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拉动。四川在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以全省及各市州的信息资源为平台,加快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龙头企业与农业协会协同发展,积极开展农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实现新型城镇与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战略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各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临夏州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以指导西北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下的独特产物,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实则,城中村是过去中国空间驱动型城镇化下的必然产物,是在这一影响下村庄演变的第三阶段形态,是完全城镇化的前奏。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具有双面性影响,具体体现在城中村对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武汉市东湖新村是一个由独特的经济、地理和人口因素交互作用而生成的典型的城市包围型的城中村,在武汉市的城镇化进程中,东湖新村显现出明显的双面性作用。本文选取东湖新村为例,阐述了城中村的双面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下治理城中村双面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时间里,经济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极端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更是有着较大的差距。西部省份之一的四川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更是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文本以四川省民族地区为例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达州市是川东地区门户,位于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渝广达经济带,同时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储备大量的天然气和煤炭。达州市经济总量一直处于全川第六,而城镇化率却排在全川第十四的尴尬位置,处于倒数。原因主要在于达州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的中等城市,城镇化进程缓慢,质量较差,长期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开采为城市发展动力是完全不可持续的。本文以达州市为例,主要探讨资源型中等城市城镇化建设如何高效地推进,明确指出了达州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诸多弊端,并尝试给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性问题进行探讨,给出评价两者协调程度的DEA度量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加快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龙头企业与农业协会协同发展,构建区域农业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地区的两委组织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和执行者,同时关系到我国农村地区的稳定、和谐。村两委选举作为民主选举的实践部分,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途径,是基层民主发展实现的有效形式。新形势下村两委的工作直接以村民为对象,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两委换届选举,情况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更加值得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川省急需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现城镇的更好、更快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正确评估及合理确定城市边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及城市边界的研究,提出了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及合理确定城市边界的对策建议,为四川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方大多还处于贫困状态,通过有效地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改善当地政府财政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准是一个重要途经,矿产资源开发中涉及到的利益补偿又直接关系到上述两方面的改善。本文试图从资源补偿理论和法理依据及其资源补偿机制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其关键点是人的城镇化。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庞大,劳动力充足。但是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低下,只有量的优势而缺乏质的优势。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该文在充分调研地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前提下,结合现状提出夯实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基础、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丰富农民的卫生保健知识等对策,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川省急需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现城镇的更好、更快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正确评估及合理确定城市边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及城市边界的研究,提出了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及合理确定城市边界的对策建议,为四川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不能在现实中反映出来,农牧民普遍陷入收入型贫困。本文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通过构建生态资源与农牧民收入间的量化关系,分析"资源诅咒"效应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提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就近城镇化是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理性选择,是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重要举措。其具有三大典型意义: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扭转经济下行趋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治愈"城市病"和"农村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当前四个突出问题:市民化进程滞后;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镇综合承载力不足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建议采取五大对策:规划三级平台,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就近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强化产业支撑,积极促进稳定就业;完善公共产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农民就近城镇化障碍等。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旅游城镇化形式展现开来。民族地区一方面有对旅游城镇化的利益趋向,另一方面又有对经济发展后的社会文化问题的冲突规避。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正面临趋避冲突而陷入发展困境。本文通过趋避冲突分析效应模型对旅游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中的矛盾进行演绎,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减缓回避效应使得旅游城镇化可以长久推进。  相似文献   

16.
何梅 《经营管理者》2009,(23):113-113
本文以徐州为例总结了"城中村"的现状特点改造模式,尝试性提出了根据市场原则将"城中村"改造与"廉租房"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并简要分析了操作模式,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加强城市规划对"城中村"改造的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正在构建一种"反哺型"国家与农民关系,这种新型国家与农民关系呈现出国家主导性、农民主体性、反哺适度性和直接对接性等基本特征,并在新农保制度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反哺型"国家与农民关系对于维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雷  韩瑞 《办公室业务》2022,(17):62-64
高校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校风校纪等,问题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持续推进高校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涵养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在高校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形成的不足。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回款周期较长且具有不确定风险,因此其融资渠道和模式较为单一,进一步影响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同时具备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用建设制度和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目标。这种金融形式正好符合民族地区的融资需求。本文以阿坝州工业园区建设为例,在充分了解开发性金融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和阿坝州工业园区的现状问题基础上,分析阿坝州工业园区发展需要开发性金融的原因,最后为开发性金融促进阿坝州工业园区建设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同时也对地方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留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传统文化面临的解构和破坏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立足于四川省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然后针对该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保留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展开调研,以搜集的文献资料作为理论基础,以此为基点,结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找出城市化进程中的不足,提出一些合理的改善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