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贸易自由化是增加还是减轻了贫困?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构造一个联立方程组模型,利用中国的省际数据来分析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数据回归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内陆地区贫困人口收入提高的边际作用更大;反事实估计显示出沿海地区由于参与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远大于内陆地区,因而沿海地区的省市贫困人口收入有大幅的提高,而内陆地区贫困人口收入提高幅度不大,有些省市甚至还出现了下降;通过引入交互项,本文进一步发现贸易自由化通过经济增长对减轻贫困的影响随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法是自由贸易的产物。由于贸易的自由化,出现了作为安全阀制度之一的反倾销立法;而正是有了反倾销法保护国内民族工业,各国政府才敢进一步推动贸易的自由化。反倾销法就是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的混合体,正是在“自由”与“保护”这一矛盾体中,国际反倾销法才逐步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3.
梁伟锋 《经营管理者》2009,(23):218-218
国家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也作为一种信念,只要国家界限存在,它将长期存在。美国国家主义倾向发展与基于国家主义的贸易保护实践验证了贸易保护存在的客观性。在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下,需要警惕华丽外衣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相似文献   

4.
祝树金  张谦  李江  钟腾龙 《管理世界》2023,(12):1-19+37+20-22
伴随着数字全球化的快速演进,数字产品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促进数字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全球数字治理规则的关键性议题。本文围绕数字产品的内在特性,构建寡头竞争模型考察数字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应,并将关税影响数字产品贸易福利的作用机制分解为质量效应、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3个方面;进一步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信息技术协议》(ITA)扩表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全球166个国家或地区2010~2018年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机制检验。研究结果表明,ITA扩表政策使成员国相对于非成员国数字产品的贸易福利变化要高出20.1%,尤其是使信息通信(ICT)产品的贸易福利变化高出非ICT产品15.1%,表明ITA扩表政策能够在国家和产品层面显著改善数字产品的贸易福利。渠道机制分析表明,质量升级有利于提升贸易福利,竞争效应倾向于降低贸易福利,而溢出效应的影响则取决于关税水平的高低。同时,这3种机制均有助于增强关税变化对贸易福利的边际影响,最终使得贸易福利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在政策层面上,应关注数字产品的溢出特性,协调不同政策的作用效果,打造公平开放共赢的数字贸易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世界经济活动已经超越了一国的界限,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如今促进贸易自由化早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目标,但是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行为也在全球各地频频上演,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据此相继完善本国立法以及采取相应措施。通过研究比较国外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立法,维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中份额自1995年不断下降,深入而广泛的贸易自由化也发生在这一时期。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贸易企业1998~2007年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我们将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的迅速下调视为一次自然实验,用倍差法进行实证回归。实证结果显示,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过程通过降低资本品成本、中间投入品价格和技术引进的成本,显著降低了企业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企业面临的关税水平下降幅度越大,其劳动收入份额减少越多。在考虑了序列相关性、同趋势假设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7.
《决策与信息》2009,(8):24-25
在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上,中外代表就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能源环境危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与责任等当前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刊峰会报道组对其中主要观点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简化和协调货物在国际贸易各项中所涉及的各种程序,已成为国际社会在货物跨境贸易中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贸易便利化就是旨在减少和统一市场进入的繁琐程序,为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而对传统的货物通关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从WTO多哈回合谈判的议题内容出发,分析贸易便利化给全球经济流动所带来的益处,总结我国海关部门在实施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工作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臣  孙伟 《管理学报》2006,3(5):586-590
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对一国福利情况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比了中外知识产权的组成结构,并运用贸易专门化指数定量分析了我国的专利使用和特许情况,分析了贸易中知识产权矛盾存在的必然性及其成因,并得出了大力提高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使之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相协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SPS协定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是贸易与环境相互渗透的结果,并且与人权的国际保护相一致.促进贸易的自由化是各国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本文用实例分析了限制贸易自由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并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贸易自由化不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欧洲共同体近几十年的漫长成长过程中,竞争政策一直是共同体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纵观欧盟的发展历史,其统一的竞争政策在规范各国市场准入与贸易行为、促进这一地区经济与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协定)是APEC框架下推进高标准贸易自由化的实践。TPP的内容广泛,涵盖诸多领域,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等特征。其存在对我国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绿色贸易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中国的绿色贸易发展趋势已经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发展,而CDM的开展与实施恰巧迎合了这种趋势,加强环保,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中国利用CDM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必要性进行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美国、澳大利亚联合"服务贸易挚友"(Really Good Friends of Services,RGF)在WTO外发起了《服务贸易协定》(Trade in Services Agreement,Ti SA)谈判,至今已进行了9轮实质性会谈。Ti SA谈判中美国正是以与澳、韩签署的FTAs为范本提出了其对电子商务的主张,突显了美国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决心;而欧盟、加拿大等国秉持其在多哈回合谈判及FTAs谈判中所持的立场,且就涉及电子商务重要部分的视听服务类贸易所主张的"文化例外"原则并未见有任何松动迹象。  相似文献   

15.
CEPA对安徽的影响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非 《决策》2004,(5):40-42
CEPA[即《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是一项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在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及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广泛领域,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协议。CEPA的实施对于加强安徽与香港、澳门的经贸联系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安徽应积极应对,发掘和把握这一机遇。  相似文献   

16.
进口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会怎样影响企业内销与出口的决定?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数据,发现企业面临的中间品关税的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强度,即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更低的关税使得企业可以使用更多品种的进口中间品,这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利润,降低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门槛,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出口品的部门能够更有效率地使用进口投入品,其进口成本的下降就促进了生产出口品部门的扩张。我们不仅建立了理论模型解释此现象,同时还运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和海关全样本自2000~2006年的海量微观面板数据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实证分析。大量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在进口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自由化进程中确定了各成员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我国单边行动计划在自由化问题上做出了承诺。中国既要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又在实施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制定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对外经贸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WTO的基本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科学文摘》2000,(10):13-14
贸易自由化 所谓贸易自由化就是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三个方面去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对广西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美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中美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1)在此期间中美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高达0.7957,以MIIT指数(即"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的中美服务贸易的增长是产业内贸易型的。(2)分部门看,"客运服务"、"旅游"、"其他运输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但"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商务服务、专业服务和技术服务"、"建筑工程咨询服务"以及"专利权利和特许费"等部门或项目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最低;产业内贸易水平上升明显的服务部门较少。(3)同时期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与MIIT指数正相关,表明对于具有相对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服务部门来说,其服务贸易的增长也是产业内贸易型的。(4)以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表示的中美两国需求结构的差异程度与两国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负相关;两国的双向FDI规模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和经济自由度差异以及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密集度分别与两国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正相关。两国在市场规模以及经济自由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并未妨碍两国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在影响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各因素中,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