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宏政  付艳 《江苏社会科学》2023,(2):31-38+242+241
按照康德和黑格尔的说法,认识分为“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与此相对应,人类对世界历史目的的认识就有两种,即世界历史的“知性目的”和“反思目的”。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上述双重目的。基于“历史科学”所发现的人类通往共产主义的自由和解放,构成了世界历史的“知性目的”;而基于“历史哲学”所发现的人类共产主义的自由和解放,则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反思目的”。一方面,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的“反思目的”,通过“知性目的”为“反思目的”确立了经验基础,即为世界历史进程找到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探究“类本质”和“社会关系总和”的思辨关系、“三形态”的辩证逻辑以及知性时间序列的颠倒等,使“反思目的”为“知性目的”提供了价值归宿,并且为世界历史提供了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共谋与裂隙——“伤痕”、“反思”小说新论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左”思潮的现代性本质既往的文学研究普遍以为,“伤痕”与“反思”小说的重要特点便是其对“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观照主要采取了一种社会政治视角,这一视角的采用,不仅局限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使其“反思”未能达到应有的深度。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显然是过于片面而且是极其简单化的。我们并不否认“伤痕”、“反思”小说在思想艺术上的局限,但是,造成这些局限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社会政治视角,而是在于某些作品对此视角的过分“单一化”使用以及循此视角所作的社会政治性反思由于当时的意识形态“顾忌”等原因限制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开创并巩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大业。他遵循了“苏联模式”又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反思。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由比较正确走向“左”的轨道。邓小平抓住发展生产力这把开启认识大门的钥匙,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升到新的水平。江泽民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不断实践、认识的过程,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达到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正> (一) 注重史家修养,是历代著名史家相当关切的一个问题。他们把史家自身修养的好坏视为能否认识客观历史的关键,因而在他们史学反思工作中,同时也包含着对史家修养的反思,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反思。刘知几相当重视史家主体意识的培养问题,他的“史才三长论”和“书法直笔论”便体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文化、思想、学术界又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新的反思。对这一文化思潮,在直接参与者中,有“破旧立新”与“存旧立新”之议,而广泛的社会舆论,则持三种态度——赞成、反对、有条件的接受。同一事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迥然有异,究其原委,固然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认识的差别,但也同人们对什么叫“反思”、为什么要“反思”、怎样“反思”等,这样一系列问题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识论是关于如何认识社会的学问,它以人们的以社会为对象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活动方式、认识手法、进化过程和特殊规律,揭示人类社会自己认识自己的特殊道路。 社会认识论作为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的哲学探索,本质上是一门反思的科学。黑格尔曾经说过:“反思以思想和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认识是主体以思想、观念方式接近和掌握客体的自觉活动。认识论的研究以认识着对象的认识、或思考着客体的  相似文献   

7.
超前认识,是在当今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最能体现现代人思维特征的认识形式之一。如果说已往人类社会处在由过去支配现在的“后喻”文化时代,那么今天已开始步入由未来支配现在的“前喻”文化时代。人从被动地求教过去、应付现在,转到能动地面向未来。因此,对超前认识的功能进行哲学认识论的反思,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反思性·合理性·真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学科。哲学认识论是一门对认识进行反思的学科。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如何反思”、“反思会引出何种结论”却是远没有得到澄清的问题。如果说在上一世纪人们尚可以这种状况自慰:“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依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①,那么,在当代,随着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发展而兴起的对认识的实证研究─—认知科学,已最后把旧的思辨哲学的唯一领地让渡给了实证科学,那种企图以思辨的哲学认识论取代认知科学(或科学认识论)的做法就…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识论所反思的认识活动,不是主体对自在物理世界的认识,而是人对由他所创造的、独立于人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文化世界的把握。因此,它所关切的认识客体既不是诸如日月星辰、物质结构般的物理实体和物理状态,也不是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意向,而是由人的创造力的沉淀物凝聚而成的文化世界,即哲学人类学或解释学所称的“客观精神世界”,它近似于波普尔那种作为客观知识的“第三世界”或马克思的“对象化世界”。由于这一世界包括文化符号、文化意义和文化实践三个层面,所以文化认识论的反思也主要是在这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们经常用“反思”来表述哲学思维的特性,然而,究竟何谓哲学反思?哲学思维为何是反思?哲学反思的根据、对象、方式、特性与功能到底是什么?是否或能否存在非反思的哲学?现代哲学是否改变了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这些关乎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特性的重大问题,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一、反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反思,在其最直接的意义上,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对思想的思想”。这表明,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所构成的“思想”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对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检讨,学界除了反思检讨“西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误读之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特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或特点,希望藉此推动和深化此课题的研讨,同时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对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检讨,学界除了反思检讨“西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误读之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特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或特点,希望藉此推动和深化此课题的研讨,同时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反思平衡”是一种道德原则或道德理论的证立方法,其具体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反思平衡包括狭窄的反思平衡和宽泛的反思平衡,二者追求的目标分别是局部融贯和整体融贯.德沃金的“建构性解释”方法是反思平衡在法理学中的应用.建构性解释中的“符合”和“最佳”维度分别体现了狭窄的反思平衡和宽泛的反思平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检讨,学界除了反思检讨“西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误读之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特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或特点,希望藉此推动和深化此课题的研讨,同时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谈“资”色变,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人们却不得不与资本打交道,不得不使用资本范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促使人们对资本范畴进行反思。党的十五大报告,依据新的实践,对资本范畴作出了全新的理解,对资本理论作出了重大突破。反思资本范畴,正确理解十五大对资本理论的重大突破,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活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认识的巨大飞跃:从特殊范畴到一般范畴从人类的认识秩序看,认识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对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检讨,学界除了反思检讨“西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误读之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特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或特点,希望藉此推动和深化此课题的研讨,同时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反思型员工是企业竞争力不竭的源泉。员工的反思能力包括自我监控能力和工作监控能力。由于不同员工群体的反思指向不同,培养的模式也不同。一般来说,新手型员工的反思指向是工作技能,采用“行动研究模式”培训;适应型员工的反思指向是工作策略,采用“典型案例模式”培训;成熟型员工的反思指向是工作理念,采用“病理分析模式”培训;专家型员工的反思指向是工作研究,采用“工作研究模式”培训。员工反思线索与培养策略包括问题单线索与自我提问反思策略、行为记录线索与工作总结反思策略、观摩活动线索与比较分析反思策略、经验交流线索与札记撰写反思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永清 《学术月刊》2022,(3):172-182+224
1990—1999年是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拓展与突破阶段。研究者对反映论与主体论、生产论、价值论之间的关系,文学的认识性与审美性的关系以及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等文学反映论基本问题作出了新理解;对文学反映论新理论命题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学理批判。王元骧于1993年开拓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实践偏向新理论路径。童庆炳于1999年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新论断即文学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文艺学的第一原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存在着三次较为显著的理论偏向:其中的“实践偏向”发生在拓展与突破阶段,其他两次分别是“确立与巩固期”的“认识偏向”,“恢复与反思”以及“发展与深化”阶段的“审美偏向”。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拓展与突破阶段还存在着对文学审美反映论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关系重视不够,以及对实践意涵以及实践与认识、审美三者关系的理解与把握还缺乏必要的理论自洽、系统化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