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源诅咒"机制不仅仅是荷兰病等,更在于对创新活动的抑制,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中国省际层面上同样成立,资源丰裕的省份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制约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自然资源,界定出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自然资源一般地区和自然资源贫瘠地区,并利用1991—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整体性研究还是分阶段研究,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均呈现"U型"关系;有条件资源诅咒在中国存在;各省市自身发展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经济学对于“资源诅咒”的研究重点是富裕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机理,关注经济增长却忽视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归纳总结传统经济学对“资源诅咒”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对生态资源与经济增长两者关系研究中的思想、系统观点、生态功能及生态资源价值和生态能力等方面与传统经济学分析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清晰地解析“资源诅咒”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在不同学科中的不同涵义和诠释反映了其具有多层面性的特征。论文运用1996-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28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三个层面对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和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对我国能源强度具有不同影响,对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技术进步作为控制变量之一,则对我国整体及四大区域能源强度降低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经济的脆弱性,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如何持续发展这一严峻问题。文章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新疆巴州2000~2011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及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三个主要结论:(1)巴州2000~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不断增加,生态赤字逐年扩大;(2)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生态经济发展能力逐步增强;(3)代表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多样性指数不断下降,巴州经济发展隐藏着明显的不可持续性信息。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对能源产业的过度依赖成为制约巴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利用最新发展的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以1978—2008年我国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两者进行了经验检验,证实了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面板协整关系。基于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得出我国物流供给规模和物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政策与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本文以我国29个省(区、市)文化产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银行信贷、股票融资以及金融支持效率等方面研究金融支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水平整体上不高,主要依赖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股票市场并未充分发挥其支持作用。与此同时,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受银行信贷和金融支持效率作用明显,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受股市影响较大,而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仍依赖传统的信贷投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青海省2003年到2008年的统计年鉴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青海省从2002年到2007年6年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进行测算。本文认为,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青海省无论是在全国尺度下,还是在全球尺度下,其生态状况都是不可持续的和不协调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均生态赤字从1990年的-0.792逐渐上升到2006年的-2.617,生态赤字呈现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2006年的赤字最大,这说明新疆的生态压力不断增加,生态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新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巨大挑战,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国际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然而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日益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在当前二元经济结构下,国际贸易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国际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一定的正向作用.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应该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来避免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说明,衡量了甘肃省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程度,并得出当前甘肃省的发展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不足的结论。甘肃省经济要发展,但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3—2008年国内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和估计了包含电信通信能力指数的两因素生产函数模型。结果显示,电信通信能力变量的产出弹性为0.053,略低于劳动产出弹性。分区域考察表明,电信通信能力的产出弹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的电信通信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鉴于此,认为东部地区应继续加大电信投资,以提高电信通信能力;中西部地区应适度进行电信投资,使电信通信能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兴起,为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山东东营市为例,对2005年至2009年东营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市生态足迹需求在逐年加大,而生态承载力的供给却在缓慢下降,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出现“剪刀差”,生态足迹赤字有加大的趋势.减少生态足迹需求和增加生态承载力的对策: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以资源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多元化;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深化体制改革,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体制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着矿业、矿城、矿山、矿工"四矿"问题,并已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表明在我国城际层面"资源诅咒"效应也是成立的.将演化经济学作为分析资源型城市从"无序"到"有序"的方法论,可以发现,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诅咒"需要具备投资规模、对外开放、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条件.对包头、攀枝花两座典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矿产资源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福音"还是"诅咒",关键取决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因而,必须为我国的资源型经济提供科学的转型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资源丰裕度对区域经济效率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在东部资源缺乏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在中部地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不显著;在西部资源丰裕而经济相比落后的地区,确定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制度弱化是主要的传导途径。制造业实物资本投资及教育不但不会引起"资源诅咒"效应,反而是传导了正向的资源效应。制造业人力资本对"资源诅咒"现象的传导途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要解决西部地区"资源诅咒"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开放、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我国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是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经济开放在总体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区域的差异性,即它显著地加剧了我国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而对内陆地区却起到缩小的作用,入世以来经济开放对我国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有所缓和;但如果考虑经济开放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则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赵跃杰 《理论界》2010,(1):51-52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将刺激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消费结构是研究居民消费的基础,本文在分别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消费支出选择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我国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结构有着较大的不同,并且发现我国近年来的医疗、住房等改革对不同收入阶层消费结构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江克忠  夏策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8):25-33,155,156
本文对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与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预算内财政支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预算内财政支出既定时,预算外收入与转移支付规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了分权改革后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一方面在于弥补其财政支出的缺口;另一方面,由于预算外资金的收和支没有完全脱钩,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彻底性,地方政府追求可自由裁量财政资源最大化的偏好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预算外收入的扩张。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青海适度人口,可以为青海地方政府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政策咨询和参考,对促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现青海的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2000-2011年青海省适度人口数量,通过分析2000-2011年青海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对未来如何处理好青海的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西7个地级市2007-2013年的历史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以及人口就业结构进行切入,实证分析了广西经济增长背后的人口结构因素.结果发现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等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现阶段高等教育人口以及城镇化水平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