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真”为贵是庄子和李贽思想的共同特征,但二者并非简单的源与流的关系。在哲学层面,庄子所贵之真是指万物的本相和人的自然本性;而李贽所贵之真主要指个体情性的真实无伪,二者之内涵有所不同。在文艺观上,庄子以真实天然为美,并以“淡”作为真与非真的标准;而李贽则强调作家情感的真实和表现的真率,对各种风格均予以肯定。同时,二者的贵真思想也都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逻辑思想中,孔子正名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正名以正政"是其逻辑前提和逻辑结果的统一,体现了求真与求善的两种精神.求真精神追求了正名思想的"逻辑真",求善精神追求了正名思想的"伦理真".孔子正名思想的逻辑观有着鲜明的伦理化倾向及特殊的历史作用,对构建当代合理的国际关系与文化交往,也有着不可忽略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从生命与道德之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道德问题,把道德界定为"生命的和谐,人生的艺术".梁氏不但诠释了道德主体的自觉性,还论证了道德的群体性──道德义务的问题.他区分了"道德之俗"与"道德之真"的不同道德境界:一时一地的道德只是世俗的道德,而以人性为根据、体现生命本性的方为"道德之真".为中国伦理学说提供了鲜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行为的规范原则表现出不同的趋向.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思想与"和而不同"的世界秩序理念,都体现着以"和"的思想为基础的哲学思维特征.但在当今时代,"和"的理念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古老的传统或某种先验的观念,还可以尝试各种途径和方法,建构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三纲"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这一主题的讨论,不时有人提出"孔家店要打倒,孔子要平反"一类口号,意思是说不能把"礼教吃人"的罪名归在孔子本人身上,应该把历史上的"真孔子"与后来被专制统治者所改造所利用的"假孔子"区别开来.其中,一个常见的做法,就是着意淡化孔子与"三纲"思想联系的色彩;尤有进者,则畅言孔子思想与"三纲"思想"在理论上毫无相似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陈良运 《东南学术》2002,(6):120-128
“真”是中国美学中与“美”密切相关的观念 ,属于美的本体范畴。始发于道家之“真” ,是表述事物及人的本质、本相、本色一种自然而又真实的状态 ;儒家以“诚”为“真” ,重点指向人的天赋本性 ,由此 ,“情”的本义也被界定为“真”。庄子首出“真在内者 ,神动于外” ,成为后人文艺创作中至高的审美法则 ,王充反对虚妄强调客观之“真” ,司空图《诗品》标举诗之“真体”、“真力”、“真迹” ,明代诗人提出“真人”、“真诗”说 ,确定了“真”在文艺美学领域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理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迄今人类对"真、善、美"最全面、最深刻的把握,我们要在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中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8.
关于奥克肖特是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一直存在争议.从他的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分析可知,"自由"与"保守"的两分对奥克肖特并不适合.奥克肖特理论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突破近代以来西方理性主义的认识路径,这在他的政治思想上表现为对连贯性与平衡性的追求,摒弃极端意识形态就是这种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宋元时期净明道的"忠孝"思想及形成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南宋净明道"忠孝"思想的特色,主要表现为重"忠孝"伦理行为规范的实际践履;并将之作为修道的重要门径,认为践履"忠孝"等伦理规范的目的在于通过此而"凝神"、"聚气"最后"成仙".而元代净明道在倡导教徒真践实履"忠孝"的同时,更进一步地看重其心中的忠孝观念的培养,并提出了"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的观点.这较之南宋时期,其"忠孝"思想的内涵又有了丰富和发展.本文认为,宋元净明道"忠孝"思想的形成,是宋元那个特定时代以及道教教义思想自身逻辑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南宗禅的"顿悟"追求在瞬间达至永恒,强调不执著于诸法的流变无常,而一任心念的顿然转换.因此,其对过去与未来都不关心,既无所保留,也无所期待,它只在当下的显隐、生灭交替中洞见时间的本相.禅宗的顿悟还表现于对时间的圆融性体验.在这里,时间前后互摄,彼此映现,原有的时间秩序被打破,时间呈现为一种灵动活泼、圆满自足的状态.禅宗的时间体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开放敞亮的襟怀和姿态,坦然面对时间的流逝,并在对碎片化、"非历史"的时间感的深刻反思中追求永恒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黄裕生先生从“本相存在与角色存在”的方法原则出发,认为“舜之封象”、“子为父隐”是违背公正原则的。其实,即使从这一方法原则出发,也不能得出上述观点。“舜之封象”、“子为父隐”不仅没有违背公正原则,反而正是本相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运用西方思想分析中国儒学的经典时,一定要注意对经典的理解,否则我们的分析就无法触及中国儒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真矛盾论"是澳大利亚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普利斯特等学者为当代亚相容逻辑的理论建构提供的哲学根据.他们认为,存在"事实上为真"的矛盾.要论证这一观点,就需要首先说明什么是矛盾之"真",这就要求回到"矛盾"概念的定义.本文表明,在"矛盾"的多重定义下,"真矛盾论"无法为自身找到合适的根据:"矛盾"的纯粹语形定义是不恰当的;在语义型定义下,矛盾是无法为"真"的,如果强行赋予其"真"值,则意味着已经改变了论题;在语用型定义下,矛盾之"真"可获得相对的说明,但矛盾的"可接受性"被弱化了,同时会导致与亚相容理念相背的结果;在本体论型定义下,矛盾之"真"需要语义封闭系统的可靠性作为基础,而其可靠性并不能在语义封闭的情况下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接受了玄学思想的影响,但他把玄学思想落实于现实人生和诗歌创作,他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都灌注了一种诗性精神.他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玄学义理,呈现了"诗化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任真"的原则指导日常生活,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行为方式;通过"写意"的诗歌创作原则,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表现方式.陶渊明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哲学家".  相似文献   

