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的东西文化观,是西方以物质文化至上的强权霸道文化与东方以伦理道德至上的德行王道文化相互对立的文化观。在空间上,是指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和以中国、日本为中心的东方。在时间上,早期以学习西方科学和民主为主旨,中期以学习日本经验为要务,晚期以弘扬中国王道文化为重任。在文化选择上,坚持以中国革命和中国发展为原则,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价值取向上,认为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东方文化,才是民族走向独立,国家走向富强,世界走向和平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道德价值取向的本质涵义是通过其界定和分类来表现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指“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是否应当认定” ,它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有一定的倾向性 ,引导和制约着道德价值观的确定和道德行为的选择 ;从基本的道德关系来看 ,道德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个人和社会两大取向 ,并且从道德关系的五个方面来看 ,个人———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实质性规定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中国大学校训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构成中国大学校训的基本特色.把大学校训的道德取向描述为国家道德主义是不合时宜的,追求知识和完善人格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应该强化校训的道德价值取向,在高扬和践行道德精神中追求人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凡景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1):17-23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复合交织并发生着深刻变革.在这新旧价值交融的社会背景下,必然会产生各种价值困境和思想道德问题,这就亟需符合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治理方式来实现价值引领.社会道德治理是基于核心价值观而对人们的公共生活和经济生活进行价值实施的方式,具体需从公共道德、市场伦理、社权道德这三个主要方面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此才能在社会道德治理的价值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社会的和谐善治.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空中,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人的存在会表现出不同的现实形态。以不同的现实形态为基础,人们形成不同的人学理念,从而导致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嬗变。在这种嬗变中的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更加理性、全面地包含了对人类生存和未来命运之价值的关怀,符合历史运动的逻辑规律,是对虚假的整体主义和利己的个体主义的一种扬弃、一种超越,体现的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论物质利益原则的道德取向王建华在当今社会现实中,人们的思想行为与物质利益问题的联系日益紧密,对物质利益的关心也更加强烈。如何判断人们的物质利益追求,正确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并揭示其道德取向,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一、系会确立什么鲜的物质利益原则所谓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8.
孙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4):21-22
"三个代表"坚持并突出了以民为本的民本观.民本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站在历史的最高处精确地导引我党的航程,并经典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重议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一个以社会经济为本义的词语 ,其基本内核是经济的、物质性的。但在外延上又有较大的包容性。民生史观的重要特点是借“民生”这个通俗常用的旧词论述社会经济问题 ,言近旨远 ,较少书斋味。民生史观是民生主义纲领的哲学基础 ,民生主义是民生史观的政策性、工具性、功能性的层面。时至今日 ,重议民生史观 ,固应看到它与“马克思之法”的根本差异 ,更应切实地辨析其与“马克思之意”的同一性 ,凸显其在现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极其丰富、珍贵的宝藏。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在自强不息,坚持国家统一,重视德育德育精神等方面弘扬、拓展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文化是一种向善、美好的道德理想,是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提出的。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价值在于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坚守正确的发展方向,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大学精神的培育,充实大学精神内涵;引领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成长成才。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价值进行探讨,从而为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提供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道德取向的调查,了解并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对做好青海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适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内在特征出现新的变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一转型时期,由西周礼乐文化所开启的道德精神,不仅没有被时代危机所湮没,而且更加稳固了其在中国文化特征中的核心地位。本文通过论析《左传》一书所载之史事人物,认为春秋时期的道德精神主要体现为:道德存在的本体意义和价值的发现,提升了人的存在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人的存在的本质特征,规范了人的存在的行为准则,彰显了人的存在的价值取向。这一道德精神,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深深积淀于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并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地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认为,孙中山对未来国家与社会的趋势和模式所持的文化取向是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以革命实践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先进的思想,熔铸拯救和发展中国的理论和纲领.他的这种文化取向是一贯的,是近代中国的优秀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5.
贺享雍是一位四川乡土文学作家,被有的评论者称为新时代的赵树理。纵观贺享雍的一系列作品,主要表现为以“历史理性”求“真”,以“人文关怀”向“善”,以“文本升华”崇“美”的价值取向,这也成为贺享雍小说被广泛关注与赞誉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网络广告是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目前网络广告呈现出多种价值取向,积极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公德、张扬个性、鼓舞斗志,消极的价值取向体现为重利轻义思想严重、宣扬享乐主义、网络色情广告泛滥、挑战社会公德等,成为互联网世界中最不安定的因素之一。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广告主和网站经营者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网络经济的发展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行业规范的缺失与技术监控的瓶颈、从业人员缺乏道德素养与受众的主体意识退化等。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具有重塑民族精神的强烈意愿.近代以来,鲜有学者将道德作为民族精神的影响要素,在当时许多思想家开始质疑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孙中山恰恰从道德纬度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势,深刻阐述了民族精神的道德支撑力,在提升民族精神方面提出了具有国情意识和民族自信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目前对民族精神急需提升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人们逐渐复活和回归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势下,孙中山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思想工作的内容创新和方法转变均有现实意义.在内容创新方面,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观念值得提倡,从而突破意识形态教育的局限,在方法转变上,必须遵循国民心理而重视感化引导,寻求适合国民特点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隐士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士具备出仕为宦的素质 ,却主动疏离政治 ,隐居求志 ,成为具有特定道德价值意义的象征符号。隐士蔑视权威、不事王侯的独立人格 ,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骨气节操以及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个性魅力与世俗的道德理想相契合。在世人的追慕与追捧下 ,隐士独树一帜的道德价值形象深入世俗观念世界 ;世人对隐士的接纳与认同 ,也就使隐士具有了独特的道德整合与社会安全阀功能。 相似文献
19.
政治价值之所以产生的道德目的、之所以成立的道德质素、之所以存在的道德判准共同建构了政治价值的道德向度.道德与政治之所以产生或被创造有着相同的终极目的,这为政治价值体系的三个层级注入了向善而生的道德目的与道德动力.任何政治价值都应当具备道德蕴涵,否则就不是本真的政治价值.政治价值的道德目的与道德蕴涵要求政治主体以道德为判准反思与追问政治价值的道德合理性和政治体系的向善性,也要求政治主体寻求对政治权力机器的道德驯服.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发展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现实发展的方向性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