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内涵丰盈的文化.让我们透过历史的尘封,来追寻“兰文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五四时期、新时期的一些女性文学中大量存在着“房间”这种意象。随着时间的演进,“房间”意象在女性文本中也呈现出相应的历史嬗变:从封建社会的宫院·闺阁·织房等到五四时期的幽灵塔·傀儡之家·空屋,再到新时期的虚构之房·隐秘之房·现实之房。不同的“房间”意象却包蕴着一个同样深邃的文化意蕴:作为女性生存见证、女性抗争诉求的真切象征的“房间”意象表现出一代代女性对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的深思和反省。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是一个自言其艺术感觉得之于“水”的作家,“水”在其作品中的想象寄托、探求生命的忠实与庄严具有重要的关系。“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不朽的原型意象在其作品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并从“水一雨一酒一血”这一组渐渐浓烈的意象发生原型置换,体现了沈从文笔下“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4.
艾略特倡导文学家运用“神话方法”进行文学创作,他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荒原》运用“神话原型”来构筑全篇,赋予混杂零乱的“荒原”意象以内在统一的秩序和结构。死亡—再生原型、寻找圣杯原型、水与火原型、圆环原型等构建起一个相互映照的“神话原型”体系:1·死亡—再生原型生死是人必须面对的命运。在永恒的宇宙背景中,任何生命个体都有如微尘,对自身的生死命运难以掌握,但人能够创造精神与灵魂的再生和复活,以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宗教作为超越性意识否认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创造出死后复活与再生来慰藉人的心灵。人死而…  相似文献   

5.
月亮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始心象。这种原始心象的形成,与古中国的文明形态及原始思维密切相关。"月殿嫦娥"和"月出皎兮"原型模式,是月亮原型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月亮原型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文本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原型批评自20世纪诞生以来,影响极为深远.它以一种新的视角解读文学作品,使作品重新焕发出一种生命力.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北方组诗"加以探讨,可以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整合诗人的文学经验,本质地认知其作品.  相似文献   

7.
“春游”构成了一种文学意象,具有“适性”、“和时”的特点,源自远古时代的“复活”信仰,也与“野合-春会-春游”原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人类社会情、性、欲生态和谐发展的文化结晶;是人类生命力与自然、社会内在谐和的符号载体。  相似文献   

8.
“桃花源”是显现于《桃花源记(并诗)》中的理想社会,但其意蕴内涵却在文艺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桃花源”题材的图像创作推动了“桃花源”意蕴的演绎与发展,这种创作以《桃花源记(并诗)》中“桃花源”文学原型为核心,立足语言与图像符号在表现中的互通与交叉,通过对文学原型“出位”元素的表现,将源文本中的文学场景、文学场域以及文学意象置换于图像世界,创造了图像世界的“桃花源”,“桃花源”形态与意蕴在不同主体、相异符号的置换性创作中得到不断衍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仁志 《南方论刊》2022,(3):84-85,98
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原型在东西方文学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丝绸之路文学中亦是如此.在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丝路文学中"狼"意象的演变历程可被归结为"神化—世俗化—丑化",具体表现为:狼祖神话中被神化的狼,英雄史诗中被世俗化的狼,民间故事中逐渐被丑化的狼."狼"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本质上是人类认知不断提升强化...  相似文献   

