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 ,国学大师刘师培热衷于吸纳西学并在交融中西学术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这与严复及其译作带给他的影响关联甚多 ,严复可谓刘师培在学术上中西交融的引路人。不过 ,严复往往是站在西学立场上把握中学 ,以西学为坐标评判中学 ,故多强调中西学相异之处 ;刘师培则是要用西学佐证中学 ,故更强调中西学相通之处 ,即同的一面 ,甚至有“西学古微”的倾向。之所以有此不同 ,与两人学术观的差异密切相关 ,即在处理中西学关系的问题上 ,严复的“归求反观”与刘师培的“借西学证明中学”在立足点上存在差异。在对西学的了解程度上 ,严复也远超刘师培 ,但刘氏对西学较严复为浅的理解 ,却体现了当时多数士子接受西学的状态。在中国古典学术逐步与西学融合从而迈向现代形态的过程中 ,这种对西学看似简单、肤浅的接受 ,恰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设想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蕴含着人文情怀的无产阶级价值理念,又包含着科学真理的无产阶级治国方略.从这两个基点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四个全面”战略的价值支撑,表现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四个全面”战略的理论来源、精神旨归和度量标准.“四个全面”战略积淀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根基,体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理想的微观缩影,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体制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法治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凝聚执政力量.两者构成动态的辩证逻辑关系是理论与实践、具体与抽象、精神指引与实践诉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日译西学的影响下,梁启超创造性地提出了批判性的思想自由、独立性的人格自由和超越性的理想“真自由”观点.具体言之,就是为了冲决网罗、解放思想而倡导与“心奴”相对的思想(意志)自由,为国家走上复兴之路而争取与“身奴”相对的且与进化论相伴随的如独立、自治等权利自由,而且在其基础上形成了以“良知”和“服从”为内容的“完全文明真自由”,这是“梁式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这种与时俱进的自由思想一方面呈现出梁启超现实的与理想的社会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成为中国近代哲学在中西文明碰撞和交汇中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简论梁启超新民的日译西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依日译西学,梁启超提出了铸造近代新型国民的方案,即“新民”。新民方法之一的“采补其所本无新之”的日译西学内涵主要体现在:独立自助与自由精神、民权思想、文明进化与公德意识。这些内涵主要取道于日本思想家中村正直、中江兆民、福泽谕吉等的译著与思想,其目的在于以西方的国民精神来改造国人,提升国民道德水平,能与列强“相埒”。  相似文献   

5.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分类 ,实则中国学界在学术分科上对西学冲击的早期回应更多体现在清末办理各类新学中的学科分类。清季学人曾据“学”与“术”分的传统观念将学问分为“学理”和“致用”两大类 ,但以 (日本式 )西学分类来规范中国学术的方式最后得到确立并基本维持到今日。不过 ,向不提倡分科的中学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系统 ,在不少地方与西学并不能充分吻合。“国学”在新的分类中究属何类即困扰了民初许多学人 ,实际也影响到今日学者对“汉学”学科定位的思考和争议  相似文献   

