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光奇,男,苗族,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12年3月来到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来到芷江工作已有5个多月,他根据自己走访调研了解的相关情况,经过认真思索,针对武陵山片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15):48-52
2011年10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正式将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4省市71个县(市、区)在内的地区整合为一个区域整体。该片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界内已有学者提出"武陵民族走廊"概念,并为之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学术研究,硕果颇丰。而从"十二五"时期开始,由国家政权主导对该区域的重新整合、规划与引导发展,势必会对该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民族等多方面造成更为直接的影响,此种以区域发展为前提所导致的社会变迁,为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究视角与内容,不少专家学者都对重新整合后的武陵山片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为该区域的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2,(15):21-23
<正>重庆石柱县黄水镇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域,当地130多户农民联合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按照统一规划,在村里建起了家庭小型宾馆,每天能够向游客提供1400多张床位,在避暑旺季,每户村民能因此增收六七万元。而这只是重庆市以武陵山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重庆武陵山区包括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丰都、武隆7区县,面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2,(15):18-20
<正>盛夏时节,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枫香坡,入眼就是一片喜人的绿色。这绿色给巍峨连绵的大山披上了绿披风,映衬着清幽幽的溪水,点缀着侗乡富有民族风情的民居。茶叶产业是侗乡的特色产业,也是恩施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你看看,这些茶叶都是我们家种的,一共种了6亩。忙起来的话,我们就会请人帮忙摘茶。"侗族老人冯兴林指着一丛丛绿意盎然的茶树告诉我们,精神矍铄。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新中国的重要缔造者任弼时和贺龙等红军将领在武陵山区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半个世纪以后,党和政府带领老区人民在这片数万红军将士曾经抛头颅、洒热血,山高林密的土地上,筚路蓝缕,艰难开发,谱写区域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梁芳  陈刚 《民族论坛》2012,(15):11-13
<正>武陵山片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4省市边界临近地区,包括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武陵山片区山同脉、水同源、地同性、人同根,是一个具有特定地理、经济和文化内涵的神奇美丽的地方。从2011年以来,这片贫困与美丽并生的土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又是一年春天,美丽的武陵山片区,春暖花开。随着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发展战略的实施,湖南武陵山区从藏在深山到建设热土,一年多以来,武陵山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个在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地方,历史和现实都赋予了它不同凡响的使命。它的脱贫发展,事关中国扶贫开发战略大局,事关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2,(24):114
<正>2011年10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正式将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在内的地区整合为一个区域整体。该片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度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的连片特困地区。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2,(16):114
<正>2011年10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正式将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在内的地区整合为一个区域整体。该片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界内已有学者提出"武陵民族走廊"概念,并为之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学术研究,硕果颇丰。而在新世纪新时期,由国家政权主导对该区域的重新整合、规划与引导发展,势必会对该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民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正式将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4省市71个县(市、区)在内的地区整合为一个区域整体。该片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1.
<正>湖南省有7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其中90%以上聚居在大湘西武陵山区。如何帮助武陵山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这是近年来我省"两会"代表始终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本人履行代表职责始终紧抓不放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2,(10):114
<正>2011年10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正式将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在内的地区整合为一个区域整体。该片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三省一市边境邻近地区,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3,(2):114
<正>2011年10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正式将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在内的地区整合为一个区域整体。该片一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2,(12):114
<正>2011年10月,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正式将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在内的地区整合为一个区域整体。该片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 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2,(15):24-26
<正>贵州武陵山片区纳入《规划》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铜仁市、遵义市两市16个县(市、区),总面积31823.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8.7%。由于自然、历史、人文、经济等原因,贵州武陵山区形成了"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文化同层、经济同型"的"五同特征",主要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23日至25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傅克诚、邓宗良率考察组来鄂,就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考察。考察组23日在汉召开座谈会,听取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扶贫办、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情况汇报;24日在恩施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就区域发展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14):114
<正>2011年10月,飞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正式将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在内的地区整合为一个区域整体。该片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3,(2):4-7
风物长宜放眼量。刚刚过去的2012年,对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这片热土上,拉开了跨省区域合作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大幕,对全国连片特困山区的脱贫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一年,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具有历史性的镜头——镜头里,春风习习,万物生发……  相似文献   

20.
<正>8月23日,常德市委书记卿渐伟深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试点县石门县白云乡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并听取了石门县委关于扶贫工作汇报。近年来,石门县积极向上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加大配套投入,整合惠农资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扶贫攻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