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石勒消灭王浚和刘琨势力,标志着石勒集团已经成长为4世纪初北部中国比较重要的政治力量。石勒逐渐突破华夏正统观的影响和束缚,其政权以胡羯为主体;但其建国道路亦有汉人贵胄及其他各族民众参与其中。石勒政权的民族属性与政权依托地的居民构成息息相关:前赵与后赵的民族属性截然不同。石勒的姓和名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羯族源于小月支,魏晋时,散居于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他们受汉族地主的奴役,被称为“羯胡”。后来,在其首领石勒的领导下,建立了后赵(公元319~351年),统治着今黄河中下游、淮河下游,以及湖北、辽宁的一部分地区。虽然羯族立朝仅30几年,但他们在加速北方文化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石勒灭前赵之后,首先“徒浑仪、乐器于襄国”,命“徙洛阳晷影于襄国,列之单于庭”。石勒建国之后,他没有为自己兴建辉煌的宫殿和陵园,首先注意的是天文仪器和天文研究。据历史记载,石勒政府不仅建立了天文历法研究机构,同时也修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史通用教材纪年转换上的疏漏目前高校文科通用的游国恩等五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中所提到的一些人物生卒年,有的用年号纪年,有的用公元纪年,有的两者兼而有之。这样就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年号纪年跟公元纪年相互换算的过程中,农历(年号纪年)的...  相似文献   

4.
羯族是西晋时期众多弱小民族之一,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在匈奴汉国逐渐壮大并建立后赵.西晋时期,石勒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是众多反抗西晋力量之一,因加入匈奴汉国,成为推动西晋灭亡的重要力量.而在进攻西晋的战争中,其实力也在发展壮大,最终消灭西晋在北方势力.进入东晋后,后赵吞并前赵,统一北方,与东晋相对峙.双方皆有统一全国的愿望,但受实力所限及内部不和等因素的影响,都以失败告终.虽然后赵与两晋战争不断,但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在稳步进行,后赵通过招抚汉人进入政权,使得后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明显的汉化倾向,有利于羯族的汉化,加速了后赵境内各民族的汉化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年号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新看法,认为发表在《文史知识》上的史苏苑《年号的起源与变迁》一文有若干可商榷之处。本文认为,年号之始是在汉武帝登基二十几年后而非即位之初;改元之事先秦已有而非西汉方有;帝王改元多有其具体原因及目的而非“政治惯例”;年号出现之后的改元必用新年号而无改元不改号之事;北宋并无“九年一改年号”之事,等等。本文还对年号的择定、年号与纪年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年号,亦称元号,它是历史纪年的一种方法。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登基的翌年,始定年号为“建元”。自此,不仅中国历朝一直沿用着年号,而且在中华文化圈影响下的东亚诸国,也广泛地使用了年号。但是它的命运随着沧桑流逝,至今在它的发祥地也不复存在了。然而它却在日本绵延下来,迄今唯有日本是仍然使用年号的国家。它作为东方文化的一种历史表象,具有其存在价值和历史意义。一、日本年号的起用及其意义日本历史上的纪年,最初是使用干支纪年法。一代天皇一元到底,没有年号。纪为某天皇XX(干支)年。如《日本书纪》所载,日本第一代天…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魏晋以来历成汉、前赵、后赵、冉魏、前秦、北魏、西魏诸朝,巴人在巴西、汉中、关陇、河东、河北的迁徙及其在北方民族大融合中的汉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 石勒是我国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他出生于山西武乡县,羯族人。在二十多岁时被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到山东荏平地主家做耕奴,不久被主人释放。后到武安临水做佣工。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他乘乱而起,集积人马,逐鹿中原,南征北战,建国立业,与河北特别是邢台结下不解之缘,对河北、邢台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封建帝王一般都采用年号纪年,但有几种情况例外。第一种是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在汉武帝以前,国君即位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秦始皇二十六年、汉王元年。第二种是出于“奉正朔”或重前代帝王的原因,不另建年。如五代时期的吴越,先后梁、、晋、汉、周、宋的年号;后周的代皇帝,都采用“显德”这个年,也不改元。第三种是借助盛世帝王的威震慑百姓,袭用旧年号。第四种是帝王在位时期短,来不及建立新年号。第五种是有个别朝代搞复,恢复周代不建年号而采用王纪年的办法。王号纪年比年号更方便一,但西汉以后,封建帝王们出于治需要,即…  相似文献   

10.
年号是我国古代用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以前,一般以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有年数而无年号。最早的年号是西汉武帝定立的“建元”。封建统治者定立年号多取祥瑞之意,通常为二字,但也有三字、四字乃至六字的。字数最多的年号要数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和西夏惠宗的“天赐礼盛国  相似文献   