6.
戊戌维新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突出地用“托古改制”论鼓吹维新变法。人们在探究“托古改制”论渊源时,较多地考察其与廖平等人的今文经学的关系,其实,“托古改制”论和今文经学仅为形似,和“西学中源”说的关系则甚为密切。对此,迄今几乎无人论及,本文拟对此兼及“托古改制”论的命运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康有为曾经深受“西学中源”说影响人们熟知康有为是近代“托古改制”论的发明者,但很少人注意到他在发明这一理论以前,是“西学中源”论者。“西学中源”说先于“托古改制”论问世。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然化” 是中国传统自然审美的理想.人们在追求“以人合天”、“乘物以游心”的自然审美活动中,无时无刻不显示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恋,并力求使自己的身心与自然合为一体,以求至高至美的精神的自由与愉悦.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朝两国西学之对应是东西文化交融与选择的过程。作为同属东亚儒学文化圈内的中朝两国 ,虽然近代面临着相同的境遇及共同的任务 ,但因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之差异 ,两国在摄取西学的具体途径及近代文化的形成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近代中国西学以“制夷”为前提 ,因此其“师夷”显得被动 ;近代朝鲜西学则以“变法”为特色 ,因其“开化”更显自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政治哲学受到晚明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权力合法性来源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和法治学说的影响,至少在九个方面与西学有惊人的相通之处:一是论族类生存的自然权利与西学论人性和国家起源之关系相通,二是对“正统论”的批判与西学论“霸政非正”相通,三是对“民岩”的分析与西学论如何解决统治者畏惧民众的问题相通,四是论“环相为治”与西学论权力制衡相通,五是论“君之是不是,丝毫也不可带过”与西学对“王惟所命亦无不是”说的驳斥相通,六是论“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叟者事君”与西学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相通,七是论“豫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外”与西学论“王而不遵法度则非义”相通,八是论“以法相裁……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焉”与西学论“法度者,乃上下尊卑所均而无异”相通,九是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与西学论“严以治官、恕以待民”相通。  相似文献   

10.
韵律是中国现代诗形式的重要质素,对现代诗韵律的探索,诗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然音节论,二是以新月派诗人为代表的诗应有音乐美的主张,三是以梁宗岱等人为代表的“纯诗”理论的音乐本体观,四是以戴望舒、艾青为代表的无韵自由体主张。在现代新诗的韵律观念的发展上存在着一种新诗歌谣化的趋势,而戴望舒和艾青对无韵体的倡扬其实是对中国现代新诗自由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11.
1鸦片战争后,由于西学东渐,怎样对待西学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洋务思潮兴起后,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到了那些喜谈洋务、以洋务为己任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的面前。传统社会被撕开了一个缺口,探讨中学与西学的关系成为时代的需要。从1861年至1894年的30多年间,洋务政治家和思想家在论及中学与西学关系时,曾有过“中本西辅”、“中道西器”、“中道西艺”等不同提法。但他们多是用“本”与“末”、“体”与“用”这两对概念来表述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体与用和本与未,是两对相对的概念,皆是从中国古代哲学命题“道”与“器…  相似文献   

