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陆与台湾两岸文化产业政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产业十分具有合作的空间和远景,两岸应从政策层面、操作层面和借鉴层面等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两岸期货市场发展历程有所不同,大陆是从商品期货发展起步,近期才开始推出金融期货,而台湾是以国外期货交易为起点,发展金融期货为主。两岸期货市场分别在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存在比较优势,不仅具备合作的基础,而且可以实现良好的合作效益。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层递进的过程。两岸期货市场合作构想与建议是:放宽两岸期货市场合作的政策限制;选择两岸期货市场合作先行先试的合适区域;发展海峡区域期货市场,推行对台先行先试;制定两岸期货市场合作配套政策。具体分三阶段实施发展海峡区域期货市场构想:第一阶段,在海西金融合作试验区内实现两岸期货市场的初步对接;第二阶段,在海西金融合作试验区内实现两岸期货市场的深层次整合;第三阶段,完善海西金融合作试验区内两岸期货市场的合作模式,并将其推广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循序发展和渐进演变,其具体政策内容也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进行不断更新与完善。通过对1984年至2017年的农地流转政策及法律文件进行梳理和政策文本解读,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流转政策变迁过程分为重启—发展—规范—创新四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分析范式研究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重启背后的制度逻辑发现,该政策的重启是由广大农民自下而上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过程中带来的一件"副产品"。与此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农地流转政策经历一次路径上的调整,成为中央政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工具手段,并在其后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最后,运用历史制度主义中的结构分析范式探讨农地流转政策变迁动力机制议题,并解析出宏观制度环境的变化、政治精英理念的更新、其他相关政策的作用、社会经济技术的革新、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外部示范效应的压力以及政治行动者的推动七个主要影响因素。为此,中国农地流转政策未来发展演进需要在坚持完善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基础上,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客观规律,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陈宏  张静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133-136
怎样建设好中原经济区,这是一个新的实践性很强的重大课题,涉及方方面面。本组专题的文章涉及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两型社会"建设和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前者利用1999—2009年河南省资源、经济和环境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后者运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特别是农地规模化经营中的政府与市场的理论,辅以发达国家的农地规模化实践检验,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进行了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期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加入理论研究中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海峡两岸各阶层的往来更趋密切。随着胡吴会、陈江会的相继举行,两岸三通的实现,台湾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游以及大陆各项惠台措施的出台,两岸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民进党并未与时俱进调整其大陆政策,为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投下了变量。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农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上地总体质量欠佳,有效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异常突出的国家而言,耕地就是我们的生命线。然而,大量资料显示,我国农地资产正以惊人的速度大量流失。这主要表现在:(1)耕地数量流失。1978—1995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271万公顷,每年平均减少近75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49年的0.21公顷,降到1994年的0.08公顷。(2)耕地质量流失。我国优质高产农田不断减少,低产低质农田不断增加,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总数的2/3以上。对1430个县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对漳浦县的调研计量分析了农地细碎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于传统认识,一定程度的农地细碎化对南方沿海地区农民收入反而有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加工贸易型工业化、滚动型城市化使农民的非农化采取了特殊的形式。现有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并没有形成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前提,因此,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地规模经营,必须从调整现有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入手。目前情况下,加强农村地权稳定性,尊重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自主权,对于维护农民基本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先行国家和典型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随着产业结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制造业,其制造业比重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经典理论的“标准结构”.通过对广州工业发展的状况与特征的深入分析发现,其发展路径、现状与经典理论存在一定的偏差,目前广州远没有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因此,广州要根据工业化发展的阶段适时地调整发展路径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社会排斥为分析视角,研究涉台婚姻问题及其社会后果,认为涉台婚姻存在意识形态化的政策排斥、歧视性的社会排斥、经济排斥、文化与观念等制度性和非制度性排斥,并且这种排斥还受到社会政策、法律、社会习俗的认可。需要两岸共同敦促与努力,寻找大陆新娘尽快融入台湾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60年来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前一阶段两岸学者互不联系,各自对辛亥革命史开展研究.在台湾经历了从"正统学派"之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同期大陆辛亥革命史研究发展缓慢乃至停滞,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反差与对照.后一阶段大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趋于兴盛,一度成为历史学科众多分支中的一门"显学",台湾相关研究的发展则明显趋缓甚或萎缩.海峡两岸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发展既存在着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后一阶段随着两岸学术交流的开展,相互之间还隐然出现了竞争的局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利益关系失调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是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和完结以及信息化浪潮,在促进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关系失调,是区域经济利益冲突形成的外部条件.