10.
弗莱认为神话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上古时期"禖""礿"祭祀,既是生育神话的仪式化表现,也是众多情爱主题文学作品的文化原型。《牡丹亭》在呼唤爱情、反抗礼教、礼赞人欲的主题之内,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学中长期隐匿的高禖崇拜。杜丽娘即是高禖的化身,"游园""惊梦"等情节是《礼记·月令》《诗经·溱洧》等描写的古代仲春风俗和先民信仰的再现。从先秦文学到汤显祖的时代,这个文化原型的接续具有鲜明的脉络,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学图谱。这正是《牡丹亭》"惊心动魄"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1.
马是《周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周易》虽然不是文学作品 ,但是 ,卦爻辞对马的描述颇具文学色彩。它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历史生活镜头 ,还包括人类对马的某些基本认识和特殊的感情。考察马意象的内蕴演变 ,有助于认识文学发生与发展的某些规律。1  《周易》本经涉及马的卦爻辞共有十一条 ,包含多重文化意蕴。马意象烙刻着原始抢婚习俗的印迹。《屯》六二云 :“屯如 ,乘马班如 ,匪寇 ,婚媾。”六四 :“乘马班如 ,求婚媾。往吉 ,无不利。”上六 :“乘马班如 ,泣血涟如。”乘马之人成群结队地前来 ,乍一看 ,以为是抢掠的敌人。仔细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文学的云雨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雨意象是中国文学性爱主题最经典的隐语,产生于原始思维基础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上古的求雨仪式是"交感巫术"的生动展现.殷周时期祈雨仪式上人们用自身的交媾来影响天上的云雨,为"云雨"的性蕴含奠定了基石.<诗经>里的"云雨"是云雨原型的过渡,蕴含着繁衍人类的生殖意义,同时开始初步具备色情意味."云雨"在<周易>里是男性化的原型,在<诗经>、<高唐赋>和<神女赋>里却是女性化的原型,而在宋玉之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说里却成了男女交合的隐语.此外,"云雨"还有离散和恩泽的寓意.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当代动物小说神话历史根源进行考察,其中一个重要的核心向度是从有关动物原型情感基质的现代转承的角度加以展开,即以“万物有灵”与“动物崇拜”等原始朴素生态理念中所负载的重要伦理价值积淀及其在历史演进当中所发生的情感转承和叙事流变为考察依据,特别关照当代“动物叙事”类型表达当中潜隐的情感承传及相应的某种缺失、变体与位移。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当下这一特殊的文化语境下,动物小说文体本身所凸显的时代价值意义,特别是在“人与自然”框架下对人态、生态乃至民族集体记忆的思考与书写,都凸显了原始情感基质的内在维系、促发与导引性作用,当然,这也在客观上促成了当代动物小说所特有的思考深度与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14.
解读李白作品中的月亮意象,可知其新颖独特,丝毫未染诗人现实的愤懑和尘世的喧嚣。这一现象是“诗仙”独有的浪漫主义文化性格,精心建构世外桃园的家园意识,民族心理深刻影响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杏花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植物题材与意象,无论从历史过程、创作数量、文学作用还是从文化意义看,在整个花木物色题材中都处于中等偏上的地位.杏花赋咏的专题创作起源较迟、数量有限,但也较为充分地揭示了杏花初开如火、盛开如雪,红而能白、姣容三变的花色特征和繁密娇艳而又温柔朴实的整体风韵.在具体的描写中,最为常见的是墙头一枝招摇、雨后花繁色鲜等取景,展示出优美的情趣,包含着丰富的观赏经验.纵观整个古代文学,杏花意象的作用远比题材重要.杏花花期当三春之中,是春耕生产和寒食、清明的主要物候,在时序、山水、田园、行役、农事等诗词中使用比较普遍,代表着物色清妍、温暖宜人的美好季节,展现出仲春时节丰富的节俗意蕴和风景美感.在人文象征上,杏花作为仙、医、儒等人格身份的标志以及作为幸运之花的社会内容都显示了特定的历史机缘,其象征女性则重在小家碧玉朴素温柔的性格、气质.宋以来出现的"杏花村"、"杏花春雨江南"等组合意象,是杏花自然属性与社会历史发展长期激发酝酿的结果,积淀着社会生活和人文理想的深厚内涵,已成为具有广泛共鸣效应的审美文化符号,在文学内外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桓温取道三峡、进击成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有着非常显著的原型意义。桓温识八阵于鱼复并赋《八阵图》诗,开启了"八阵图"这一具有特殊文化蕴含的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世代书写;《世说新语》中,有关桓温三峡中黜免部属及见绝壁而叹的故事,则分别引发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关于"哀猿"、"峡险"两个文化原型的书写热潮。  相似文献   

17.
花作为原型意象,契合中华民族士人高雅敏感的文化心理,历朝历代深受诗人们的喜爱.新诗兴起,特别是上世纪40-70年代新诗朝着激进和直白的主流发展,“意象说”受到冲击,但花作为原型意象,并没有被扼杀,反而深受部分诗人的青睐,当代诗人蔡其矫就是其中之一.他养花、爱花、吟花,对花的挚爱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状态.他以花为意象表现美、爱和自由.蔡其矫诗歌以原型意象——花为载体,意象契合,神韵兼备,能旧象翻出新意,赋予花意象现代性意义,这是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月亮与中国文学有着与生俱来的缘份,以月入诗是文化积淀的自然表现.中国文人墨客对月亮有一种独特情感,在浩若烟海的诗词作品中,月亮意象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诗词使诗词增色,它被赋予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打上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印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和、中庸、含蓄的文化特质融为一体,进而演化出内涵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 ,关于林黛玉的话题就没有中断过。欣赏者有之 ,贬抑者亦有之。然而痴爱也好 ,憎恶也好 ,都从不同侧面证明了这一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因而对这个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本文试借助原型批评理论来深层挖掘林黛玉这一艺术典型的内涵 ,力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20.
论庄子之道的原型意象潘静本文拟从原型批评的视点切入,对庄子之道给生命带来生机的因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探究,旨在从新的视角对庄学道体进行审视。一、原型概念的构筑“原型”就是一个民族的典型情感体验的知觉方式。原型批评的奠基者、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