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占红 《调研世界》2023,(12):55-64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等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居家照料与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关系,为发展完善我国老年人居家失能照料服务提供实证研究依据。结果显示,追踪期内失能老年人全因死亡率为70.47%,平均生存时长为2.45年,居家照料特征以子女或配偶照料、轻度失能、有偿照料为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低;轻度失能、有偿照料、照料需求满足均对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有抑制作用。建议以满足照料需求为导向,关注弱势失能老年群体,开展照料技能培训,失能预防关口前移,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升失能老年人晚年健康福祉。  相似文献   

2.
随着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变迁,强化居家失能老人的非正式支持是社会政策的重要使命。利用2008年和2011年两期CLHLS数据的分析表明,子女经济支持对失能老人的居家照料及其费用具有重要影响。截面Logit模型显示,增加子女经济支持,老年人接受子女照料和社会照料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揭示了子女经济支持从无到有,会使子女照料的可能性提高5.36%;子女经济支持每增加1万元,配偶照料的可能性将提高4.29%。Tobit模型表明,子女经济支持每增加1万元,照料费用增加125元;子女经济支持从无到有,照料费用提高58元。因此,子女经济支持对照料支持并未呈现“挤出”效应,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子代对亲代的双重赡养责任。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中,需要关注代际支持,实现家庭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相似文献   

4.
成年子女对父母的照料负担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和家庭动态社会调查数据显示,成年子女作为高龄父母的主要照料者,承受着因照料老人而带来的对自身经济状况、人际交往、社会参与、个人健康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消极影响。通过OrdinalLogit回归分析发现:照料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能力、居住状况、兄弟数、被照料老人的ADL、对儿女的期望度和依赖性以及问题行为等均影响着照料负担的产生。对此,建议从立法支持、经济援助和宣传舆论等方面加强社会支持政策;并开展照料辅助服务、心理服务和互助小组等社会工作,以帮助成年子女应对照料中的问题和缓解照料负担。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面临慢性疾病、孤独、抑郁甚至自杀等系列健康问题,国家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旨在促进健康老龄化。以在厦门市开展的实证研究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探讨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等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居家社区养老分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三个因子;老年人健康分为客观生理健康、客观心理健康和主观自评健康三个因子。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越高、有配偶及与子女合居,能够促进老年人健康;子女数、经济支持、劳务及照料、感情亲近度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影响不同;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三个因子对老年人主、客观健康影响有差别。对此,本研究提出拓宽老年人收入来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日常照料和医疗服务体系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8.
家庭照料仍是满足当前中国老年人照料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11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结果,本研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去除选择偏误影响,并进一步使用二重差分方法对家庭照料对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作用进行识别。结果显示,享有家庭照料对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认知能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其中,配偶照料能够显著提高老人的认知功能,但却对其健康自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来自于子女的照料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本研究旨在为家庭照料是否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也为老年健康干预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数据,实证分析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子女的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采用OLS以及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发现上述结果仍然成立;低龄、 女性、中部和东部地区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更容易受到子女代际支持的影响;存在着“子女代际支持—生活满意度—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传导机制。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进健康老龄化的进程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2011—2012 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多层回归模型,通过分析社会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获得的影响,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关系。 回归估计结果显示,个人层次上的年龄、居住状况、失能情况和社区层次上的老龄补贴、经济状况对农村老年人获得家庭照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代表社会照料的变量在统计上均不显著。 回归估计结果说明,社会照料并不能对缺位的家庭照料起到补充作用,更不会起到替代作用,两者呈现一种非此即彼的“无关系”。 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打破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壁垒,构建一个“流动”的老年照料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三孩”政策出台后,全社会生育“三孩”的愿望并不强烈。不生“三孩”的背后,不仅是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的理性度量,更是精神压力的理性选择。将子女数量结构分为子女数量、儿子数量、女儿数量、有儿无女条件下儿子数量和有女无儿条件下女儿数量、子女双全条件下儿子数量与女儿数量等不同分类,研究子女数量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证明,子女数量的增加显著负向影响农村中老年人的精神健康,而这种影响不是在父母步入中老年后造成的结果,而是精神压力长期积累的结果。提出加强政策关注、优化公共服务、营造文化氛围和做好转移支付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笔者在湖北潜江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压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失能老人特征、照护者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失能老人子女资源、社区资源、照护者生计压力等因素都对照护者压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部分地区农村老年人样本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农村老年人物质供养状况逐步改善,而精神赡养被忽视,被经害的现象非常普遍,且引发了若干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研究表明,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个体家庭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情感精神需要,因此,农村老年人精神养老政策的完善,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伴随农村人口外流的现实,近年来,政府及社会对于农村地区的正式照料资金支持和服务供给也在逐步增多,但依然未缓解农村家庭照料不足现状.文章基于这一现实,借助2014与2018年CLHLS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家庭收入不平等对于农村老人正式照料的影响及其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收入不平等溢出效应对农村老人基...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统计数据,构建Probit模型以考察家庭照料对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照料、子女照料均会对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产生负面影响;隔代照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冲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宏观环境,建议企业、政府与家庭共同发力,进一步提升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  相似文献   

16.
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错综复杂。从基本特征、认知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19个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以厘清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和重要性排序。用解释性结构模型(ISM)解析得到由表层直接因素、中层间接因素、深层根源因素构成的5级多层递阶ISM,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表层直接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生活担忧度认知、老年人社交网络、社区助老服务供给等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4点建议:(1)提高医疗资源供给,探索发展社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2)开办社区老年学习班,提高老年人文化素质;(3)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助老服务,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担忧度;(4)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建立融洽的老年人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市武侯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托,对影响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选择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对城市老年人而言,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选择受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养老意愿、子女数目等因素影响,但现阶段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形成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年龄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贝克尔家庭生育决策分析框架为基础,通过农户养老效用模型和安徽、四川农村实地调研数据,对子女数量、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养老之间的关系作出分析和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比生活照料对养老影响更加直接,与“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不同,子女数量对老人幸福的影响并不显著,子女质量(人力资本积累)才是影响养老经济支持的关键,生育决策是人力资本投资和养老保障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说明,随着农户对子女数量依赖性降低以及农村养老体系完善,即便生育政策逐渐调整,农村生育率仍可以保持在稳定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收入和经济支持,重视社区养老和精神慰藉,才是转型期改善农村养老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1998-2014年跟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老年人在生命终末期居住安排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超过3/4的农村老年人生命终末期都保持或转移到与(孙)子女居住;无配偶、患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在生命终末期更容易转移到与(孙)子女居住,而有配偶的老年人仅有部分转移到与(孙)子女居住;无配偶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在生命终末期更容易独居,但同期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考虑到老年人生命终末期居住安排和健康的影响,当前农村应当发展以支持家庭为重点的居家临终关怀,同时注重发展机构临终关怀等正式的善终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