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瓶梅》是文人创作还是艺人集体创怍,这是当前关于《金瓶悔》成书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而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将《金瓶梅》成书的素材来源考证清楚。为此笔者已写有《金瓶梅》抄引<水浒传>考探》、《<金瓶梅>抄引戏曲考探》等论文,本文则就《金瓶悔》抄引话本小说问题作一考探,并对《金瓶梅》的成书问题发表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水浒》第二十三到第二十六回和《金瓶梅》第一回到第九回,外加第八十七回的内容大体相当.这是易见的事实,简单明了,不会引起争论.从来的文学史论著都认为《金瓶梅》的作者以《水浒》上述几回为依据,写出我国个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作者《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一文,指出《金  相似文献   

3.
袁宏道《与董思白》信,传递了《金瓶梅》抄本问世的第一个信息.《金瓶梅》的问世,震撼了晚明文坛.相继有王世贞、屠本竣、谢肇制、薛冈、冯梦龙、沈德符等著名文人作家评论传播《金瓶梅》,抄本在北京、麻城、诸城、金坛、苏州等地传抄.《与董思白》写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至今已411周年.晚明与《金瓶梅》有关文献,称此巨著为《金瓶梅》、《金瓶梅传》,无有称《金瓶梅词话》者,欣欣子序称"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因此,有学者猜测原抄本曰《金瓶梅》,"词话"二字是书商刊印时加上去的.《幽怪诗谭·小引》称《金瓶梅词话》,在至今所见文献中,这是最早传递词话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所用方言的性质及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一书对方言词语的运用不但数量多,而且水平高。研究该书使用的大量的方言词语,无论是对我国方言史的研究,还是对《金瓶梅》作者的考定,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金瓶梅》方言词语的研究一直被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不少学者撰文论述该书方言词语的特点,做了很有意义的探讨,发表了很有意义的意见。不过,《金瓶梅》用的到底是哪个方言,至今大家还没取得一致的意见,有的认为用的是山东方言,有的认为用的是河北省东南接近山东省的方言,有的认为用的是峄县话,有的认为是以北方官话  相似文献   

5.
三、评者与评点新时期《金瓶梅》的评者与评点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其主要标志是吴敢新发现的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和其中的《仲兄竹坡传》,以及以此为据撰写的《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和《张竹坡与金瓶梅》两部专著。刘辉在《〈金瓶梅〉研究十年》中对此作了如此评价:“如果说国内学者在《金瓶梅》研究中不少问题正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取得了一些进展的话,那么,在《金瓶梅》重要批评家张竹坡的家世生平研究上,则有了明显的突破,完全处于领先地位。”这个评价是客观而恰当的。除此之外,使金学界引以自豪的学术成就还有刘辉的文龙…  相似文献   

6.
十二缘起是佛教义理的核心,历来学者们对此义理见仁见智,各抒胸臆,为此发表了诸多论著。萨迦派学者果然巴的名著《缘起建立之轮涅极明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对果然巴所论述四宗派十二缘起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以及理论渊源等作梳理和总结,可以看出《缘起建立之轮涅极明论》是我们把握四宗派缘起观的必读书目。  相似文献   

7.
刘辉说:“不从《金瓶梅》小说本身的研究出发(我们认为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内证),而是光在作者问题上兜圈子,难免要走进死胡同。”我完全同意刘辉的看法,所以在对《金瓶梅》的作者冯梦龙作了必要的外考后,再从《金瓶梅》小说本身作如下的内考。 冯梦龙的生活经历与《金瓶梅》 深厚的生活基础,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尤其是那些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长篇巨著,都  相似文献   

8.
近年的《金瓶梅》研究,开始活跃并取得一定进展,据统计国内发表的有关论文百余篇,专著和论文集近十部。其中蔡国梁著《金瓶梅考证与研究》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在同类著述中,显示了鲜明的特色和开拓精神。 这部专著的重点,不是一般考证感兴趣的作者问题,而是较系统地探究作品本身的底蕴和客观价值。通观全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较全面地论述《金瓶梅》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外有不少学者说:《金瓶梅》最早的名字叫做《金瓶梅词话》,后来才改为《金瓶梅》。这一说法很流行。其实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笔者认为:《金瓶梅》最初是以抄本形式流传的,各种抄本均名《金瓶梅》,而非《金瓶梅词话》;大约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冬,吴中才有了初刻本,书名仍是《金瓶梅》,而非《金瓶梅词话》;重刻本大约成于天启初年(1621年)。现将这些新说阐发如下,附带也简说一下《金瓶梅》书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沈从文生前很长一段时间受到本国人民的冷落、忽视和误解,如今中国读者重新发现了他,中国和西方的学者都在试图为他的作品重新作出评价,以便确定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虽然已有几位西方学者发表过有关这位作家的有价值的论著但是金介甫(Jeffrey C.Kinkiey)的新书《沈从文传》却是迄今任何语种中最透彻、最有学术性、最敏锐的论著.只有金介甫的这一论著才能为沈从文升入现代中国最伟大作家的行列提供一个基础.从文学史的长远观点来看,沈从文可能有朝一日成为世界性的一流作家.  相似文献   

