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消费主义思潮的新形态,文化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造成了某些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世俗化、审美情趣庸俗化以及社会交往功利化。文化消费主义主要是通过资本逻辑的宰割、大众媒体的助推以及消费心理的操控等方式,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施以影响。我们可以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丰富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监管以及形塑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文化消费观四个方面着手,有效消解文化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重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郜影 《江右论坛》2007,8(6):22-24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着重介绍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特征及其德育功能,并且就如何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一、家庭文化的内涵及建设的重要意义家庭文化,不仅仅指家庭文化生活、文化环境以及每个成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所谓家庭文化,主要是指整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家庭管理、道德水平、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室内环境及生活方式等等。搞好家庭文化建设,让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稳定与文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改革的深化与开放的扩大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用字流俗:是俚人耳录而非文人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都同意,从语言中最能见出使用者的风格与个性,用字的字法也是有着风格与个性的。用字如其人,用字人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品格情趣,亦即文化素养的总和制约着用字习惯,影响与决定着用字风格。可以说,字中潜藏着用字人的个性。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社会阶层之中。每个人的个性便共在于所属阶层的总个性中。阶层的共同文化、共同审美情趣,制约着社会圈的用字习惯,标志着阶层的取向标准。择字的偏好反映出不同文化圈的审美情趣,明显的是:文人与俚人(俚俗之人)是各异其趣的,有着不同的用字习  相似文献   

5.
宋丽 《社科纵横》2006,21(12):134-134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情趣的精髓,京剧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使其具有教育人、陶冶人和愉悦人的作用。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是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对青年民族文化艺术的教育和熏陶,对于传承中国京剧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他们对于京剧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将来,影响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光大,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侯宏业 《社科纵横》2012,(2):159-160,178
写作活动是体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它受社会价值取向、时代节奏和传媒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时代、社会及人们的思想。大学时代的写作成果不但是学业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生写作活动的功利性追求使得这种凝聚心智劳动的成果在不断弱化,并已开始引起有关教师的关注。本文试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轨迹分析这种趋势存在的主客观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写作审美情趣和规范化写作水平探求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期间,每个人都要在寝室中度过大学时光.渐渐的大学生把寝室当作异地的“家”.宿舍成员生活习惯,性格,思维意识形态各有不同,和谐的宿舍环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宿舍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宿舍作为学生的重要聚集地,理应成为学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正是在此背景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宿舍管理人员深入调查学生宿舍生活现状,通过多方面举措强化宿舍的思政育人功能,显著提升了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笔者以天津中德技术大学为例,就如何加强高校宿舍思政育人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世元 《生存》2020,(13):0089-0090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一个重点任务。因为审美 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关乎学生的成长发展。以文学艺术、语言文化的艺术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价值理念、心态个性、美学眼界的发展进步,这是语文学科教育的使命所在。本次研究对初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进阶措施进行分析,对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的诗化——日本汉诗艺术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宇春 《唐都学刊》2005,21(1):33-37
超政治性是日本文学的传统.日本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虽在形式上完全一致,但它反映的是日本的文化及日本人的审美特征.日本汉诗中以田园风光、自然山水以及隐逸情怀为主题的诗歌,在民族心理、审美情趣、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功能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根据性质的不同,首先,我们把它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是享受和发展功能。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第一要务是求生存,但人毕竟不同于动物,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又会有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娱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担负着许多不同的角色,生活本身也并不是一支轻松的小夜曲,常常是雷电交加,坎坷崎岖,因此,卸装之后,不免常有身心紧张劳累疲倦之感需要解除,于是便产生娱乐的需求。第二种是审美的需要。爱美是人的天性,欣赏美好的东西可以愉心悦目,陶冶性情,在精神上获得净化。第三种是认知的需要。为了改造世界必须认识世界,更何况小至昆虫世界,大至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文化——包括其中的道德规范、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溶入了不少西方文化的成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文化摄取西方文化要素,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日本文化,并成为促成日本近代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近代日本文化经历了一个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而且目前这一过程仍在不断深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近代以来,日本成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形式 ,一种文化形态 ,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大众文化层次和艺术素质。它要求电视剧编导自觉将自我审美品味、价值判断与大众思想脉博、心理指向、欣赏情趣、娱乐需求相契合 ,拍出既融入创作主体艺术旨趣、审美理想、具有较高品位又合大众心态、大众口味并为其喜爱、认同的作品。2 2集电视连续剧《十品官吴山羊》,则紧紧把握住大众艺术的本质特征 ,适应众多接受对象的要求 ,以新鲜的内容 ,深刻的立意和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高歌时代的主旋律 ,将农村生活中的苦乐年华、悲喜人生从容不迫地依次展现于观众面…  相似文献   

14.
美术教育中应加强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睿 《社科纵横》2005,20(6):155-156
今天,各国各民族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艺术是自然、历史、哲学和想象的窗口,而民间艺术之所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会告诉我们有关我们国家和我们本身的更多的事情。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学习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可以培养青年及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色彩规律等可以更加促进学生智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中国民间美术源于民间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体察,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可以促使人的心理和精神回归自然。在美术教育中加强中国民间美术的教育教学,在全球化的今天,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8 0年代以来 ,我国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分离甚至对立的现象。大学课程设置偏重于实用 ,大学语文受到空前冷落 ,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加强语文教育 ,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优秀文化传统 ,训练思维能力 ,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 ,提高审美情趣 ,丰富和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6.
“物感说”与“摹仿说”分别为中西古典审美方式。一般来说,“物感说”的形成是以《乐记》为标志;“摹仿说”的形成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标志。由于这两部著作产生的年代十分接近,也就成为中西古典美学寻根溯源予比较的最好样本。 由于人类共同的起源及接近的生理、心理结构,在审美思想上会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同时,也由于生活环境、民族习俗、社会形态等诸多因素,会导致审美思想的差异,也包括审美方式的差异。往往,审美思想的差异又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审美特色。“物感说”和“摹仿说”一定程度代表了中西方古代的文…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是西方哲学理论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审美问题的自觉观照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哲学的理论情趣问题,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蕴涵着时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和境界,即美的生存方式和境界的自觉,这一自觉有利于哲学克服科学和宗教等文化形式对人的存在的贬损,在对人的存在的召唤、呵护和守望中确证自身的合法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不同习俗文化中审美情趣、审美意蕴互相接触、碰撞、交流、渗透的角度,分析唐代长安风俗与西域风俗进行审美化合运动的种种形态;从当时风俗文化发生审美变更的侧面,反映了唐人大胆吸取异域文化精神的襟怀以及唐都文化开放舒展的气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教育有悬空的现象,如何加强美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感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是高中教育教学中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本文就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