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具有较好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人力资源、融资市场和技术的国内外环境,但从现状看,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的精神需求,文化软实力也滞后于我国的综合国力。改变这一现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在建立宽领域的文化产业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政府应发挥主导、调控的作用;树立文化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第一资源的观念,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文化业态;保证文化产业价值链的连续性,努力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文化自身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基本要义的基础上,比较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理论内涵、产业运动方式、产业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文化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迁移的逻辑路径和现实抉择,并对新时期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重点的确立和方法论选择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民族文化通过产业化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及民族文化的价值经济化,发展文化产业是最优路径。通过分析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形态与模式,并以广西马山为例提出民族文化产业思路与资源对接方式,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作为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率先进行突破。1980年代,广东开启文化市场之门,演艺娱乐和文化消费多向拓展,新闻出版业紧贴时代变革、探索经营规律,广播影视业推陈出新、激荡发展潮声,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浸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经济高速增长、思想观念深刻裂变、传播载体多元变革、文化市场快速发育,广东文化产业蔚然兴起并初具规模,在很多领域抢占了先机。 相似文献
5.
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持续性的资源支持。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已成为现代西安人共同思考的热点话题。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路径阻碍因素,并提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过程中应选择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是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条件。近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也显现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挖掘、利用不足,特色不突出。对此,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政府投入和启动民间投资的方式,强化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的策划和宣传,培育全民文化产业意识,打造独具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7.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为此,日本不仅出台了诸多发展文化产业的法律,而且还提出了诸多有关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并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对策,为日本发展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第三产业近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应通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培育支柱服务业,加大第三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服务业投资内部结构等措施,加快南宁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柳钦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4):64-76
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里,文化自觉成为时代的要求。文化自觉的实质是自知、自主。文化自觉的最高境地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文化自觉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渗透着、呈现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近年来,国家政府很明确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要在国际上竞争离不开文化产业,所以我们就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亦属罕见。中国文化产业不懈前行彰显了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但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转型升级为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阐述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实意义,分析国内特色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与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与机遇,提出了促进广西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农村文化的发展具有新的动向: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文化需求呈多样化发展态势;科技推动了新的文化形式产生。现有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能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需求。建议抓好特色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化力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处不在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文化产业也成为展示民族历史、精神的窗口,更成为在国际商业市场竞争的新领域。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给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文化产业中的不利因素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寻求合适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已具有一定基础,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振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规划科学引导,完善功能布局;二是发力高端装备制造,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型;三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致力于国产化,提升石油石化装备国际话语权;五是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寻求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六是坚持走"绿色制造"之路。 相似文献
14.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法规。不仅要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产业,还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内容为王,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完善文化内容管理政策法规包括文艺管理和媒体管理政策法规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背景具有与西方明显的不同,政府的主动改革发动以及经济、社会的特殊环境使得中国的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发展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而通过公民社会的培育来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现实的中国具有特别的意义。加强公民社会组织制度化建设,强化公民社会的主体力量,构建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公民社会的利益协调功能,是现阶段促进公民社会与中国民主政治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文化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陕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独特的现代文化环境,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但陕西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不甚理想,除深重的传统保守思想观念外,还在于有关政策的欠缺和产业结构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从工业化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消费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因而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以及城乡文化的差异,挖掘不同区域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与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区域性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民族演艺、民俗文化、文化旅游产业,这应是未来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满足不同区域、城乡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国家工程。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社区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顺应着社区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上日程.文章提出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首先要依托社区教育工作理念的逐步本土化;其次是国家公权力与社会介入的定位要逐渐趋于合理;最后是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自身素质要提高并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一个内容全面、制定科学、标准合理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是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境外各国或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社会救助立法是建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受救助主体权利诉求以及法制建设的共同需要。这些立法的路径可以大致归纳为综合立法、专业立法、分散立法和混合立法四种模式。在对境外立法模式的比较、借鉴并考虑到目前影响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各种因素。建议采取分阶段立法,短期内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再专门制定《社会救助法》,最后制定统领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保障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