11.
北魏史官崔鸿为北魏汉人世家大族,撰《十六国春秋》,书中纪年以东晋年号为纲,正统意识有违北魏官方正统立场,显示出在传统"夷夏观"的影响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的汉人士族在正统意识方面自有绳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历代王朝帝王谥号、庙号、年号等习惯称说的问题,概述其一般规律及一些特殊情况;批评了当前一些影视、曲艺作品中出现的对历代帝王的称说错误;解释了《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在对历代王朝帝王称说的收词、纪年表等方面存在歧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石虎在自称大赵天王前有三年的居摄期,这与其夺位非正、人心不附有关。从"居摄"期开始,石虎利用谶文、符瑞、佛教前世因缘、祆教礼义等不同政治观念增强后赵治下不同族群、人群的政治认同。在多重政治观念中,正朔意识、大一统观念仍是他建构合法性的主要思想资源:一是将洛阳器物用于邺宫建设,沿袭汉魏晋舆服形制,继承洛阳的文教传统,并取"邺中有凤皇"的传说,将政权合法性寄托于邺城自身的神圣性上;二是在襄国、幽州、洛阳、长安营建宫殿,将宫室视作展示强权、构建统治权的场所;三是以东晋为正统性竞争的对手,臣服索头、宇文、拓跋、铁弗匈奴、仇池等势力,并策动对东晋及长期以东晋为正朔的慕容氏、前凉之战争,连横成汉中分东晋,以重构大一统来建构统治合法性。石虎营建"天人之望"的模式表明十六国初期的政治发展仍处于汉魏晋王朝的历史延长线上。包括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时期的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的整体史之中前行的。  相似文献   

14.
论张澍的西夏学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澍的西夏学成就集中体现在史学、金石学两个领域。具体来看,在史学领域体现在《西夏纪年》和《西夏姓氏录》的编写上,在金石学领域体现在《西夏天民安碑》的发现上。  相似文献   

15.
纪年之制创始于汉武帝,已是众所周知的定论了,然而,纪年究竟从武帝何时而起,是应该说清楚的。武帝以前诸帝未有年号,纪年依元年、二年、……等序数称谓。如需改元则以前元、中元或后元区別。如文帝用前元、后元;景帝用前元、中元、后元。正式纪年,至武帝建元,始为首创。如果我们搜剔一下古之文献史料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就可以得到有力的佐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现在所通行的所有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在西汉惠帝后和文帝前都编排有"高后元年至八年",这与中国古代以帝王在位时的年数或年号为纪年方式是相违的。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到汉文帝刘恒即位的这15年中,"高后"吕雉确实有差不多15年的实际执政史,说她是一个没有名号却有实权的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名副其实,但她确实没有哪怕只有一天或者名义上的帝王称谓。在这15年间,先有惠帝刘盈七年,后有刘恭、刘弘两个"少帝"八年。只是因为刘氏功臣集团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吕氏集团后,担心身上流有四分之一吕姓血液的小皇帝长大后报复,为了自身的利益,便诬说他们"皆非真孝惠子"而予以斩尽杀绝。司马迁明确指出这是"阴谋"。我们在编写《中国历史纪年表》时应当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以"少帝"刘恭四年、"少帝"刘弘四年取代所谓的"高后"八年。  相似文献   

17.
近年在莱芜发现的明代《孟薑女纪铭》石刻,被认为是孟姜女传说的重要文献,但从文字、史实、典制、纪年、人名、地名、语言、碑制及发现过程等12个方面存在的疑点辨析,可认定此碑绝非古刻,而是当代人所伪造.  相似文献   

18.
汉简、钱范的纪年中往往有超出了史书所见到的年号长度的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年号变更的通知不能及时到达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张景碑》1958年出土于河南南阳,此碑的出土并未引起书法界的重视。许多评论多以之为"隶中馆阁"。笔者认为《张景碑》是汉隶典型碑刻,格调典雅,端庄遒逸,足可与《曹全碑》、《史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享有盛誉的汉碑同列。  相似文献   

20.
<正> 几年前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笔者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对西晋至北朝前期高昌地区奉行年号问题,进行过一些讨论,先后撰成《北凉缘禾年号考》(以下简称“缘禾考”)、《前凉年号新考辨》(简称“考辨”)、《西晋至北朝前期高昌奉行年号之探讨》(简称“探讨”)、《升平十一年王念卖驼契及其说明的历史问题》(简称“卖驼契”)以及《新发现的高昌王阚首归和麹嘉年号考》等文。这些文字引起了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