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我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其中关于回鹘起源到744年建立漠北回鹘汗国,直至844年汗国崩溃的记载,又以两唐书中《回纥传》《回鹘传》较为详尽.然对比这两书记载,则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而发现于今蒙古国的几块回鹘汗国时期的碑文却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本文通过材料比对分析,对梅禄官职、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之死、骨力裴罗的去世时间、三姓葛逻禄的西徙时间等重新作了考订.  相似文献   

2.
葛逻禄是由三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唐代时分属唐朝4个都督府管辖。从766年起葛逻禄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紧邻,并在中亚形成一种势力。840年蒙古高原的回纥汗国灭亡,回纥散往四方,其一支逃往葛逻禄避难。喀喇汗王朝是葛逻禄统治者接受了回纥汗国阿史那汗族(或“阿夫拉西亚勃家族”的一支)归这一家族所有的可汗职位。在伊斯兰历史著作中有三条关于萨曼王朝的伊斯玛因于893年对西部喀喇汗国战争的报道,它们可以相互补充。此外,这三个报道中还有关于喀喇汗王朝与葛逻禄为同一部族的重要情报。  相似文献   

3.
边塞诗人岑参除了歌咏唐代西域边疆的壮丽山川和奇异风物外,尚有不少作品记载了来自西域的胡人.本文初步探明,这些胡人属于粟特昭武九姓、葛逻禄和突骑施等西域民族.  相似文献   

4.
庞特勤①,乃唐后回鹘一著名领袖。公元八四○年左右,一度称雄于漠北的回鹘汗国内乱,强大的黠戛斯乘几进攻回鹘,“杀可汗,诛掘罗勿,焚其牙,诸部溃②,”回鹘部族被迫向南向西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其西迁部分的主要领导人就是回鹘汗国的汗族子弟③——庞特勤。庞特勤西迁,据新旧《唐书》记载,他们达到了位于北庭西北的葛逻禄(今葱岭以西).  相似文献   

5.
现在国内外研究中亚草原历史和突厥史的人一般都把唐代突骑施汗国列入西突厥内,这是不符于历史的。因为突骑施是哈萨克族的部落,它所建立的汗国,是哈萨克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的汗国,统一了自阿尔泰山直至里海伏尔加河地区的广大哈萨克草原。何以知道突骑施部是哈萨克族呢?据《新唐书·西突厥传》称:唐太宗贞观六年(632  相似文献   

6.
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突厥是公元6世纪中期兴起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它先是联合北周灭了雄踞漠北的柔然汗国,于公元552年建立了突厥汗国,后来,它又与波斯在公元567年灭了立国中亚的(口厌)(口达)汗国。疆域横亘中亚北部,成为称雄一时的强大王朝。突厥汗国疆域广大,民族众多,国内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对所属部族的压迫也很残酷。被压迫部族的反抗斗争时常不断。隋朝建立后,突厥与隋朝为敌,经常发动掠夺性的战争,公元583年,在隋朝的打击下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并且先后臣属于中原王朝。唐朝建立后,突厥又与唐朝为敌。公元630年唐朝在回纥等部的配合下消灭了东突厥汗国,657年消灭了西突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古称“怛逻斯”。公元5世纪,粟特人建怛逻斯城,后来成为西突厥领地。唐朝称霸中亚后,在西域所设最远的羁縻州就在怛逻斯城,后为突骑施可汗占据。8世纪,突骑施的兴起,客观上为唐朝在西方建立了一道军事屏障,对遏止阿拉伯帝国东侵至关重要。然而,唐高宗却自毁长城,多次向突骑施汗国发动战争,导致安西四镇不得不直接面对来自黑衣大食的军事威胁。751年的怛逻斯之役,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兵败大食。对古代中国来说,怛逻斯河简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谓汉唐王朝国力向西发展的极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阿力麻里古城的形成,是由葛逻禄人的城市发展为蒙古察合台汗国及其后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9.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主体经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主体经济辨析吴景山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族人,曾任云中都督府舍利元英部众首领的阿史那骨咄禄率众起事,并最终建立起了又一个汗国政权,从而在蒙古草原上开始了后突厥汗国统治的新时期。这一政权历经骨咄禄、默啜、毗伽等数代...  相似文献   

10.
回纥,又称回鹘①,今新疆维吾尔族与甘肃裕固族的祖先,属于铁勒诸部之一。隋末唐初,与其他铁勒各部散处于今蒙古 高原,西至天山,分别臣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贞观二十年(646 年),唐太宗灭亡薛延陀汗国,漠北铁勒诸部开始散乱的各 自发展,回纥顺应时代潮流,选择亲近唐朝积极与唐朝交流互信,最终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漠北铁勒诸部,建立了强大的漠 北回鹘汗国。以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为时间段轴,梳理了回纥与铁勒诸部周旋,逐渐强盛以致为后来取代薛延陀建立强盛的 漠北回鹘汗国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后突厥汗国的政治制度辨析吴景山唐朝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族人,曾任云中都督府舍利元英部众首领的阿史那骨咄禄再次起事,并最终建立起了又一个汗国政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突厥汗国。它历经骨咄禄、默啜、毗伽等数代可汗的经营,到唐朝天宝四年...  相似文献   

