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律不仅是维护唐朝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调整各方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也为其后历代刑律的制定提供了蓝本。唐时的社会繁盛同其法制发达两种景观的并存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一方面,唐时封建社会的繁盛为唐朝律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完备发达的律法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了唐朝的繁荣和鼎盛。  相似文献   

2.
研究深广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孝伦理,有助于判识孝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生命力。在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及其所造成的人的依赖关系下,存在着产生、发展孝伦理的深厚土壤。封建生产方式决定了孝伦理的基本内容。孝伦理保护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推行、发展封建生产方式提供必需的政治、思想条件;从道德层面保障了封建社会农民群众实际利益需求的实现。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血缘宗族聚居的人口状况也是孝伦理突出地存在于封建中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它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矛盾及其必然衰亡的历史,反映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的阶级关系和尖锐的阶级斗争,为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提供了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本文仅从“大观园”这一侧面来探讨作品是怎样表现压迫与反压迫的阶级斗争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封建法制作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状况,更是封建制发展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到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转型时期,三者在时空上一致,相互促进.本文旨在揭示该时期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生态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正关联为新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形成和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二、上层建筑的解体和"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上层建筑的基本形态;三、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以及"百家争鸣"的形成从思想文化上巩固了社会变革的成果,为以后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合理论证和预设.  相似文献   

6.
君主政治秩序是儒家政治设计的基本模式,这一样式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超稳的秩序模式,牢固固化和维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这和秩序规范中仁、礼的秩序意义是分不开的,前者是价值理性,包含着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后者是工具理性,具有制度性、道德性、政治性、法律性、仪礼性等特征;二者合在一起共同维系着政治秩序的有序运转。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史著的编纂体现了政治第一的原则,在史著中探讨政治的兴衰,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以资借鉴,淳化风俗,为封建社会的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已走上了下坡路,农民革命不断高涨。赵宋王朝用军事围剿和政治招降的反革命两手来对付农民革命运动。适应这一反动政治需要,程颢、程颐、朱熹等一伙孔孟之徒,以天命论为理论基础,以“忠孝节义”的封建宗法思想为政治内容,建立了精巧圆滑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大肆宣扬“君臣父子之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封建奴化思想,为瓦解人民革命斗志、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提供反动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封闭包括经济封闭、市场封闭、文化封闭、精神封闭、心态封闭、政治封闭等内涵,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封闭和心态封闭,这种全方位的封闭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兹悉长琦同志两年前攻读博士学位时,由我指导下所完成并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两晋南朝政治史稿》,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印行问世,深为欣慰。随即执笔抒写几点想法,以为之序。 两晋南朝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世族政治。具体来说,是世族地主阶层以其与皇权特殊结合的方式,排斥了统治阶级的其它阶层对权力中心的介入,从而形成了世族地主对社会政治的控制和对国家权力的长期垄断。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中是特殊的,而且在西方各国封建社会史中也未曾见过,充分显示了其亚洲或东方宗法式社会类型的特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探索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于开展中西封建社会政  相似文献   

11.
张雷远 《南都学坛》2007,27(6):44-47
《红楼梦》文本中,宁国府弥漫着浓烈的道教气氛,是道教在现世中的象征;荣国府充满着强烈的儒教氛围,是儒教在人间的折射。儒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文化,儒道并举,儒教为主,道教为辅,统一于中国"家天下"的封建文化体系,共同塑造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文化心态。贾府家族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凝缩;贾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由家文化到国文化,由贾府到中国封建社会,家国一体,这就是《红楼梦》的家国同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功践行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范本.它确立了人格培养、德性教育的办学宗旨,恢复了先秦儒家教育的传统;它从教学、日常礼仪规范和以文化人的环境涵养等方面建立了系统完备的德性教育实施途径.其人格德性教育的成功实践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着现实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炎黄崇拜的神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的炎黄崇拜因藉政权变革的需要,具有神人分离转换的历史特征,秦朝主水德,上接周统,炎黄崇拜神性失落并几近绝迹,汉高祖初称“赤帝子”,旨在灭秦;复称“黑帝子”,旨在汉代周德,否认秦朝的正统地位,炎帝始为汉神,终遭冷落,文帝,景帝时期推行黄老政治,黄帝从天庭回到人间,转化为远古无为而治的圣君,汉武帝炫耀文治武功,祈求长生永命,主土德,封禅泰山,黄帝顿成遗授神策,羽化登仙的天帝,司马迁原始察终,整齐史故,其《史记》涵蕴宗黄大一统思想,黄帝成为华夷诸族的民族共祖和中华文明的肇始人君,王莽借助和平政变手段篡汉称帝,主土德,鼓吹尧帝禅舜,王氏代刘,黄帝又成了刘、王帝室的血缘初祖,,汉光武帝远承汉高祖“赤帝子”神话,主火德,旨在复兴汉室,炎帝崇拜重新抹上天命色彩,秦汉炎黄崇拜神人分离转换的轨迹说明,秦汉时期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神权,神权只是皇权缘于自身政治需要而随意玩弄的谶纬道具,这既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显著文化特征,也是中西封建社会判若鸿沟的主要思想标志。  相似文献   

14.
儒家之学,终为秩序之学。孔子奠其基,中经子思、孟子的丰满,后经荀子的批判,董仲舒的调和,最终成就了影响中国千年的封建伦常学说在西汉的确立。它们在维护封建社会整体与个体之间以及封建社会自我内在秩序的和谐稳定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理论创制的逻辑在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侯外庐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涉及的问题包括封建社会确立的依据、中国封建社会的起讫时间、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的演变与解体以及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等。他指出,体系化的制度形式——法典是判断封建制度最终确立的主要依据,土地国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虽然前后期土地经营的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国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土司制度贯穿元、明两代。元代全面实行土司制度,边疆民族地区出现了一种“土流并治”的格局。但土司制度在封建王 朝统治者心目中,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安抚边疆民族地区的权宜之计。土司制度在明代达到鼎盛时期。明代的土司政权在政 治组织形式上已经被纳入了明王朝中央集权的统一管理,而在土司的统治区域内,在政治、经济结构上仍然保留了地方的民族 特点。明朝中期以后,随着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对西南彝族地区的进一步加强,逐步开始了所谓的“改土归流。”  相似文献   

17.
裴斯泰洛齐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是法国资本主义启蒙运动和他本人生活经历的产物,它是裴氏对近代资本主义民众教育的乌托邦式构想。其中,技术训练和道德教化相结合的实施方式,通过理性治家教育培养民众资本主义精神,是近代西欧实现由封建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发展的一种教育学解释,对于今日中国如何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从家庭教育角度探析《诗经》的民歌部分 ,也是其精华部分的《国风》 ,其内容主要有自然、生活常识 ,生产、生活技能 ,德行、修身之道和崇拜、祭祀之理等几个方面。由于《诗经》诞生的特定社会背景以及作为教育内容的经典性 ,从这些内容中可大致看出西周时期民间家庭教育内容的基本面貌 ,也可以此为起点 ,静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民间家庭教育内容的演变和发展 ,为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是云贵苗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宫 ,加强了统治 ,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 ,绝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期 ,大量汉族人民进入苗族地区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促进了苗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家训沉淀了我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精华,既包含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又涵盖了寓意深刻的教化哲理,在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的稳定和塑造优良的个体人格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传扬社会美德的当前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有鉴别地看待教育理念、有扬弃地继承教育内容,对于探索家训文化发展规律、推动家训文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家训文化的创造性转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