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等中国问题,第一位的就是"中国道路"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 相似文献
2.
课程文化释义: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课程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本文从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课程文化和作为对象化的课程文化对其进行释义 ,前者关注课程的功能 ,着重讨论“能够怎样”的问题 ,后者关注课程的意义 ,着重讨论“实际怎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熟为人知,而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则鲜有人问.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哲学意蕴的前提性的元问题.本文从存在、历史和价值三个向度上给出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和理由,证明了它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广东社会科学》2018,(2)
本文试图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解读分享经济的形成以及分享经济的性质。本文认为,分享经济发源于对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的回应。它是试图在不牺牲私有产权的前提下去修正私有产权所导致的负外部性。因此,它具有折中和融合的特征。可以说,分享经济是市场和社会之间,经济与文化之间,或理性算计与价值规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的产物。它既不是纯粹的经济现象,也不是纯粹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市场和社会相互折中和融合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分享经济是一种折中主义、改良主义或改良运动。分享经济是福利体系和慈善捐赠之后的一种新形式的再分配形式。它从使用权分享着手,突破了福利和慈善的边际增长的瓶颈约束,成为一种有助于实现市场效率和分配正义相统一的生活风格型再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5.
瞭望周刊发表评论文章说。要倾力扶助弱势群体。这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共产党立党的宗旨;同时还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7.
海洋具有广袤性、流动性、边界模糊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海洋问题具有全球性。全球海洋治理不仅呈现主体多元性、客体多样性、机制复杂性等特点,而且其治理问题具有鲜明的多维度性、整体性、自组织性,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类型学分析框架加以研究。从地域范围、物理空间、管辖权及领域议题等维度对复杂多样的海洋治理问题梳理与分析,可揭示全球海洋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局部海洋与整体海洋、国家海洋利益与全球海洋共同利益,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安全以及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的关系。实现全球海洋善治,正确处理好人海关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才是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面对全球化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大变革时代 ,各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找一种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新的治理形式 ,以便在经济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并让社会获得有质量的持续增长。治理理论正成为回应这一变革的强势政治理论话语 ,支持这一话语体系的价值观和以之相一致的知识文本 ,修正了主流政治学的统治理论 ,并在全球范围引起政治家、学者以及官员、实业家的共识。立于中国公共管理实际、理解治理理论时 ,我们深感治理理论对重构中国民主政治知识体系 ,寻求善治的制度平台 ,转换公共政策制定模式 ,摆脱市场化进程中公共管理的低效甚至多方面的失败 ,在理论和运作上均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按照可视化程度和可变化程度可以把企业分成精神、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分别指向这三个层面的知识可称之为理念性知识、协调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这三种类型的知识与企业三个层面之间的作用关系存在着差异;在企业的不同层级上不同类型知识的分布是不同的,这使不同管理层级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三种类型的知识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决定、适配和支撑的作用,三者是企业创新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层面率先推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走的是一条增量改革的道路,有其相应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共存的现实表明,当前亟需超越既有的理论构建,深入学习体会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走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的二分,从改革的领域、层面和过程出发,着力考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问题。提出均量改革,在理论上是对改革全新而深刻的把握,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均量改革进程中实现学习型政党转型。作为一种系统的改革模式和路径,均量改革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从注重边界厘定到平衡耦合;从注重物质增益到权利赋予;从注重自上而下到上下共进。 相似文献
11.
12.
程树铭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3):52-53
本文认为,除了语法著作普遍提到的兼语短语中的兼语之外,还有一种存在于某种复杂的偏正式动词短语中的兼语.两种兼语有同有异,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含有兼语成分的偏正式动词短语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无法为构建强国家与强社会关系模型提供理论说明,也难以解释在我国某些地方业已存在的国家与社会双强发展的实践。“中央、地方、民众”的三层分析法正是在对国家与社会双强发展的解释及为双强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方面,深化了“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是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研究者从不同侧面揭示自主学习现象,提出了多种概念,这就导致自主学习概念存在混淆和争议。文章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从自主学习认识过程的视角出发,依据其发展逻辑,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整合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学习态度的多维度概念框架;分析出任务控制、交往行动、认知与元认知、自我效能、内部动机、批判性反思和学习态度为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5.
人类安全的本体论
人类灭绝的风险是100%,您和我将会死亡的风险也是100%。存与灭、生与死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绝对事实。生存与生活只是稍纵即逝的机会,而灭绝与死亡则是我们永恒的宿命。 相似文献
16.
17.
衣保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
清代旗地制度的演变,表现为私有化与公产化两种相悖的历史运动。前者反映了社会经济自身运作的必然规律,而后者则反映了清政府对封建经济关系的调节和制约。清代东北旗地的公产化主要表现为清政府将部分私有旗地入官征租,设立各种公产旗地,推行八旗官兵职田制,实施京旗移屯政策。通过实施这些旗地“补强”措施,使部分旗地出现公产化趋势,旗地国有”性质得以强化。但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旗地私有化问题。不久以后,这些“公产”旗地也出现了私有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五维中国",即"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方案""中国话语",根源于中国发展经验的"溢出效应",是对当代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一种学术性解释框架;"五维中国",发端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四个自信"的科学论断,是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理念概括和话语框架。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的文艺思想和审美意识是浸染、吸纳了丰富的西方文学的养分的,但他的创作和文论在总体上是典型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他晚年论文特别强调“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这两个“回到”中是不言而喻地饱含着对民间文化和民众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的认同、赞美、传承及发扬光大的意思在内的, 相似文献
20.
主流经济学企业理论过分关注企业的经济性,忽视了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本文认为,企业的本质在于组织与协调分工协作,企业是基于管理能力的分工协作组织,其存在的目的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