同时,从内部原因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区域经济政策缺陷问题以及区域利益主体间的博弈问题,都是区域经济利益关系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农地再延包三十年政策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就是先根据人地关系的变化进行土地调整,还是自动顺延承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阻断了农户在承包期内调整农地的机会,同时推高了农户二轮承包到期后调整土地的愿望和预期,正如过去几年推行的农地确权因与农户的调地意愿有距离而在不少地方遭受冷遇那样.那么,这一问题如何解决?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做好政策衔接.当然在政策衔接中,我们更应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他们的主体地位,并为地方的因地制宜和创新尝试留出空间.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鉴于两岸分隔已半世纪之久,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文化习惯等皆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隔阂,在此背景下出台了选派公费台湾学生赴大陆学习的政策。经过考试、受训,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最终选出92名学生,于1946年底分别派往大陆9所高等院校就读,期望他们学成返台参与建设。由于后来时局发生剧变,该政策未能延续,这批学生成为台湾光复后唯一一届赴大陆学习的公费学生。他们在大陆克服语言问题上的障碍,勤奋学习,有不少人参与了当时的学生运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不少公费生选择留在了大陆,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怎样建设好中原经济区,这是一个新的实践性很强的重大课题,涉及方方面面。本组专题的文章涉及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两型社会"建设和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前者利用1999-2009年河南省资源、经济和环境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后者运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特别是农地规模化经营中的政府与市场的理论,辅以发达国家的农地规模化实践检验,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进行了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期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加入理论研究中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苏经济正处在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双重转轨的重要历史阶段.6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地方政府力行"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和逐步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区域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和较快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江苏经济发展在全国率先进入中期工业化和结构变革阶段,但期间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和被迫进行重大调整.进一步谋求江苏经济的稳定增长与领先发展,需要政府不失时机地进行从"总量增长主导型"向"结构优化主导型"的发展战略转轨;从"行政支配主导型"向"利益协调主导型"的管理体制转轨.加速对外开放的90年代,江苏区域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将日益承受境外亚太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国内周边发达省区的双重压力.在双重压力推动下,江苏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双重转轨,势必面临一系列机遇和风险并存的重大政策选择.从未来趋势看,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现状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对农地流转市场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农业部关于河北等7省(区)2015—2016年的调研数据表明,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而且在土地配置方面发挥了较为明显的"公平性"作用。同时,土地流转形式多样,流转范围突破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趋势逐渐明显,流转土地的经营主体仍以农户为主,流转土地的非粮化经营问题逐步弱化,流转规范性日益增强。为进一步提升流转土地的使用效率,在鼓励流转、推动流转的同时,更应规范流转,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提升流转土地的产权特质,创造利于土地流转并提高流转土地使用效率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0年和2005年石棉县、泸定县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胁迫下大渡河中游地区石棉和泸定两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五年来大渡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是呈带状变化,变化区域主要沿大渡河流域两岸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型水电工程的修建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至未来十五年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以耕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水域、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大量减少会引发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省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涉及对区域过去、现在经济发展的总体判断和科学决策。科学定位的要旨是,从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角度观察问题,考虑中国的国情与区域(省域)特点,把握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在基于工业“总量”的同时更多地基于工业“内核”与结构考量工业化水平。依此观察与判断,总体上山东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但还算不上高水平的中期阶段的工业化,工业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泰尔指数对中国—东盟经济和金融发展差距进行比较,运用α收敛与β收敛检验中国—东盟经济与金融发展差距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并呈现收敛性,但金融差距较大,其趋势变化没有呈现一致性收敛,缺乏金融合作的基础,而核心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小,金融合作的基础较好.建议根据金融发展的差距在金融合作上选取子区域分步推进和分层次渐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安徽17市工业化进程测度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宏 《江淮论坛》2009,(1):44-50
评价安徽17个省辖市工业进程,认识安徽工业化的特征,无疑是理解安徽经济内涵的核心要求。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对安徽省17个省辖市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本文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测算出各市工业化水平。本文的基本结论是:2007年安徽工业化进程的地区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有向橄榄型结构演变的趋势;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中,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工业化差距在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