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媒介的变迁给人类的审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试图阐释电子媒介时代审美方式的特点,即由传统的阅读文字转向了观看图像,进而分析这种接受方式对人的审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广播电视媒体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有的界限逐渐因为传播技术的融合而互通共享。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介内部生态和外部生态的变化及互动关系,并结合当下广播电视新媒体传播的现实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媒介形态变化看媒介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媒介形态变革 :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以及现在尚未完全定型的数字媒介 ,口头传播—书面语言—电磁波语言—数字语言 ,是这几场革命的主要催化剂 ,正是它们带来了人类传播史上的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 ;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 ,强化了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 ;数字媒介几乎改写了传播的全部面目 ,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对社会经济、文化都可能发生深远的影响。当前 ,我们正处于这种媒介并存的混合媒介时代 ,媒介文化也因此带上了“混合媒介文化”的特征 ,而且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电子媒介成为主要的传播栽体。以佛教文化为底蕴的云冈文化如何整合现代传媒技术,重新撞击受众的观感,在口口相传、经文翻译、石窟雕塑的局限性逐渐显露的今天,如何找到崭新的传播途径,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绿色崛起的目标,已成为云冈文化传播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云冈文化的更广泛传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实现立体化和交互式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电子媒介成为主要的传播载体。以佛教文化为底蕴的云冈文化如何整合现代传媒技术,重新撞击受众的观感,在口口相传、经文翻译、石窟雕塑的局限性逐渐显露的今天,如何找到崭新的传播途径,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绿色崛起的目标,已成为云冈文化传播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云冈文化的更广泛传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实现立体化和交互式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经典存在方式由神圣高雅走向交互通俗。这为文学经典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导致了文学经典去经典化与被边缘化的隐忧。文学经典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出现交互化、影像化、碎片化特点,进一步导致了文学经典的泛审美化。这呼唤着我们明确文学经典的标准,坚持正确的文学审美原则,并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力量,为文学经典的存在与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与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7.
媒介的逻辑     
人们往往同时用“数字时代”与“图像时代”一起命名我们这个时代。这一穿越抽象、具象、可见、不可见领域的奇特的双重命名,正是因为今天的数字——虚拟媒体已经成为最抽象之物与最逼真之物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电子媒介时代,影视投资商和制片人在进行电视剧投资的时候,青睐名著,尤其是"红色经典"名著的改编,市场策略是影视投资商和制片人考虑的首要因素.个中原因不外乎四个方面:一是资源匮乏,瞄准"红色经典"原著的改编;二是改编名著,看好其巨大的受众群体;三是借名扬名,可以降低市场投资风险;四是在市场运作中具有很大的商业炒作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社会中,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信息".电子媒介带来的技术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形态及其审美变化.在"平台(媒介)/作者/读者→作品"的网文生产机制中,作品是成果,世界是环境.而平台、作者、读者既是其中重要参与的主体,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生产机制的变革,又是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中的客体,发展的倾向也深受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伊始,"文学危机论"成为中国当代文论界的一桩公案。当我们今天反思这段公案的时候,不难发现,"文学危机论"的核心问题在于文学的性质从"虚生活"转向"虚拟现实",其形式重在表现"图像对文字的优势",由此体现为"构虚性"的文学本质观,而网络文学对文学"虚构性"审美本质的颠覆与取代,构成了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危机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改变着公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而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近年来,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多数由网络群体性事件扩展而来,而网络空间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的行为机理具有特殊性。当前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阶段,属于矛盾和冲突的高发期,因而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治理面临严峻形势。在深入剖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多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新媒体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趋势为基础,推进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中,诗歌的民间化曾经对新诗本身的建设以及诗歌的社会功能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民间化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诗歌的"非诗化"倾向,为新诗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也给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人乃至人类最内在的存在结构与生成依据.在未竞的现代性的进程中,媒介不断影响和塑造着人的时间意识与观念.媒介化时间的涌现与时间化媒介的膨胀,构成了后工业时代媒介与时间的复杂关系.媒介化时间带给人们以便利,也带来了新的遮蔽与异化.对这一挑战的应答方式之一是进行有效的媒介素养与认知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张红运 《南都学坛》2005,25(4):57-60
古典诗词中充满着各种形态的时间因素,它们既是古诗词构筑意境、抒写性灵的不可或缺的构件,也是人们阅读、鉴赏、体会诗词境界时应该格外留心的一个方面。诗人运用时间词语,明确地传达出了对时光的感悟;用自然界中的春花秋草、飞鸟来燕等物象的盛衰来去感悟时光的匆匆;用历史故实内含的“事”、“史”进行“今”、“昔”对比。古典诗学中的时间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唐宋诗词作为承前启后的传世之作,其传播是极具典型性的。作品依托帝王、名士、歌者这几个关键的传播介质,在不同场合和渠道进行着动态的组织、互动与传播,并以题壁、题红、题扇等方式实施着静态的转换、保存与传播。在大量的诗话、词话、笔记和作品等史料的基础上,对不同传播环境和传播介质的特点与效果进行对比,着重分析唐宋诗词的动态创作活动及其由动转静的过程,并试图从通过传播模式的研究,探求其传播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人们在西方背景影响下的失衡心理有关。整体而言,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虽有着明显的传统影响痕迹,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是作者在现代性关照之中所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创造。  相似文献   

17.
王珂 《东方论坛》2003,(3):33-40
散文诗是一种世界文学体裁 ,散文诗文体在生成发展过程中与诗、散文等文体相互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类似于散文诗的文体在特定时代契合的产物 ,是西方散文诗文体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文体特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偏向于散文 ,在中国偏向于诗 ,甚至被长期视为新诗的一种诗体 ,极大地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散文诗”作为这一文体的“称谓”是不准确的 ,造成了这种文体与诗和散文两种文体的串义现象 ,导致了中国散文诗的文体建设与新诗的文体建设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以新诗文体为例,首先论述译诗集中体现了中国新诗的现代性特征,引领中国新诗朝着“现代”的方向发展;进而认为翻译诗歌是中国新诗现代性的推动力,反映了中国新诗的现代性诉求;最后从具体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证了中国新诗的语言形式、精神情感以及先锋特质、颓废色彩等现代性因素与翻译诗歌之间的关联,从而说明翻译诗歌在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首先探讨近代诗歌的先在形式——文言古诗 ,考察了其演变的原因 ;其次探讨了“诗界革命”在演变中起到的作用及“五四”时白话新诗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法国现代诗歌是新诗重要的诗体资源之一 ,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的建设 ,还促进了新诗诗体的散文化和自由化。特别是在新诗草创期 ,散文诗体的引进刺激了偏激的自由诗运动 ,象征派诗歌也在新诗诗体建设期妨碍了新诗诗体的定型 ,纠正了以英国传统诗歌为诗体模式的新格律诗过分重视诗的格律的极端。即法国现代派诗歌加剧了新诗自由化和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