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来信     
我是《中外书摘》的老读者,至今完整保存着订阅了15年的《中外书摘》一经常睡前翻阅,阅读它是一种文化享受。它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今年,我已76岁,每日浏览internet,读书,写笔记,记日记。退休生活非常快乐、健康,我觉得这得益于读书。  相似文献   

2.
来信     
提两个建议,仅供参考,可否对大家不太熟悉的作者,用两三句活作个简介;另外增加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来信     
何进 《中外书摘》2011,(11):96-96
我是贵刊的长期读者。我钟爱《中外书摘》,它是我的享受。阅读它不仅是一种消遣,也是学习和感悟。它是自我患了严重的眼疾之后,仍然保留的唯一的一本杂志。来了,迫不及待地看,忘了眼睛要保护。我曾向好友推荐它,也传阅给他人看。我愿意让更多人来认识它。  相似文献   

4.
来信     
一直以来.《中外书摘》就是我家的案头读物,我的很多朋友也越来越喜爱她。她为我们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可以观望那么多的美丽景色;她为我们开了一扇门,引我们走在快乐阅读的路上。  相似文献   

5.
马美著 《老年人》2009,(10):38-38
晚清时期,湖南人才辈出,不仅有曾国藩、左宗棠等中兴名臣,同时还有一些国家级的著名学者。其中有位被称为“长沙阁老,季清巨儒,著书满家,门庭广大”的巨儒,他就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王氏名满天下,也饱受非议,是个一言难尽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6.
来信     
王人博 《中外书摘》2014,(2):112-112
迟克明吉林我从金融部门退休八年了,坚持订阅《中外书摘》。 阅读贵刊给我增加了许多知识和乐趣。特别是“人物”“视界”“往事”“万象”等栏目我特别喜欢。一生从事农林金融工作知识面很窄,退休后有时间阅读贵刊和其他书刊,使我重新了解了世界。贵刊介绍了许多中外书籍中的人物和历史大事,了解了很多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1,(6):92-92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沈志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版,定价:78.00元 撰写者包括杨奎松、沈志华、李丹慧、牛军等中苏关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大量使用历史资料,探讨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曲折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外书摘》2011,(5):85-85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对胡耀邦关于中国改革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从回顾历史、反思历史的角度.为“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贺伟 《炎黄世界》2013,(2):65-67
自古以来,曾有无数名人学士在庐山上留下了足迹和遗韵。其中有一块刻于600年前的诗刻,竟然一连引起了中国历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关注和某些活动,而且这些行动又反映了当时的某些重要的政治动向,值后人回忆与深思。他们是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民国政要汪精卫和毛泽东主席秘书田家英。  相似文献   

10.
刘世河 《当代老年》2014,(10):16-17
108岁高龄的著名学者周有光,一生学识渊博,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晚年又从事文化研究并接连推出新著。百岁尚著新书,不能说后无来者,却绝对算得上前无古人。然而,周有光最让世人羡慕和佩服的,还是他堪称完美的婚姻以及他对恋爱及婚娴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周有光一生的爱情,只和一个叫张允和的女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焦点·人物     
《老人天地》2014,(10):9-9
“我错了”——9月9日晚,著名学者、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去世。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其家风。汤一介曾提出中西方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近年来致力于《儒藏》典籍的编纂,先后创立中国文化书院和北大儒学院。汤一介教授“文革”中曾参加过中央“文革”小组写作班子“梁效”,他在晚年从没有回避这段历史,78岁高龄时依然还在为那段历史道歉。(相关报道见本期第17页)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四月下旬,台湾著名学者、教育家侯墙博士的骨灰由其在海外的子女陪护,从台北运抵内蒙古土右旗双龙镇,与在那里长眠地下多年的元配夫人李银登合葬。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相似文献   

13.
与过去100多年里绝大部分的叱咤风云的中国著名学者不同,陈寅恪是一个纯粹的学院派知识分子。生存于那段天崩地裂的动荡年代,他的一生却自始至终与政治毫无关涉。陈寅恪本人至为敬仰的“师友”王国维算得上是一位象牙塔里的纯学术大师了,但在那样的时代,就连王国维都发表过一些评论现实的文章,而陈寅恪却从未留下过这方面的只言片语。根据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甚至在私人场合他也很少就现实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4.
贺伟 《老人世界》2008,(11):16-17
1928年4月,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在认真考证了庐山的历史、文化之后指出,庐山代表中国文化的三大趋势,其中第三大趋势,就是以别墅林立的牯岭山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金庸 《金色年华》2009,(10):60-60
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我最喜欢哪些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其实中国历史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也没皇位争夺问题,也没做过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一生舒舒服服当个太平皇帝,还为中国建立很大的版图,荣华富贵至死,也没什么家庭悲剧,这个人生是很圆满的。  相似文献   

16.
2002年8月,清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戴逸受命担任编委会主任,时年76岁。他为了修清史奋斗了大半辈子,并曾三次与其擦肩而过,而今梦想成真,岂不扼腕赞叹!他说:“能够为此尽绵薄之力,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吾愿足矣!”  相似文献   

17.
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当今教育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然而,高中教育面临生源质量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施立松 《老年世界》2013,(15):13-14
六岁时,她作为陪嫁,跟随时任京兆公李朝威的掌上明珠李惠仙嫁到梁家。风华正茂、才气纵横的梁启超嫌她的名字王来喜太恶俗,随口改成王桂荃。她聪明勤快,识大体,深得主人欢心。18岁时,在女主人李惠仙的主张下,她和梁启超圆了房。但梁启超是晚清政治名流、著名学者,当年,他和谭嗣同一起创办“一夫一妻世界会”,他不能食言,因此,连小妾的名分,他都无法给她。  相似文献   

19.
汕头旧城是近代中国城市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中西兼备、规模适中、功能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街区之一。通过分析汕头旧城的建设历程、港口发展、城区规划与特点,提出从区域整体发展角度建立整体的汕头旧城区域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当代老年》杂志一直是非常贴近离退休干部的实际需求、深受老年朋友喜爱的好刊物。其栏目设置别具匠心,编者、读者心心相连、心心相印,事事触及人物内心,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刊物内容十分丰富,其蕴含的丰富知识使刊物可读性强,教益性大,许多典型事迹非常感人,读后使人灵魂受震憾,心灵受洗礼。因而被老年朋友奉为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