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盛行的传媒娱乐化的文化实质是媚俗,媚俗的传媒娱乐化导致了诸多文化弊病:它既缺乏对人本身价值的深层次尊重与关怀,又缺乏对严肃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在思想内涵与审美品味缺失的同时,还对道德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后现代性消解。事实上,当下的传媒娱乐完全异化了传媒的娱乐功能,它夸大了娱乐功能在传媒实务中的地位,以至于偏离了传媒娱乐功能的初衷。真正好的娱乐是健康的、美的,也是法律许可与道德认可的,而且也是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娱乐。  相似文献   

2.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都市报的新闻娱乐化是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趣味性丰富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富有刺激感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满足其多元的文化需求.然而,对都市报娱乐功能的过分强化,会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最终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  相似文献   

3.
张晶 《社会科学》2002,(12):61-64
娱乐在本质上是审美的游戏 ,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 ,娱乐是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审美是以快感的追求与获得为其标志的。娱乐的目的是美的快感的获取。文学艺术要承担审美文化的功能 ,要充分发挥娱乐的作用。娱乐是一种“溶解性的美” ,是审美文化中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4.
李建秋 《天府新论》2008,(5):99-103
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在概念上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在内容上娱乐文化被人们作为大众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包容关系",但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极为明显的差异.娱乐文化具有传统性要素而大众文化是现代性的产物,娱乐文化并非全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而大众文化却必然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娱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部分并不靠大众传媒来传播,而大众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文化",其存在的前提是通过大众传媒模式化生产的、易复制文化,娱乐文化包含了精英文化中的娱乐活动,分为精英式的"审美的娱乐"和大众化的"纯粹的娱乐"两种主要的类型,大众文化则必然是大众化的,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西汉俗文化的昌盛为史家之公认,它与汉代崇雅的文化大传统相并行。西汉俗文化的盛行集中表现在娱乐之风的昌炽。考察西汉娱乐之风昌炽的时代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雅乐衰微,楚风劲吹,这一文化背景为娱乐之风的勃兴提供了肥沃土壤;二是皇帝雅好,身体力行,皇室成员成为娱乐之风的强劲推手;三是炎汉盛世,经济发达,娱乐需求的激增促成了娱乐之风大炽;四是经学昌明,神话政治,歌舞娱乐发挥着安世化民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6.
娱乐:从圣化到泛化——娱乐文化的一个"考古学"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文化的发展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讲,经历了从娱乐的神圣化到娱乐的理性化,一直到娱乐的泛化这样一个大致的过程。在娱乐的泛化这一阶段里,传统的那样一种神圣与世俗、高雅与低俗、理性与欲望、灵魂与身体之间的辩证张力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7.
“泛娱乐化”是由狭隘的价值追求、多元的驱动要素、完整的产销链路、戏谑的娱乐方式、虚妄的精神信仰等共同型塑的一种现代亚文化叙事图景。从实质上看,“泛娱乐化”是异质思潮与娱乐理念互构衍生的价值扭曲镜像,是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联合“把持”的文化生产形式,是文化霸权与全球市场共同“打造”的精神异化景观,是心理渴求与情感供给嵌套编织的娱乐狂欢幻像。为有效规约“泛娱乐化”现象,应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崇高精神境界;加强主流价值观培育,端正娱乐价值取向;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规制娱乐内容生产;合理引导心理需求,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生存的逆转──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性阐释肖鹰现代文化运动的一个结果是文化与生存的逆转,即文化的生存化和生存的文化化。文化与生存的逆转导致了文化整体上向娱乐的转化─—文化变成文化的娱乐。当代审美文化最充分地表现了当代文化的娱乐品质,因此成为当代文化...  相似文献   

9.
徐振祥  冉华  刘艳娥 《云梦学刊》2009,30(5):151-155
电视娱乐节目以其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互动性等优势能够充分建构利益联盟和开发产业链接,形成节目的规模效益。电视娱乐经济的兴起是与注意力消费和乐趣消费导向为基础的。我国电视娱乐经济具有鲜明的特征.电视娱乐经济价值的实现是以资本创造力、注意力吸引、公众参与性和传受双方的共赢性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1):41-47
身体健康无病、精神无忧而常乐以及德性人格的完善是娱乐伦理的核心内涵。健体和乐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者密不可分。人作为娱乐主体,如何在娱乐活动中健体以乐生,忘忧而怡情,并最后在娱乐伦理的引导下,培育德性,成就完善人格,是建构娱乐伦理必须讨论的问题。娱乐使人脱离负面情绪,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世界。中国传统娱乐注重娱乐背后蕴含的伦理,重"礼"轻"争",先"德"后"艺",让人乐在其中。娱乐不仅反映个人道德修养,同时也培养个人的人格。娱乐活动潜移默化、渗透人心,规范人的行为,能增强个体的道德水平,最终塑造良好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而休息与娱乐关系密切。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它不但可以调剂精神,消除疲劳,丰富业余生活,还有益于身心健康,增进亲邻、朋友之间的友谊。可是,有的人玩起来便忘乎所以,不注意分寸,以致使高尚有趣的娱乐,演变成了低级下流的“愚乐”。  相似文献   

12.
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近20年来,新闻娱乐化在中国逐渐步入兴盛时期,尤其是在90年代以后达到了一个高峰,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举双手欢迎,也有人深表担忧。本文试从新闻娱乐化的综述评价与正面引导角度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娱乐性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正因为这一特点,大众文化在满足人们的娱乐休闲、缓解负面情绪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逻辑的支配下,大众文化开始只追求娱乐效果,放弃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即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倾向。促使大众文化从娱乐到过度娱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表现为无聊、郁闷、焦虑的社会负面情绪和媒体商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4.
元代戏曲理论中的"娱乐"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从以"娱乐"说为主到戏曲"娱乐"功能与政治功能并重,再到"娱乐"功能从属于道德风化功能,反映出元代戏曲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策略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到今天的电视新闻娱乐化,应该如何提高自身?本文从电视本身的特性,和电视新闻娱乐化自身的优势等方面,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并指明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种新的新闻叙述方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闻娱乐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当我们深入去探究新闻娱乐化这样一个"过时"的话题时,依然能够发现有许多值得斟酌与澄清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背景、合理成分进行简单梳理,重点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突出新闻娱乐化在新闻本性的迷失、媒体的社会责任的削弱、媒体的公信力的丧失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与其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具有特殊的社会与文化语境,是中国社会发展与大众转型的有力见证,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其旧模式的彻底解构与对新模式的全面建构,其模式的创新性与开拓性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超越性,标志着中国大众文化由娱乐大众向大众娱乐观念的转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个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所以对“休闲娱乐”的理解与众不同——选择既省钱又开心的内容作为娱乐项目。理由很简单,休闲并不一定要高消费,只要能开心就算达到了娱乐的目的。 一日空地娱乐:离我家不远处有一片空地,每逢双休日便成了我们三口之家的娱乐园地。我们的玩法是和女儿拍皮球、拽布包儿、甩飞盘,还有时候轮流表演呼啦圈、踢毽子、跳皮筋儿……各种游戏活  相似文献   

19.
江山 《快乐青春》2011,(4):74-77
在家中学习与娱乐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文明、和睦的家庭,应该是既有一定的规矩,又有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同学们作为家庭的一员,在家中学习或与家人相处、娱乐时,应该遵守家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做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