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好问诗,旧有施国祁注,错谬较多;元好问文向无注本。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为当前遗山诗文最佳整理本。二书存在误注、漏注等瑕疵,指出其错漏之处,以期修订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生死,乃人生之大限。自然之法则。“不知生,焉知死”,连孔夫子尚且难以索解,况常人乎?钱钟书在《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著作中,对生死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论述和探讨。意见精辟、辩证,材料翔实、丰富。本文是对钱钟书文化思想研究的论文之一。出世曰生,离世曰死。在出世与离世之间的数十年则名之曰在世。所谓在世,其实就是渐死。禅家者流悟有渐顿。况之以死,则有渐死、顿死之别,叔本华称之为小死和大死。由于人恋于生而惧于死,宁欲生而不欲死。故宁曰生而不曰死。其实,活着即是死着。生即死。既然生即死,则增年即减年,范石湖诗:“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次论人生短促,人生唯艰。故文学作品中有借酒浇愁以忘忧者,有极时行乐图眼前享受者。有养性全身以保其天年者,有求仙访道以期长生者,有立德、立功、立言企求精神不死者等等。次论追求长生不死之虚妄,转而为寻求死后登仙,升入天堂。然而天堂未必快活。神仙思俗,仙女下凡故事,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连众神之主宙斯也在人间修筑外室香巢。刘禹锡诗;“何享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囊王。”文中有对人所以怕死的原因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反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势之于人,可不慎与?司马迁《史记·楚世家》司马迁在写完《楚世家》后,在文末专为楚灵王写了上引的一段评语,紧接这段评语之后,还有为楚平王写的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巧用比喻、借代、夸张,以增强诗文的生动性;又借助双关、反语,以增强诗文的鲜明性;还善用对偶、排比,赋予诗文以音乐美  相似文献   

5.
李白父为任城尉问题李白卒后之五十五年范传正为作《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据李白子伯禽手疏,称李白"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林泉,不求禄仕".五代时刘昫的《唐书·文苑列传》不知何据,称李白"父为任城尉";宋钱易《南部新书》一袭《唐书》,也说李白"父为任城尉".后代的人们大都依范碑而弃《唐书》,认为所谓李白父为任城尉的说法是不可信的.范碑是,《唐书》非,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查《唐书》之虽无实据,却也恐事出有因.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自己"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相似文献   

6.
清代科举家族之中,江西黎川陈氏和山西寿阳祁氏是南北颇为著名的两大文化世家。家族成员们通过科举入仕,在嘉道咸同光各朝,名人辈出。而两个家族又通过联姻这种方式,得以密切往来,直至民国以降,后代们仍互相唱和,力图维系这种文化上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8.
读马列札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些书信中多次谈到有关《资本论》的传播问题。每次重阅都很受教益。 马克思在谈到两本介绍《资本论》的小册子时写道:“虽然他们想对《资本论》作一个简明通俗的概述,但同时却过于学究式地拘泥于叙述上的科学形式。我觉得,由于这种毛病他们没  相似文献   

9.
汉魏六朝间夫妻彼此称卿、友人,可上溯《诗经》,下及今称恋爱男女为朋友;努力加餐饭为汉唐以降诗语中套语,其首创为天才的发明;长跪问故夫体现的是弃妇对故夫的大度与宽容,两性对爱之本能有别;汉唐乐府言男女成长,女子教育,随年说事,已成俗套。其体似本《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云云,而内容次第等则堪称古代女教的纲要,是今人治史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读秦本纪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史籍,除了依靠有关古代文献,还必须利用考古发掘材料,互相参证。这是王静安先生的“史学二重证”的治史方法。自殷墟甲骨发现以来,国内很多历史学家,已应用甲骨文记载的资料补充修正古籍记载的缺失。本文试图利用一些新发现的考古材料,对照《史记·秦本纪》的记载,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爱读鲁迅诗.为能准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我常读那些笺释,论析鲁迅诗的著作与文章。这些著作与文章给了我不少启迪与教益,但有时,我也觉其中有少许尚可商榷之处.课余灯下,偶有所记,现绥成文,以就教于鲁迅诗的爱好者与研究家们.“破帽遮颜过闹市”张向天同志《鲁迅旧诗笺注》:“为使不叫人认出来,破帽子总是拉得低低的在闹市上急急走过”,“鲁迅先生一生不讲究衣着,所戴的帽子也是破旧的”,并引马珏《忆鲁迅》中的一则描写作证:“看见衣架上挂了顶毡帽,灰色的,那带子有一丝一丝的,因为  相似文献   

