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国有股能否上审流通,是困扰中国证券市场和股份制改革的一个难点。本文对国有股不上市流通过成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有股上市流通的理论依据、目标、控股标准及具体运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于增强企业活力,筹集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国有资产保值增殖,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股份制改造中也出现了利用政策漏洞,侵吞国有资产的不健康行为。一段时间以来,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与国有股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大量发生。因此,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股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从而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维护与壮大国有经济,已成为当前股份制改造与股份制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做些抛砖引玉的探讨。一、防止利用评估时机…  相似文献   

3.
股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过程实质上就是股东所有权的运用过程。实际运作当中由于股权分散及外部市场的复杂性使它的作用受到局限,以致管理者对公司的控制力量不断增强。我国股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的核心问题在于,国有股运作过程中“全民─—国家(政府)─—经理”这种双重委托─—代理结构的内在特殊性使得一级委托人(最终所有人,全民)缺乏充分的动机与能力,一级代理人兼二级委托人(所有权代理人,政府)也因而缺乏足够的压力与动机去监督二级代理人(公司管理层),从而使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大大弱化。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是削减国有股、国有经济在整个股份制经济与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二是通过增强最终所有人(全民)的监督动机与能力尽可能地强化国有股及国有经济自身的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股份制的改造中 ,形成了国有股占很大比重但却不能流通的特有的股权结构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国企改革的深入 ,国有股的减持与流通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就国有股不流通的负面影响 ,国有股减持、流通的市场压力以及认识障碍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国有股减持、流通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股票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我国股份制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与股票市场是否能规范运作,功能是否能充分发挥密切相关。因此,规范股票市场,以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一、解决公股流通的基本对策要解决公股流通问题,首先必须做好上市前的准 备工作。一是明确国有股的产权主体.国有资产品后的归属是国家,但公股产权主体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机构。只有这样,上市操作的盈亏以及收回资本的再投资才有人负责。二是明确参股、相对控股和…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源于股份制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法人资产制度和股权自由交易的股票市场制度。以经营管理者为代表的内部人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控制是两权分离下的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股份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显著特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内部人控制,而是国有股股东的外部控制。国有股股东外部控制下的企业法人资产制度不健全、融资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的企业破产制度是导致当前我国股份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始于1984年,至今已有十年。到目前为止,股份制企业已愈万家,其中大部分是经国有企业改造而来。抽样调查表明,我国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股约占34%,法人股约占45%,而法人股东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的公司。可见,国有股在我国股份制企业中占控制地位,它的营运好坏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我国企业实行股份制历史较短,由于体制和观念的惯性,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使股份制顺利地建立起来,按股份制的真实面目对国企进行改革,本分析了我国股份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两权分离的实质与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源于股份制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法人资产制度和股权自由交易的股票市场制度。以经营管理者为代表的内部人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控制是两权分离下的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股份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显著特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内部人控制,而是国有股股东的外部控制。国有股股东外部控制下的企业法人资产制度不健全、融资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的企业破产制度是导致当前我国股份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使国有经济在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国有经济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分布将发生变化;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股份制中的国有股,目前不允许上市,但根据股权平等的原则,国有股应该和其他股份一样参与市场流通和竞争;国有股上市宜采取分类分流分期分批的办法进行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股份化是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国有企业股份化中的若干难题,如怎样保证国有股有真正的代表者,如何使股份制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的企业,如何处理非生产性资产等,进行了详尽地探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中国企业股份制发展的历史,认为股份制发展过程,是不断规范化的过程。分析了企业股份制存在不规范问题的原因和股份制规范化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中国股份制企业应当在四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工作:1.股份公司组织和运作规范化,2.股份公司内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规范化;3.股票发行和上市交易规范化;4.政府对股份制企业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论国有股减持与流通—八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国有股且不能流通,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国有股不流通为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首先,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国有企业真正的改革,真正的公司化。其次,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约束无法实现。再次,国有股不流通,造成中国股市畸形发展,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颠簸国有股减持的目的与原则,国有股减持是为了解决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国有股减持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第一,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第二,必须保持市场的稳定;第三,要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渠道来解决国有股的减持和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有股权的信托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份制改造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由于国有控股公司等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法利益主体,导致改造后的股份公司的国有股权现行行使方式缺乏内在的利益驱动,也无法完全摆脱行政权力的制约;并且由于在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吸收非国有资本受到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的限制,国有股"一股独大"等问题长期困挠着我国的国有公司.通过适当构造,国有股权的信托行使可以克服现有行使方式的弊端,可以为我国以至于其他国家的国企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必然面临国家股是否上市流通的两难选择。对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必须实现观念障碍的突破,分类处理国家股的上市流通问题,注意国有股流通的基本原则和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理论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运作机理及其精神实质 ,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与内部人控制是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效、资本所有者权益受损的深层原因。提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即在稀释国有股的基础上建立以多元大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建立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机制 ;强化董事、监事的信托责任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重过高且不能上市流通既制约了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又阻碍了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五种国有股减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指出其并非国有股问题的本质,减持也并非解决国有股问题的根本有效方法;接着分析了国有股存在的主要问题:上市公司的先天不足、国有股股东的缺位、国有股的非流通性、对控股股东法律规范的欠缺;最后提出解决国有股问题的对策:严格公司上市的条件、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允许国有股流通、严格规范控股股东。  相似文献   

19.
对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动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股份回购对拓展我国上市公司市场化资本运作内涵、解决国有股流通以及活跃B股市场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范化运作的必要性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国有股减持问题的认识国有股减持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发展转折时期涉及所有制改革的问题。由於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所有制形式也正处於由相对单一的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转型阶段。正是所有制形式多样共存的性质,决定了上市公司股份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为了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转移和流失,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从一开始就将上市公司股份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这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必然选择。中国的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