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亚五国内部及其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有密切的经贸关系。中亚与独联体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及中亚周边国家对中亚市场的激烈争夺、中国加入W TO给新疆外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亚国家日益增加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也影响到新疆与中亚诸国的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2.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是:(1)区别对待独联体国家,同时在市场经济与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重建和发展双边关系;(2)在次地区层面,重点经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同时继续发展俄白联盟国家和统一经济空间,抑制"古阿姆"集团;(3)在独联体框架下,发掘独联体在人文和抵御非传统安全威胁领域的合作潜力,发展在其他领域的多边合作。通过实施积极而务实的独联体政策,普京政府维护了俄罗斯的利益,保持了俄作为独联体一体化主导者的地位。未来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和俄主导的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俄罗斯仍将继续巩固和扩大以俄为首的独联体军事政治联盟,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本信息丰富、可读性强的小册子,它填补了当前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文献的空白。作者琼森(L.Jonson)指出,中亚各国目前正面对着一个地区和国际两方面的新的世界关系网。从地区角度来看,中亚各国正在加快彼此之间的合作进程,不仅组成了内部集团,同时也作为独联体的一种选择。这就给该地区国家面对其他国家提供了日益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与此同时,随着中亚国家通过引进外资、贸易多样化、扩建铁路和公路及加入更广泛的  相似文献   

4.
王彦  李凤艳 《国际论坛》2012,(3):13-18,79
随着苏联时代的终结,特别是北约东扩进程的加快,部分独联体国家表示了加入北约的意愿,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安全的影响力备受关注。对于俄罗斯还能否主导独联体地区安全,学术界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区域外大国对该地区安全的渗透,导致俄罗斯失去对独联体的控制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及其与独联体国家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仍能保障其有效影响独联体安全事务。本文从影响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安全影响力的分布结构、作用机制、限制性因素,回答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安全是否仍具有核心影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亚社会的“俄罗斯情结”始于俄罗斯的中亚殖民主义进程,是“俄罗斯化”政策的结果。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使得中亚社会的发展中增加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与情感因子,已成为影响中亚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共谋发展的“上海精神”及其实践活动,以及俄罗斯与中亚之间的各种一体化机制,是中亚人应对时代变革和地区共同问题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亚五国无疑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探讨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一体化水平如何,对于认识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对测度贸易一体化水平的四个指标:贸易依存度、贸易密集度、区域内贸易份额和双边贸易强度进行赋权,得到贸易一体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利用该方法分别对中国与中亚五国、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的贸易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比较,得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一体化水平在逐步上升,但相较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一体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结论;采用VAR模型、协整检验、IRF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对贸易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欧亚经济联盟是后苏联空间经济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国际组织,其发展一方面受益于成员国密切的经济联系、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各国政府推进联盟发展的战略方针、统一的历史及其语言和文化遗产等积极因素的促进;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联盟内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负面因素,以及西方阻止后苏联空间一体化、世界市场不稳定及西方对俄制裁、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威胁等外部因素的限制。未来,该联盟不会发展成政治联盟或新版本的苏联,同时也不会成为类似独联体的松散机构。它将沿着经济一体化道路前进,但其规模与功能的拓展有限,其一体化水平与深度将逊色于欧盟。  相似文献   

8.
