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评析──对加强宏观调控、制止通货膨胀的十二条建议郑良芳1993年是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经济发展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但在快速增长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曾一度紧张,物价上涨幅度高,金融秩序混...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指目前我国行政区域内的金融活动)宏观调控一直是近几年来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所探讨的热点问题。要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在理论上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理论前提和基础是什么?第二,区域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哪些内容?制订这些目标的原则是什么?第三,区域金融的主体、对象以及运行的机制应如何确立?第四,区域金融宏观调控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一、一般的理论考察 首先,我们对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的问题做一界定。按照一般的理论概述,所谓金融宏观调控是指,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包括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等)、行政手段(如计划、规模控制、机构管理等)在内的货币政府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继而控制和调节社会总需求及其结构和社会总供给及其结构,来达到刺激或抑制经济发展、稳定通货、稳定物价、保证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的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金融宏观调控日益成为国民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也日益增强.然而,目前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效应,却远远滞后于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前”产业结构失衡”、“资金短缺严重”等重大经济问题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导致金融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没有对金融实行双向权威推进管理。因此,研究中央政府对金融政策实行双向权威推进管理不仅对治理整顿金融秩序,保证中央政府金融政策的实施与效应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保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中l的主导地位也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整顿金融秩序及其初步所取得的成效,至少说明了以下两个问题:1、金融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应当领先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否则,一旦需要采取宏观手段调控整个经济运行时,经济手段就难以奏效,只好再起用行政手段。2、金触体制改革滞后是金融秩序混乱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6.
经济金融形势及今年指导方针樊纪宪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当前的金融形势概括为以下四句话:宏观调控已见成效,形势发展跌宕起伏,改革措施举步维艰,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一、宏观调控已见成效追溯1993年初,在看待当时的经济形势时,一位领导同志是这样概...  相似文献   

7.
论金融监管、金融内控与金融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有四个,即金融监管乏力,金融内控不严,金融秩序较乱,金融风险突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乏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严,导致了金融秩序混乱和金融风险的产生,而要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内控。一、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金融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金融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但同时,我国金融领域目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活动领域中,经济决定金融.金融相对于经济来说虽然是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其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是相当敏感的,在某种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意义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资金再配置、提供和创造货币、宏观调控经济等金融功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反映在金融秩序混乱上,实质是新旧体制的相互冲撞韵结果,根子主要在于旧的金融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在整顿金融秩序的同时,要及时对金融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根本变革。本文拟就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改革十年,金融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前进中,金融秩序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某些方面还出现了“无序”状态。这给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保证国家治理整顿经济目标的实现,为建设、改革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必须认真搞好金融秩序的整顿,以推进社会主义金融新秩序的建立。现就有关问题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监察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监察工作的本质所决定的。银行不仅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是国家的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因而金融监察除执行正常监察任务外,并有着特定的对象和内容。为充分发挥金融职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金融监察部门对本单位、本系统进行效能监察,不仅体现了监察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也是在我同新形势下赋予监察部门的任务,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一、金融效能监察的对象与重点 1、货币政策的效能监察。当今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而制定的,是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这是宏观调控不可  相似文献   

12.
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的金融作用陈胜,易新平,漆乐群金融是宏观调控和经济协调的主要杠杆,它又以县域经济为经营基础,作用于县域经济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为了充分发挥金融能动性和杠杆作用,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上使劲...  相似文献   

13.
金融组织体系此须进行根本变革朱国华,周洪生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分行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反映在金融秩序混乱上,实质是新旧体制的相互冲撞的结果,根子主要在于旧的金融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在整顿金融秩序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论加强金融的宏观调控职能魏振光(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善于运用金融这一重要杠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内容之一。优化金融不仅是当前解决矛盾的有效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  相似文献   

15.
金融调控权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稳定币值达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而创设或调整金融制度的权能,其金融监管和金融规制有着本质区别,除具有宏观调控权的特征外还有自身的特点,金融调控权的主体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调控权的内容为货币政策制定权和货币政策执行权,由于金融调控权的特殊性,金融调控权的目标应是抑制通胀、稳定物价。  相似文献   

16.
金融自由化是转轨经济中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理论、经验及实证来看,金融自由化势必会引发金融脆弱程度的加重。我国金融脆弱性主要体现为:金融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过高;资本市场发育不良,秩序混乱;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等。对此,应加快银行产权制度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完善我国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宏观调控与推进金融改革张书成,朱决胜,黄健卿,李美琴在我国现阶段,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二是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市值稳定。从1984年起,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原经办的工商信贷业务交由工商银行办理...  相似文献   

18.
金融宏观调控是实现国民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重要手段,根据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治理整顿时期,这种调控手段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当前的问题不在于调控手段的单一,实际上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已经在结合运用,经济手段上可供我国操作的工具也已经基本运用起来了。问题在于调控的覆盖面不够,调控的深入程度不够,调控手段有浮悬现象,而不是下沉到金融活动的过程中去,因而调控的力度也就显得不够。这样就出现了调控的目标虽然明  相似文献   

19.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首先提出并系统分析了金融结构概念,分析并提出金融结构衡量指标及金融结构类型;研究并揭示金融深化的内部路径和规律;提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他提出的很多重要结论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如我们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推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必须立足整体,分析把握我们的金融结构状况,尤其要注重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的结构效应,努力推进金融自身的结构优化;要注重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从而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控制和调节职能,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86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已经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突出了它领导、管理我国金融体系的宏观职能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基本职责.但是,一年多的实践说明,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仍然难以得心应手,金融宏观调控不能奏效.1986年,我国银行贷款超过经济增长的幅度过大,物价上涨较多.1987年信贷计划还有缺口,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 我们认为,人民银行工作难以得心应手,金融宏观调控不能奏效,是因为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的一些必备条件或前提尚未形成.其中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一个全国统一的、相对完善的、可控的资金市场体系——没有形成,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值得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