12.
关于漠北回鹘汗国早期历史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漠北回鹘汗国是维吾尔族的直系祖先回鹘人在我国历史上以蒙古高原为中心建立的强大政权。关于它建立的时间,笔者已在《论漠北回鹘汗国的建立》一文中作了专门的论述。文中把公元646年回鹘“酋帅”吐迷度自称可汗和模仿突厥官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官体系作为漠北回鹘汗国的起点,认为吐迷度是汗国的创始人,汗国的历史应当从公元646年写起。这样做与把公元744年骨力裴罗率部灭亡第二突厥汗国自称可汗并得到唐朝的承认作为  相似文献   

13.
迺贤(1309—1368),《四库全书》作纳新,字易之,别号河朔外史,葛逻禄人,元时将葛逻禄译作。“合鲁”。葛逻禄或合鲁,都是汉语“马”的意想,故乃贤又称葛逻禄易之,合鲁易之或马易之。乃贤祖籍是“北庭西北,金山之西”。(危素《金台集跋》)北庭即今之新疆吉木萨尔,金山即今之阿尔泰山。《四库全书总目·河朔访古记条》载:“郭(口罗)洛(即葛逻禄)者,以《钦定西域图志》考之,即今塔尔巴哈台也”。塔尔巴哈台,即今新疆塔城地区,其地理位置是和危素的跋文相符的。由此可见,乃贤祖籍即今新疆塔城。  相似文献   

14.
“突厥”这一名称很早就出现在我国的汉文史书上,用来指称游牧在我国北方领土上的古代突厥人和以突厥人为主的部落联合体。他们当中有突厥、铁勒、葛逻禄等各部。突厥及其各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不同的地方与不同的民族、部落接触融合,现在已经形成为若干不同的单独的民族。例如我国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裕  相似文献   

15.
开元、天宝年间,先是吐蕃在东突厥的策应下夺取石城镇,打通了进入西域的东道,遂与突骑施多次连兵,为患唐朝边庭。后来唐朝与大食共同消灭了突骑施苏禄,接着又在葱岭南部及以南地区逐步击败吐蕃,巩固和发展了在西域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6.
安史之乱时,原藏于内廷中的档案、实录、国史等焚烧殆尽,因此,流传后世的后突厥汗国末期的史料不多。再者,两《唐书》等关于后突厥汗国末期史事的记载晦暗不清,时有抵牾。因此,有必要对后突厥汗国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后突厥汗国末期突厥与唐及东部诸族史料的梳理,并参考墓志对具体史事进行考证,探析了后突厥汗国走向衰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嚈哒人为大月氏人的后裔,语言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最初居住在鄂尔多斯一带,战国末年主部徒居河西走廊。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西徙至伊犁河流域。后徙居阿姆河以北地区并向阿姆河以南发展。自5世纪后半叶开始为中亚霸主,其一支东进塔里木盆地,为当地的统治族群。自6世纪上半叶开始,沦为前突厥汗国的附庸。塞北嚈哒至晚自6世纪上半叶便开始了突厥化的进程,自8世纪末开始成为回鹘汗国的统治族群。维吾尔、裕固、乌孜别克等诸多现代民族中都融有嚈哒人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西辽王朝(1124—1211年)虽在中亚统治仅88年,但在中亚历史上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在政治上开创了一个新的统治局面,并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传播我国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中亚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在西辽统治下哈萨克草原主要是哈萨克族的葛逻禄、康里、突骑施(乌孙)各部,另巴拉沙衮地区还有不少回鹘族,但由于西辽首都虎思斡耳朵位于哈萨克草原,因而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在哈萨克草原。而西辽建国前后又去了不少契丹族人和汉族人,这些契丹人和汉人主要是在西辽统治中心的哈萨克草原,当然其附庸国的高昌回鹘及东西喀喇汗朝地区也分布着契丹人和汉人。  相似文献   

19.
距今约一百年前,人们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的鄂尔浑河、土拉河等流域陆续发现了后突厥汗国(公元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上半叶)好几位领导人物的墓碑。这些墓碑都是用古突厥文,即所谓的“如尼文”书写的,它们对于研究后突厥汗国的政治、军事、民族、文化、地理等方面都极有帮助。所谓的“暾欲谷碑”便是其中的主要碑铭之一。它于1897年被发现,位于土拉河上游的巴颜楚克图,在那赖河与土拉河的右岸之间。暾欲谷曾连续辅佐骨咄禄、默啜、毗伽三朝可汗,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此碑是他在生前亲自撰写,叙述了其一生的业绩。  相似文献   

20.
拔悉蜜是在突厥文化影响下迅速崛起的一支阿尔泰古代部族,其在突厥汗国日益势衰的时期,异军突起,一统阿尔泰周沿地区,为回纥汗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