14.
僧肇的<不真空论>论述的是"空"这一本体论问题.关于"空"的涵义,僧肇的原义是"不真,故空".这个"空"并不是作为抽象概念的死的规定,而是存在着的事物的一种活的本质、本性,它是"有"和"无"的有机统一.这个"空"体现、展现在人生解脱问题上就是对"死"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透悟;而要真正理解"死",就要契悟于时间的"现在"这一瞬间点中,即在瞬间永恒化.总之,僧肇的"空"论在哲学本体论和人生论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党内存在着严重的热衷"革命空谈"的倾向.列宁深刻揭示了"革命空谈"的实质和危害,提出了一系列反对"革命空谈"的有价值的思想主张.他指出,"革命空谈"就是不顾客观形势而一味重复革命口号."革命空谈"不仅造成日益激烈的党内争论,影响党的团结和统一意志的形成,使党不能集中精力于党所面临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还会使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的政策产生疑惑甚至抵触情绪.列宁强调,对执政的共产党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的作用,要"少搞些政治,多搞些经济",要面向未来和实践,不能停留于昨天和书本.  相似文献   

16.
"恕道"是中华元典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人们终生奉行不悖的处世准则,其思想精髓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其运作方式就是"培养恻隐之心"、"强恕而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等.这一思想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功能,所以对当代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伊沙1990年代的诗歌矛盾复杂,题材立场与情感走向的"痞"气背后,闪烁着思想"斗士"的风采;解构同时注意建构,"破"中有"立",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去蔽,营造了一种喜剧性的幽默效果,把日常口语烧出了新鲜而具原创色彩的诗味儿,在叙事技巧的"叙"之环节上做文章,情趣盎然;找准了通向大师之路的方向,但因"路障"阻隔仍处于尚未抵达理想终点的"路上"。  相似文献   

18.
论"以人为本"及其与人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传开 《学术界》2005,46(2):29-37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原则,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人和为了一切人两个方面,舍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以人为本原则的违背.以人为本既与以神为本相对立,又与以物为本相区别,与以民为本也不尽相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根本区别于前者的根基是社会实践,而后者的根基则是理性形而上学.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琳 《北方论丛》2005,(3):63-65
"真 Adj,很 adj,AA的",这三种形式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均可以做谓语、补语.但却不都可以做定语和状语.从认知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其现象作出解释,可知"真"是一个表传信的语气副词,这种语气副词语法意义在于对整个命题进行确认,是将一个新的命题加在已有的一个命题之上.所以它不能修饰句中成分,如不能修饰定语或状语中的动词或形容词.不仅"真",所有的语气副词都具有这种特点,都是说话人对某一命题给予一种主观认识或态度.  相似文献   

20.
日前,教育部、科技部相继出台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措施,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专司学术打假.那么,这个"学风建设委员会"真有能耐专司学术打假?不免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