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旭烽的《家国书》叙写了宁波鄞州马、翁、沙、沈四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职业身份和社会影响各不相同人物,生动展现了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信念而奋斗、奉献乃至牺牲的光辉业绩,热情讴歌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怀。全书充满着为国家命运而积极献身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操,高扬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英雄主义崇高旗帜,洋溢着爱国爱家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作者把深刻的历史内容、鲜明的思想情感和生动的文学描写加以高度的融合,尤其是艺术上自觉的创新追求,使《家国书》成为当今史传文学中一部的杰作。  相似文献   

2.
从国之大处着眼,从家之小处入手,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逻辑理路。优秀传统家训蕴含着涵养家国情怀的价值源泉,它倡导睦亲和家的家庭理念,并推崇公忠报国的价值情怀。在推进传统家训的现代转换中加强家国情怀培育,要有鉴别地对待传统家训,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要着力衔接当代家风建设,将其融入于日常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创新表达方式,在生活化中融通家国情怀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国苗族混农林契约文书,自贵州本土文献遗产保护研究专家杨有赓于20世纪六十年代发现并展开相关研究以来,虽有一批著录整理成果相继问世,但至今仍无统一而行之有效的著录整理规范。本文立足笔者在参与整理校注《中国苗族混农林契约文书·姜于休家藏卷》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对比分析前人著录整理成果,对中国苗族混农林契约文书著录整理的规范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以飨同道学者。  相似文献   

4.
香港作家梁凤仪的小说《我们的故事之乱世佳人》在家国情怀、女性成长、地域文化三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审美特征。小说以宏阔的历史为骨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融合起来展开叙事,发掘和展示了当代香港人个体文化精神品格和浓郁的家国情怀。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书写,展现了作者对当代女性的成长之路的思考与探索,既肯定了女性独立自强的现代精神,也容纳了部分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岭南地域文化的书写,不仅承担了推动小说叙事发展和勾勒叙事空间位移的功能,也在文化审美上使作品更富有地域特色,体现了作者对地域乡土的眷恋与依赖。  相似文献   

5.
作为2009年发现、收集、整理"吉昌契约文书"的组织者和主要操作者,在<吉昌契约文书汇编>即将出版之际,对吉昌契约文书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体认到这批民间历史资料的面世,可丰富我国契约文书区域和族群类型的种类;可填补我国屯田制度地权变迁及影响的民间史料的空白;可给予明朝以来西南边地基层社会在文化与经济纠结中如何实现国族整合的相关信息;可为从村落视角透视黔中区域社会-经济形态转型提供最基层史料.这对以村域为研究对象来认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而言,蕴含着若干待挖掘资源的潜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丽江《木氏宗谱》美藏整理本是《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重要文献,其以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的被誉为纳西学之父洛克搜集整理的《木氏宦谱》为蓝本而重新汇编的整理本,是迄今关于丽江木氏土司家族最为完备的史料,对研究近古时期丽江地区乃至整个滇西北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从人类学的视野看,《木氏宗谱》美藏整理本是追溯丽江木氏家族渊源最为翔实的记忆文本,是承载丽江木氏的一部家族制度史,也是丽江木氏与元明清王朝国家关系变迁的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