11.
黄霖同志在1983年第三期《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我在次年第三期《杭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提出质疑。现在拜读他的《答疑》,再写此文以作商榷。《金瓶梅》的作者或写定者以及它的成书年代迄今仍是众说纷纭。对各种说法以及有关的论证进行必要的检查,从而展开实事求是的讨论,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是我质疑的目的,黄霖同志对此想必也有同感。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筹经费刊物《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动态》,自1987年10月创刊以来,至1989年12月已发行三期。其特点是: 1.内容新颖丰富。该刊栏目多样,论题广泛,集中反映了中日两国学者对中国古典小说学术研究的动态。这三期刊物,除编后记、补记、订正说明、启事外,共发表43篇文章。发表大琢秀高先生8篇文章(不包括后记、补记和文献目录)。发表铃木阳一(神奈川大学助教授)、笹仓一广(东京大学助手)各4篇文章。题材内容都较广泛。还发表5名中国研究者的5篇中文论文。有魏子云(台湾学者)、王汝梅(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金瓶梅》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金瓶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金瓶梅》成书的年代问题,中外研究者们有好几种说法。主要有两大说:一说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简称“嘉靖说”);一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简称“万历说”)。“嘉靖说”是一种旧说,而且据的是传闻,没有扎实的根据。到1933年7月,郑振铎在《文学》第1卷第1期上发表《谈<金瓶梅词话>》一文,认为“《金瓶梅》是作于万历三十年左右,”第一个同旧说进行挑战。次年(1934)1月,吴晗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认为“《金瓶梅》的成书时代大约是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这二十年(公元1582—1602)中。”后来主张“万历说”的越来越多;黄霖先生认为《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更为精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 ,从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 ( 15 96 )给董其昌的信中评论《金瓶梅》“云霞满纸 ,胜于枚生《七发》多矣”算起 ,到 2 0 0 0年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为止 ,已有四百多年。这四百年中 ,前三百多年对《金瓶梅》的评价毁誉不一。近几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金瓶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且成绩斐然。《金瓶梅》被日、德、英、法、韩、匈牙利等文译成全译本或节译本流传在国际文学艺术舞台上 ,《金瓶梅》遂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在《金瓶梅》研究中 ,已出版的《资料汇编》和各类专著上百种 ,论文数千篇。一本小说能在国内外掀起如此热潮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15.
以张巨青为主编的、有我校有关同志参加集体编写的《科学逻辑》一书,不久前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一本研究自然科学逻辑方法的学术专著,也是我国的第一本科学逻辑著作。该书的出版,是逻辑领域和科学方法论领域中的新开拓。 什么是科学逻辑?这对不少人来说都还有些陌生。虽然国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它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但也未见形成完整的体系,至少是未见有完整的介绍到国内来。在国内,  相似文献   

16.
<正>《金瓶梅词话》是世人皆知的古典文学名著。然而,由于社会的、政治的、伦理道德的诸种原因,问世以来一直作为禁书,难与广大读者见面。从而形成了不朽的艺术价值同人民群众难以媾合之矛盾。某大学图书馆在向新生入校借阅意向问卷调查中,竟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填报了《金瓶梅》。人们想欣赏名著尤其是禁书名著的心态可见一斑。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假冒名优之物质产品早已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假冒名优精神产品为迎合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便应运而生,这实在是假冒名优物质产品的孪生姊妹。张凤洪原著,韩进廉评点,徐文山绘图的《绘图评点金瓶梅全传》(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6月第1版),就是这类冒牌名著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体态语简说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体态语的研究,很多学者对体态语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出版或发表了不少的论著,一门新兴学科——体态学(又叫身动学)正在兴起。但是在我国,目前还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方面的研究,偶尔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有关论著,大多又是翻译介绍国外理论的。这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金瓶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金瓶梅》,人们常称之为“奇书”。这话看来并不过分。仅是作者布下的“兰陵笑笑生”这一迷阵,三百多年中不知引发了多少人的雅趣。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这部古典名著竞相探索,发表了不少文章,见仁见智,各有千秋。笔者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的工作,对目前《金瓶梅》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是门外汉说话,目的是向行家们请教。一、明代有北、南两个清河县,(南)清河县是西门庆故事的主要地理描写点。  相似文献   

19.
文字是反映作品的重要载体,作品的价值和艺术魅力是靠文字充分体现出来的。万历版《金瓶梅词话》和崇祯版《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两个版本的文字存在着巨大差异,到底哪个是原版,关键还得从文本入手,通过版本文字的对比论证,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由《金瓶梅》伊始,将版本文字的对比研究同步延伸到《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各种名著的后版本对原版都做了无谓的文字删改甚至是篡改,这些文字主要体现在借音字、俗写字和方言口语等方面。借音字在《金瓶梅》等名著文本中具有使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且借音字的诸多文字篡改,是批书者任意妄为造成的。如果让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更规范更趋完美,就应该弥补这块缺失,借音字这个环节是怎么也绕不开的。我们提倡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整理的"回归文本",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回归版本,二是回归文字,三是深入解读。而借音字则是破解古典小说文字谜团的一把"金钥匙","借音字说"为回归名著文本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略评王齐洲教授的《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香港)张克伟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金瓶梅》等四部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由于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及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而得到广泛流传,这不仅在我国民间家传户诵,而且在国外被译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