中亚是俄罗斯阻止和遏制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北进的缓冲地带。保持与中亚的政治、经济、国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联系与交流是俄罗斯在中亚的核心利益,中亚地区是俄罗斯经济、安全空间的自然延伸,是俄罗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空间依托。因此,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独联体爆发"颜色革命"以来,原来沉寂多年的"古阿姆"又重新活跃起来,并且在2006年转变成为"古阿姆民主与发展组织"。在独联体一体化停滞不前的大背景下,"古阿姆"组织变身成为独联体地区一个非俄罗斯主导的地区组织。本文试图分析该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原因以及未来的走向,解读其对独联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普京担任俄罗斯国家总统为背景,浅析普京时期俄罗斯在中亚及里海区域的能源外交活动。中亚里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成为美国、欧盟及俄罗斯争相夺取的"心脏地带"。中亚里海沿岸主要国家历史上隶属于前苏联,虽然苏联解体后各国出现"去俄罗斯化"倾向,但普京执政后为了巩固独联体的团结与发展,在这一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能源外交活动,既满足了自己的能源需求,又促进了中亚里海沿岸国家的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增强,各国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进程加快,该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2.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早启动了亚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已逐步显现,主要体现为:促进东盟区内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推动了区域新的产业分工的发展与深化,使成员国的市场规模扩大,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专业化生产扩大,进而促进了区内投资的增长。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对区域内其他的一体化形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区域和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和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针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和“十一五”规划,文章提出把新疆作为单独的经济区,在正确定位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天山南坡次重心地带的重点发展实现全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颜色革命”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影响到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哈萨克斯坦却避免了重蹈覆辙,政治与经济的密不可分在中亚得到了又一次很好的诠释。尽管面临“颜色革命”的挑战,中亚国家目前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由于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国情不同,中国在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时应当区别对待,在发展贸易合作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发展产业合作,确定合作的优先重点领域,使双方合作真正从量变到质变。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动因、可行性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月1日南亚七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这一举动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下,东亚各国经济要发展、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组建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变得更为迫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动因、可行性及障碍的分析,对比借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模式,认为以"10+1"为主体、以"10+3"为框架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一带一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国家经济联系的研究是推进沿线国家合作相通的基础,基于 GIS 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一带一路”的空间可达性,进而引入引力模型,测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引力格局划分方法。研究认为,“一带一路”中国地区主要节点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通道”型空间特征;西安是“一带一路”起点地区的质心城市,承担了中国境内大部分区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国家及地区的联系,沈阳是东北地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区域特征明显,具有强经济联系的国家有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等,较强经济联系的国家基本为中亚区域国家,主要是蒙古、哈萨克斯坦、波兰等,欧洲区域的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经济联系强度,将“一带一路”经济带分为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中蒙俄、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纽带,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三大区域应该加强优势互补与贸易相通,打造城市群与重要节点城市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重商主义时期,西欧国家征战频繁。政府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是赚取足够的金钱来支撑军队,从而保障国家权力,加大领土扩张,反过来再扩展经济贸易,最终取得更多收入。这就要求国家在宏观上把富国战略与强国战略统一起来。在这种时代背景与战略要求下,一些西欧国家采取了经济与军事的一体性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考虑了军事方面的需要,达到经济发展和军事壮大两方面的目标。英国、法国等成功重商主义国家最初都灵活的运用此类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后来才走上了富强之路。通过研究重商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寻找隐含在其中的军事目的,从而阐述和论证经济政策和军事政策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至今越来越活跃。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其内在的动因和外在的依据。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选择。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必须分四步走,即第一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二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第三步:中日韩+俄罗斯自由贸易区;第四步: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而其中的必经路径是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是实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独立后的中亚五国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五国经济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其共同性的任务是解决前苏联时期形成的经济结构单一 化等问题。在改革中,国家干预比较明显,五国的改革明显形成了“两种类型两种模武”,但三大制约因素却是共同 的。为摆脱困境而建立的中亚经济共用体正在运作,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国际经贸秩序中的东亚方案,是对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能为区域产业链恢复、融合、繁荣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提供新动能。基于中日韩双边贸易、投资现状,结合RCEP中的具体条款,分析RCEP下中国、日本、韩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三国经贸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RCEP下中日韩三国货物贸易结合度高,关税减让力度大,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助推三国产业布局高度关联; 但是面临历史遗留问题、美国经济霸权的消极影响等诸多政治挑战。中日韩需要抓住RCEP签署的契机,利用RCEP的政策红利,扩大在贸易、服务、投资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以经贸合作方式化解政治分歧,增强互利互信,实现经济与政治的良性互动,提升三国社会总福祉水平,推动亚太区域向经济一体化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