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忠平 《理论界》2010,(6):85-86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其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协商,进而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民事诉讼过程中的调解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重要方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从案件性质上说,凡属于因民事权利义务争议而引起的民事案件,都可适用调解方式解决;从诉讼程序上来说,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中,都可适用调解结案,人民法院依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由于不属于民事权利义务争议,所以不适用调解。  相似文献   

2.
(一)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以个人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的裁判或者调解协议约束的人。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的裁判一旦生效、调解协议书一经送达,就要遵照执行;应当依法交纳诉讼费用。如果在诉讼活动中不是以个人名义,而是以他人名义进行诉讼的人,不能叫做当事人。虽然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但与案件的审理结果没  相似文献   

3.
<正>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理论问题。从我国民事诉讼的社会主义本质出发,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和我国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经验,对这一问题加以科学的研究,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 举证责任,就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确认的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也就是,在当事人确认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前提下,由当事人各方对于这些已确认的法律事实,履行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义务。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一规定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即确认某些法律事实,是举证的前提条件,这些主张是举证的对象;第二层含义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加以证明,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最高院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在我国立法上首次肯定了事实推定,但该规定较为粗疏,没有厘清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的关系。文章从事实推定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入手对其进行定位,指出事实推定具有诸多功能和价值,不应轻言否定。同时也认为事实推定存在缺陷,应在制度上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5.
论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产物,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证据的保存、提交便捷,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但其在运行中易被破坏.我国<民事诉讼法>将电子证据作为单独的证据种类是可行的,这将为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认定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必须考查其客观性、关联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2012年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诉中检察监督制度,不过立法对诉讼中检察监督与事后监督的关系、诉讼中检察监督的对象、检察机关的诉讼身份、监督方式等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事实上,诉中检察监督与事后检察监督关系的处理,必须要考虑诉讼中检察监督与事后检察监督之间的区别,并应当遵循强化诉讼中检察监督的思路。确立检察机关诉讼中监督的身份,必须遵循诉讼身份确定的基本原则,并以"诉讼中监督人"为宜;诉讼中检察监督的方式,必须与监督内容、客体相对应,采取多元化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7.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人证言规定不合理之处,阐述了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概念,证人的确定,通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证据规定》实施后,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对偷拍偷录、陷阱取证、悬赏取证等一些特殊取证方式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法官对发现真实的追求。为追求个案的实体公正和办案的社会效果,法官可以采取利益衡量的方法来决定非法证据的取舍并借助判例来约束法官对非法证据取舍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9.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对它的特征、意义、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程序作了概括的论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申请再审既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新增设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又是当事人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可以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探讨这一诉讼制度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对于全面实施《民事诉讼法》,对于加强我国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所谓申请再审,是指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认为确有错误时,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复查纠正  相似文献   

11.
秦君宜 《东岳论丛》2004,25(4):191-194
法律规避问题 ,在现代国际民商事交往中是经常发生的。在国际投资、补偿贸易、国际租赁、婚姻行为、财产继承等关系中 ,法律规避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逃法和脱法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国际民事诉讼中欺诈性法律规避 ,其中 ,不仅涉及到应适用的实体法的确定问题 ,同时还涉及到程序法和管辖权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第三人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江淮论坛》2006,(2):63-68
本文从仲裁第三人的概念入手,指出在现今的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由于仲裁本身的因素带来的缺陷,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有其现实必然性。论述了仲裁第三人和仲裁协议第三方、司法第三人之间的不同以及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础及立法实践;分析了适用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几种情形,提出了如何有效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莉莎 《兰州学刊》2005,(5):204-206
当第三人介入债权让与中时,债权让与的法律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对第三人利益加以保护,是促进债权财产化和增强其让与性的当然内容.本文引用各国的学说和立法例,着重分析了债权的连续让与和重复让与中所涉及的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并对我国相关立法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4.
纯粹经济损失不仅反映了对受害人经济利益的一般救济,更要求加强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各国对纯粹经济损失中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上差别很大。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与处理手段,应建立起我国的第三人纯粹经济损失中对第三人的赔付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第三人利益合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韶华 《河北学刊》2003,23(3):205-206
第三人利益合同是以向第三人给付为标的的一种特殊合同 ,该合同使第三人直接取得请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而债务人同则得以因合同而生的一切抗辩对抗第三人。我国《合同法》第 6 4条未赋予第三人任何法律地位 ,并非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民事诉讼程序转换的规定有失系统,因而司法实践处于各行其是的混乱状态。我国应修改相关的司法解释,将关于民事诉讼程序转换的规范予以系统化。  相似文献   

17.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及其特征所谓民事诉讼证据,就是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依据。人民法院要想正确处理民事案件,切实做到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无误,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证据和足够的事实材料,做到情况明,事实清,了解案件的全部真相。这是正确处理民事案件的前提条件,也是处理一切民事案件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在处理民事案件中,如果不了解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第三人利益合同现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承认,其核心在于对第三人权利的认定.但我国<合同法>第64条对此问题的规定却相当模糊.不仅第三人能否取得合同上的权利未能明确,而且条文设计也过于简略,这不符合现代合同法的发展趋势.因此对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受益第三人的权利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民的精神利益保护不力,因此尽快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非常必要的。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将民法和刑法两极保护紧密相连,并要明确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扩大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主诉的主体范围以及加害人的能力、赔偿数额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友军 《社会科学》2012,(8):98-106
除了我国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情形外,会计师个人也应当对第三人的损害负责。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属于过错推定责任。就因果关系认定,应采相当因果关系说,但就证券市场而言,应当借鉴市场欺诈理论和信赖推定原则。会计师过错的认定应以会计师行业的普通一员为标准,遵循了执业准则不能作为其尽到注意义务的抗辩。在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中,应采合理信赖标准界定第三人的范围,应认可会计师免责声明的效力,并且通过补充责任和责任限额的方式对会计师责任进行合理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