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肖媛 《阴山学刊》2008,21(5):75-80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但是,又好又快发展将面临许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难题。基于发展伦理的视野,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我们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建议。只有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通过对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模式、空间结构与政府主导政策之间的互动性分析,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功能、结构、价值和演化特征,发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范式”。  相似文献   

2.
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产业资本转移加速推进,黄山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黄山作为徽商故里.依托独特的人文传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较强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而提出的重要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经济增长效益的提高,还要求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及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等。用发展来代替增长,是经济领域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从“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实现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理念更加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视角,立足于国民经济好与快的辩证关系,认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国民经济好与快是整体的、综合的、全域的、持续的,体现着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发展中主次矛盾地位变化后,解决矛盾方法的重大调整,体现着矛盾特殊性;好是国民经济质的规定性,快是国民经济量的规定性,又好又快是国民经济质和量的统一及质量互变规律的反映;国民经济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认识辩证运动规律,凸显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又好又快发展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解决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新农村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再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转变。运用集聚经济理论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应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落,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歙县农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基础支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永葆队伍活力;提升技术水平,打造核心优势;坚持科学统筹,提高管理水平。在当前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新形势、新目标下,钻井企业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打井的前提、途径和保障。钻井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又好又快打井,不断打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家国 《理论界》2007,(6):69-69,207
以“又好又快”指导未来经济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应把握好“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理念、新精神、新方针。统一思想,积极行动,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