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为普通劳动者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细读掌握,下面,把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最新、最实用的法律、法规综合予以解读,以求对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到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作为一部重要的劳动程序立法,《劳动争议调解法》的诸多亮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误区一:《劳动合同法》只保护劳动者《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劳动合同法》统筹兼顾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利益,适当向劳动者作了倾斜,但同时也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内容。比如,为了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  相似文献   

4.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实践中,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恢复劳动关系的,一般会随带另外一项请求,即要求支付恢复劳动关系期间的劳动报酬。对于补发工资的期间如何确定、标准如何认定等存在争议,本期以案论法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作为10年来最重要的劳动法规,使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如果你不想在劳动关系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那么,该怎样运用《劳动合同法》,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相似文献   

6.
时务 《劳动世界》2020,(10):62-63
近年来,因解雇高级管理人员引发的劳动争议呈高发态势。公司高管人员是介于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特殊群体,其用工既涉及《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又受到《劳动合同法》的规范约束。《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会有权决定聘任或解聘经理,而《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对解除的情形以列举式的方式作出了规定,同时对特殊劳动者也作出限制性解除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先后实施,新津县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社会矛盾凸显,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劳动争议数量将处于高发的态  相似文献   

8.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违纪而解除劳动合同,现在不仅是引发劳动争议的最主要因素,而且已经成为劳动争议的主要标的。《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就规章制度与劳动纪律适用的有关规定是否有差别,如何理解?一般违纪与严重违纪如何判断?本期以案论法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关劳动者依据法律规定主张由用人单位承担“双倍工资”责任的争议不断上升。然而.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双倍工资”支付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有必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双倍工资的适用范围、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围绕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话题的讨论与争议一直没有平息:从订立条件到管理方式.直到最后的解除或终止.无论是用人单位或是劳动者个人.都在高度关注。对此.国务院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也专门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进行了补充规定。一时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劳资双方共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案情简介李某于2008年7月15日向某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称其于2006年7月进入某机械制造公司工作。单位一直没有与他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008年6月30日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故要求单位依《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按二倍月工资的标准向其支付未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工资。单位辩称,李某系单位的人事经理,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均由人事部门负责与劳动者签订,并加盖人事部门劳动合同专用章。《劳动合同法》颁布后,用人单位即要求人事部门对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订立情况进行清理,要求在2008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指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省劳动保障厅最近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制作印发了《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同时印发的还有《劳动合同续订书》、《劳动合同变更书》。  相似文献   

13.
政策问答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仍未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已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针对不少用工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实施3年来,改变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劳动合同订立、解除方面,增大了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力度。该法第四十八条和第八十七条,赋予了劳动者针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两项权利,即继续履行权和要求赔偿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实践中,对于附带劳动者转移的资产转让后,资产受让方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建立了新的劳动关系及双方是否需要重新签订新的书面劳动合同,存在争议。资产转让导致资产受让方与劳动者形成新的"用工"之事实,劳动者与资产受让方之间必然建立了新的劳动关系。但附带劳动者转移的资产转让与企业合并、分立在资产和管理变化及劳动关系变更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且立法也承认此类情形下劳动关系具有延续性。因此,附带劳动者转移的资产转让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第34条之规定,劳动者与资产出让方之间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资产受让方继续履行,无须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2012年第8期刊登了陈伟忠同志《法院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理性审查合法吗》的文章,文章认为,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内容合理性审查是不合法的,搞乱了企业正常的民主管理秩序。笔者认为,陈文的理解是片面的。首先,《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也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作出了专门规范,即  相似文献   

17.
多重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多重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我国司法实务界并不承认多重劳动关系的存在,多将兼职等一重劳动关系之外的雇用关系按照民事关系看待。2008年1月  相似文献   

18.
雅安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来,用人单位的守法意识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明显增高,书面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呈明显上升趋势,社会保险参保率大幅度增加,劳动关系情况相对比较稳定。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全市劳动争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解除分类及基本原则的规定,即劳动合同解除分为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只有符合法定情形的,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解除作出了一些与《劳动法》不同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20.
何为劳动者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劳动者的范围,不仅关系到当事人主体资格认定的问题,也关系到享有哪些实体权利义务,以及发生争议后通过何种渠道处理等。但我国的劳动就业统计相关指标与界定不能用于确定适用《劳动合同法》的劳动者,劳动立法也缺乏对适用对象的科学界定,导致了实践中对劳动者概念的模糊。因此,有必要对劳动者主体资格,对劳动者的内涵与边界界定进行统一规范,应尽可能从宽认定劳动者,加快劳动标准立法,并分层次、精细化地进行劳动法律规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