12.
周玲 《船山学刊》2009,(2):57-59
戴震的自由精神所建立的本体论基础是他的“分理”说。在与程朱学的对抗中.戴震用“分”概念的规定,剥夺了“理”在哲学体系中作为最高范畴的资格,重新构建了“理”的性质,并与人的自由结合起来,形成自由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洋望远镜与阮元望月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川 《学术研究》2000,1(4):82-90
西洋望远镜的传人,在明清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无论是热衷于“西学”还是排斥“西学”者均承认望远镜所具有的先进功能。西洋望远镜对中国天文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天文认识水平的提高,中国人传统的月亮神话亦出现动摇。嘉庆年间两广总督阮元的《望远镜中望月歌》,表达了阮元以西洋望远镜观察月球后的感慨,他对中国传统月亮神话的质疑,表明了西洋物质文明的传人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影响,这是“西学东渐”影响中国社会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4.
凭依日译西学,梁启超提出了铸造近代新型国民的方案.即"新民".新民方法之一的"采补其所本无新之"的日译西学内涵主要体现在:独立自助与自由精神、民权思想、文明进化与公德意识.这些内涵主要取道于日本思想家中村正直、中江兆民、福泽谕吉等的译著与思想,其目的在于以西方的国民精神来改造国人.提升国民道德水平,能与列强"相埒".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和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由发展”既与“人的发展”相关,又与“人的自由”相联。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人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并通过活动进行的;人的活动有自主与非自主两种状态,人的自由就是人的自主活动状态;人的自由发展只能存在于人的自主活动状态即人的自由之中,但人的自由并...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说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学中源”说是明清之际中国士人接触西方文化后产生的一种思潮。这一思潮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它滥觞于晚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又经明末清初方以智、王锡阐、王夫之等发挥、引申,至梅文鼎集其大成,最后经康熙御笔在《四库全书总目》中“钦定”,从而成为学术界颇具官方权威的流行思潮。与这一过程相联系,“西学中源”说的基本内容也随时间推移由简至密,即由最初“学理相通”的推测,发展到“学脉相承”的辨析,进而深入到“历史事实”与“分支学科”层面进行具体而系统的考证。“西学中源”说对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它有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舒缓汲纳西学的顾虑;引发对中国文化展开初步反省;推动中西文化的融合、“会通”,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发掘与整理。另一方面,它的流行,限制了国人汲纳西学的视野;不利于进一步吸收、消化西学中的优秀文化成果;不利于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语境下的"自由"概念在含义上受到了西学的明显影响,一方面以中国传统词汇容纳西方含义,另一方面又以传统含义濡染西学内容。中国现代政治意识谱系中的"自由",虽则往往与西学相对应,但在骨子里不免包含着来自传统中国"自由"含义的整体性影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对现代自由的"误读"。西学东渐中的"自由"含义绕不开中国传统自由观对它的过滤、濡染与改造,而中国传统自由观也在互动过程中变得亦中亦西、中西混杂。虽然中国传统自由观并无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含义,但中国现代政治意识所需要的自由含义的建构,又在根本上受制于传统自由在含义上的现代转换,传统自由现代转换的程度,在根本上决定着中国现代政治意识建构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说明修昔底德笔下的希腊人本能及其精神产物——自由精神对尼采思想的影响,指出权力意志与自由精神基本特征的一致性,并探讨永恒复返对自由精神带来的危险的克服。尼采认为是修昔底德将他从柏拉图主义的梦寐中拯救出来,使他得到治疗和康复。本文认为,尼采的权力意志和修昔底德呈现的希腊人的自由精神都有着永不停息、超越生命的基本特征,这两个特征既是对虚无的克服,也带来超越限度的危险。尼采基于本能的力量,而非“理性”的力量,提出的永恒复返通过将人重新翻译为自然的方式,实现了对希腊人本能及其精神产物带来的危险的克服。笔者通过对修昔底德的文本分析,论述了希腊人本能及其精神产物的基本特征,并借助《伊利亚特》的视角分析了这种基本特征与限度之间的张力,为考察权力意志与永恒复返提供了一个具有张力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质疑鲁迅思想与近现代人类“民主———自由”文化有着逻辑矛盾的观点,力图探寻鲁迅思想内在的、统一的逻辑构架。在社会历史观的角度上,青年鲁迅已经越过人类文化演进的表象而直取其背后的生命自由意志与“自由—独立”精神;作为一个决意投身文艺的人,鲁迅重视人的精神觉醒、精神创造力量的思路是一种回归其生命本根的思路;而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史而言,鲁迅瞩目人之自由意志、“自由—独立”精神的觉醒的思路关注的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远远没有得到正视的重大问题,看取的是一个民族不断通向新的历史文化进程,包括通向“自由———民主”文化历程的生命本根。  相似文献   

20.
黄建华 《学术研究》2003,(10):127-131
为了迎接纪念梁宗岱先生 1 0 0周年诞辰的活动 ,我们搜集、整理了他的学术成果 ,并对他的生平作了一番认真的考察 ,我惊讶地发现 ,按目前的高教职称评审“条件” ,梁宗岱是不够格当教授的。我们且撇开那些不便对照的条件 (例如“思想政治条件”)不提 ,就看看其中的三条“硬件”。1 .学历 (学位 )条件。梁宗岱游欧七年 ,先后进过巴黎大学、日内瓦大学、海德堡大学、佛罗伦萨 (旧译翡冷翠 )大学 ,但别说是硕士、博士学位 ,他连学士学位也没得过。当时留洋的学子 ,哪怕是进不入流的大学 ,好歹都拿个博士头衔回来 ;梁宗岱进的是欧洲的名牌大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