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站在世纪前列的伟人。他拨乱反正、实事求是 ,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他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道路 ;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为实现祖国统一打下了基础 ;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 ,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正> 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世纪伟人邓小平开创和领导的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历史上更加深刻、更加辉煌的社会革命。其中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决议》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高度责任感 ,表现出他伟大的人格力量、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深遂的历史眼光。《决议》开创了我们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决议》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 ;《决议》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决议》的巨大价值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为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大目标出发,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进行了认真地思考,他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青年德育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德育"的思想观点.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大德育"思想,对于开创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革命领袖。几十年来,他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总结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我们不仅从他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且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以德治国"基本方略,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法制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人民选择了邓小平。具有治国安邦雄才大略的邓小平 ,得天时地利与人和 ,顺应历史的潮流 ,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功盖千秋 ,名垂青史。他无愧于历史 ,无愧于人民。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是巨大的,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创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使中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二是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使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力图探索出一条有别于苏联、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0多年的曲折发展和艰辛探索,终于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实现了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这条道路。为了加深理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新认识和研究毛泽东在探索这条道路中的贡献以及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1956年中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经历了“三落三起” ,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道路 ,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 ,解决了温饱 ,创造了繁荣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形成邓小平理论。这一切都与他的高尚人格有关。学习、研究邓小平人格风范 ,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在理论层面上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旗帜、道路、理论体系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路明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路径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凡是对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民永世不忘.从传统的"三不朽"标准看,对于他深情地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来说,邓小平是立了大功、大言和大德的.大功,是指他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贡献;大言就是由他作为主要创立者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大德就是他的品德风范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继承毛泽东的人民观,另一方面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提出"三个有利于"思想;江泽民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人民乃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从中国的近现代史来看,孙中山先生首先提出了"唤起民众"这四个字,但是,他却没有把它付诸实践,后悔莫及。真正把"唤起民众"付诸实践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步一步,历经开创"唤起民众"的伟大先河、开辟"唤起民众"的特色道路、担负"唤起民众"的特殊使命、发展"唤起民众"的实践理念、奔赴"唤起民众"的梦想征程这五个历史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已不遥远。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铿锵有力地迈步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是忠诚而又深情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为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而奋斗。他在长达70多年的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历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党和人民群众的一系列独到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情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基本点是人民共同富裕、国家繁荣昌盛的富民强国思想。邓小平同志的富民强国思想既继承前人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情神如民族特点,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毛泽东同志对文化建设进行了可贵的初步探索和尝试,但不幸的是由于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和复杂的客观历史条件限制,最终酿成了文革的悲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世纪之交,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全面推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同志在回顾党的历史时曾说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在参加学习班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后,感到邓小平之所以能够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与他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分不开的.他在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特别是他在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期间,在指导中国进行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所坚持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他倡导了改革开放 ,领导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由此打开了新时期中国和平发展的大门。邓小平领导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中国开辟并推进了通过和平发展来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领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邓小平科学地判断时代主题 ,清醒而准确地把握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 ,着眼于世界可能和平的趋势和中国必须发展的要求 ,领导中国制定并实施了适宜的对内对外政策 ,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制定了战略、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开创和平发展之路的过程中 ,坚持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指导原则和道德规范 ,把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世界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起来 ,谋求世界的和平进步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