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黎辉 《金陵瞭望》2008,(19):39-39
9月22日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与出席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中国互联网成员企业代表座谈时表示:“南京已经准备好了,不会让大家后悔。”南京要打造成创新人才之都,各区县将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呢?继第16期刊发鼓楼区、建邺区、浦口区委组织部长谈人才国际化战略后,本期邀请黎辉介绍下关区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2.
高端人才一般都是某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具有创新引领的高端性,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因而引进高端人才有助于地方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但地方高校高端人才引进中存在着重视突击引进忽视长远规划、重视学术水平忽视道德与情商、重视引进结果忽视环境创设等问题。为此,地方高校要着力实施开放包容与资源共享兼具的人才引进战略、机遇把握与风险评估共存的人才使用战略、刚性约束与柔性激励结合的人才管理战略、骨干培养与团队建设兼顾的人才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3.
开发开放25年来,浦东新区非常注重人才的战略性集聚和整体性开发,历经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这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国内独具特色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并积累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实践经验,即浦东模式。包括产业集聚推动人才聚集、市场主导人力资源配置、政策辅助推动人才聚集、项目化培育人才聚集、高品质公共服务环境等。为进一步推动高层次人才发展,浦东应从政策优惠向制度创新的引才战略转变,在培育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创新创业文化、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公共服务环境、提升高层次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等方面予以强化,全力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高端人才集聚成为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一体化的主要推力.此文着重研究长三角高端人才集聚的理论支撑、问题所在和机制创新,并且提出了四大理论依据,指出构建长三角高端人才集聚的四大平台.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改善人才结构,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近三年加大了教育与培训的力度,加大对教育与培训的投资。为更好地吸引人才,采取进修、培训、论训加强人才培养,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机制,提高职工在职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加大科研及论文的奖励力度,鼓励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市、区卫生局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等。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近期中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24字方针,第一次以文本的形式把"人才优先"放到与"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煤电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采取有效措施留住人才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煤电企业特点及优、劣势分析,系统地剖析了煤电企业在吸引及留住人才的办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何辉平 《源流》2012,(6):40-40
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经济的振兴与否,归根到底在于人才。多年来,乐昌市老促会把培训老区人才作为促进老区经济发展主要抓手,采取多种渠道为老区培训人才:组织老区镇和村委干部、农技站技术员、种养大户参加韶关市老促会举办的种养培训班,学习各种发展经济的知识和技术;带动保障部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老促会与关工委联合举办青年创业致...  相似文献   

8.
地勘单位组织实施人才培养,首先应理清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要做好人才培训战略规划,做到人才培训为发展战略服务;要注重落实人才培训的权责,增强人才培训效果;要细分人才培训需求,分层次分类别针对性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人才储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服务,构成了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学研联盟模式的选择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政策保障和发挥监督协调作用;旅游企业应发挥核心作用,探索出日益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旅游高校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为产学研联盟提供人才保障和培训支持。应理顺政府、企业和旅游高校三方在产学研联盟模式中的关系,明确各自定位,合力实现旅游行业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统一,呈现共赢局面,共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培养平台,对创新人才进行项目开发实战培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还应该通过设立"创新人才特区"、制定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政策、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等措施,营造浓厚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依据能力建设理论,在有内在根据、审慎严谨地“移植”基于地质力学开发油田模型的基础上,揭示出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国际化人才产生的“生态”环境、集聚的迁移机制、合理的使用策略。然后,依据软件“支撑环境”的理论模型,提出以市场导向(资金投入与创业平台)、制度导向(政策引导与法律保障)、价值导向(文化氛围与文化认同)等三个层次的人才国际化战略的环境建设,反映了如何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有效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入世”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加入WTO将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人才的国际化。中国人才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做“国际人”将是未来人才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人才素质国际化──国际竞争需要具有国际素质的人才。需要一大批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战略思维及世界眼光的人才。 人才培养国际化──中国与外国人才教育、培养的交流将更加频繁。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相应的机会和条件。 人才就业国际化──为人才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就业机会大量增加,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人才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目前跨国公司在人才工作方面积极推行的全球战略、人本战略和文化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应对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经营和竞争日趋国际化,我国企业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战略在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企业人才管理的必然选择。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特点,必须在企业中推行参与文化、实行创新文化、提倡学习文化、实施培训文化、塑造个性文化,把企业文化战略落到实处,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华人时刊》2012,(7):52-53
在南京风景秀丽的紫金山与青龙山的生态廊道间,在智力密集的仙林大学城与江宁大学城的创新谷地上,正悄然崛起一座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客户"的国际化创新园区、国际性生活社区——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  相似文献   

16.
人才作为生产关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地位全面超越能源、资本等要素,成为最具创造力的战略资源。党的二十大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其战略指向直接瞄准高质量发展、大国复兴和建设世界强国,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但从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形势看,主要面临着高层次人才占比较低、区域人才发展不平衡、人才创新活力不足等一系列发展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才强国建设和伟大复兴进程,破解这些历史性的问题,需要在人才开发治理中寻找答案。随着当前我国整体迈入新发展阶段,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为代表的城市群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引擎和人才创新集聚的主要载体,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经历了几轮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后,区域城市群人才竞争已从以往单纯的比拼数量规模逐渐演变为人才价值创造能级和人才生态系统的综合较量。因此,评价人才生态系统建设成效对于推动区域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现有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新环境,为企业实施国际化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与国家、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根本竞争最后归结于人才竞争,如何完善人才培训制度,不断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使人才资本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人事培训制度和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安徽旅游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安徽省旅游人才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即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旅游人才规划力度,全力保障旅游人才培养;旅游院校要明确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企业要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完善旅游人才激励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旅游人才开发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体现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人才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对于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工作,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国际环境要求与发展机遇要求的客观性。坚持党管人才,对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