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2):1-7
"汶川大地震"涉及一些基本观念和术语需要澄清,比如,地震应以震中实际所在的断裂带处的城镇命名,而断裂带的划分应该从成因学考虑,不能简单归纳为方向性组合;未来发震时间估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奢言千年.今后,在地震观测中还应注意本区内从东向西的推动力,加强对龙门山南段和成都平原的监测;同时加强对成都附近双流牧马山断层以及可能存在的隐伏断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后羌区文化重建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绍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9)
2008年5月12日所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给西南地区,尤其是羌族地区的文化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民族文化重建工作成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简要回顾了汶川大地震以来有关羌族地区恢复重建工作的基本方针与进程,并结合本人所参与的重建规划工作与研讨会中的体验,对羌族地区灾后重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所系,文化重建与灾区经济重建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王雅洁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元稹所塑造的张生,是作者自身经历、认识与情感世界的再现,张生的心路历程,也是元稹的真实心灵。张生所作所为,既是对莺莺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的折磨,那是时代的、社会的悲剧。对此,元稹既有怨艾,又不无悔恨。在真情的驱使下,他创作了《莺莺传》。 相似文献
6.
7.
记得去年中秋时节,我在林散之纪念馆举办篆刻展时,曾鼓动鞠慧在省城举办一次个人画展,可一拖再拖,倒不是作品的量不够,是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过高,几近苛刻。因为,他是从来不让自己不满意的画留在世间扰人的,更不用说充作展品了。他总想拿出一批又能看、又好玩的作品献给观众,决不枉费朋友们的真情期待。 相似文献
8.
9.
10.
12.
汶川大地震既是一场地理大地震,又是一场思想大地震。如何尽可能地发挥理念、价值、精神的力量,引领与促进灾后思想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成为汶川大地震灾区的恢复与重建中的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提出了“现状问题-基本理论-切入视角-对策机制-意义启示”五位一体的汶川大地震灾后思想重建研究框架,以期重建灾区人民的思想家园。 相似文献
14.
15.
滕永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53-57
散文是创作主体面对接受主体抒发情怀、感叹人生、诉说忧乐的艺术。散文的"真实"之感,首先来源于散文创作主体的真诚之心。这种真诚,不仅仅是能在散文中再现真实的自我,而且要做到说真话、言真情、展真性、道真趣,在审美层次上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发挥散文陶冶性情的美感作用。散文创作中所强调的真情,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真实,应把真实的情感写得情真意切,达到强烈感人的程度,要能找到"真挚"之点,只停留在一般真实的程度意义不大。另外,散文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情感的陶养,既要注意情感的深沉、真挚,又要注意抒情的度,不矫情,也不滥情,同时,还要使表达出来的情感合乎健康的审美情趣,不媚俗、低俗。 相似文献
16.
王正兵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27-29,81
清初诗坛,袁枚提出"性灵说"主张,其内涵之一就是倡导真情,具体表现为:"提笔先须问性情"、"诗写性情,唯吾所适"、"‘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袁枚重"情",目的是冲破儒家传统诗教的藩篱,以灵心妙口直接表现普通人的真情真性;袁枚诗歌真情论对清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春秀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1)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各路媒体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报道任务,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对本次灾害新闻的报道,中国媒体在诸多方面有所突破,受到国际国内舆论的普遍好评,其新闻报道有以下四大亮点:快捷、高效,架起灾区与外界的信息桥梁;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灾后的社会稳定;以人为本,彰显媒体人性化色彩;真实感人,媒介事件震撼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杨红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先请看两篇高考作文的开头:“我想乘着好奇心的航帆到那个我心系牵挂的地方——四川汶川,就是那个有着无数人深埋地下的地方,就是那个从睡梦中一睁眼就能让你流泪的地方,也就是那个发生无数个感人事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