是东亚经济奇迹的原因;"技术消化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原因。"资本积累论"和"技术消化论"的分歧,源于二者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和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不同看法。"资本积累论"有统计数据和方法论方面的缺陷,并且与经济事实相悖。"资本积累论"与新古典经济学一脉相承,其增长核算模型对后发国家的适用性值得思考。"技术消化论"继承熊彼特式技术演化的研究方法,比"资本积累论"的纯粹数理分析更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19.
爱的实践尤其是两性之爱的实践的全部困难和复杂性,就在于爱的相关性。正是基于这爱的相关性,爱的完成不能一厢情愿而只能是相关的两个人的事情。而这相关的两个人又都是先天与后天的种种情况各不相同的个人,所以两性之爱的实践往往是阴错阳差,常常失败。  相似文献   

20.
大学之道在于求知和求善的统一,求知是手段,求善是目的,在此意义上,大学是一个伦理实体。“平民大学”坚持的是平等主义哲学,它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大学所具有的伦理特征以外,蕴含着在“资源-权利”层面上的公平公正性;在价值取向上对绝大多数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意识-人格”层面上对平民意识和平民人格的塑造,培养“人中人”的平民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深刻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