12.
读宋诗札记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诗"交交园屋深"句之"交交"非状鸟声,而是枝叶交接覆盖之意;又其《思王逢原三首》(其三)"鹰隼奋飞凰羽短"句之"鹰隼"非喻奸邪小人,而是用来赞美好友王令才智之卓异;王安国《游庐山宿栖贤寺》诗"披裘起坐兴绸缪"句之"绸缪"非谓关紧门窗,乃形容情殷意长。  相似文献   

13.
一 辛词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大量用典。前人对此多有褒誉。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人吴衡照,他在《莲子居词话》里推崇辛词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实际,吴氏所举的典源,只不过是撮其要者,辛诗用典的范  相似文献   

14.
用典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早在先秦时代已开始萌芽,当时的用典以直接引用为主。春秋时代的赋诗奠定了以切合情境为主导的用典原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用典超越了径引成语与史事的阶段。随着成熟的文人诗出现,用典从“套语”中挣脱出来,典故与原文语境的关系也变得密切。诗人由“引事”而“用事”,致力于以自己的语言运化典故,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用典水平成为衡量诗歌的重要指标。典故并不是封闭的“资料库”,而是能通过衍生、扩展、转移等方式与时俱进的有机系统,使古典诗歌长久保持活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做为那旗帜性的著作,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从齐梁人沈约赞其“深得文理”以来,多被历代作家和学者所品评和征引,并以刘氏的观点做为评论作家作品的理论根据,足见影响之深了。《文心雕龙》关于形象思维的理论,也是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前辈著述不过是“各照隅隙”,而刘氏论断则“弥纶群言”,具有创见。事实上,对形象思维问题的探索,是同文学艺术并生的。见于文字的《易经》爻辞中的古代歌谣,就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活动的明证。从《诗经》中,更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读苏东坡文化随笔的札记.苏东坡认为,孔子为政,"危而难成";子思发扬中庸之道,"善为论",使人信服;孟子继承了孔子"一以贯之"的精神,但不如子思之善论;中庸之道的核心是讲诚信,合人情,无"过"无"不及".这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不无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上引《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首名作,稍微涉猎过一点唐诗的人没有不熟悉的。下面再引一首曹植的《喜雨诗》: 天复何弥广,苞育此群生。 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郁述西南征。  相似文献   

18.
读王静安(国维)先生诗文著述,偶有一得,辄便记之,漫无诠次,因名之为“随札”。《咏史》二十首写于何时静安先生《咏史》二十首写于何时?我在《王国维诗学著述系年》中,将此诗系于1897年左右。读周一平著《王国维著述年表》。(按,一平兄参加《王国维全集》编纂工作多年。此书10万字,材料宏富,考订细密。承一平在此书出版前,慨允借阅稿本,我乃得先睹为快)一平将《咏史》二十首系于1900年(庚子)4月(农历三月),并云: 手稿藏上海图书馆,见《高啸桐友朋手札》。诗跋云:“庚子三月,以事留滞武林。病风苦咳,不能读书,辄拈笔咏古,得二十绝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年的冬天,闻一多在相当长的期间搁下诗笔之后,为诗人徐志摩先生誉为“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地发表了精心之作——《奇迹》.从此,就埋首故籍,不再写新诗了.这是一首充满怅惘、憧憬、企慕、艳羡、曲达圆妙辞句的诗(按:这些词语都是闻先生自己用的),他在向那些关心的朋友倾诉隐藏多年的心绪: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任教历史文选,于前四史颇多涉猎。每逢疑义,或求诸本书文例,或参稽它籍,间有所得,辄条录之。古人读书,非特受书之益,亦欲使书受已之益。末学肤浅,未敢睚况,然读书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亦私心所向慕云。玆将近年校读四史之札记,胪列如次,就教于大方之家。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木纪》:“太史公曰:……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39)[凡引文后括号内数字均系所引书页码,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