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催生了法治、竞争等新观念,更新了对自由、平等、人权、以人为本等观念的认识.这些观念的重塑和确立,唤醒了人们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了人们通过政治参与等方式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催生了法治、竞争等新观念,更新了对自由、平等、人权、以人为本等观念的认识。这些观念的重塑和确立,唤醒了人们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了人们通过政治参与等方式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发展民主,可借鉴一些西方的民主理论。公民社会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中介,而协商民主则充当了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工具,民主政治就是两者的契合点所在。从公民社会的视角看,民主政治是公民本位的回归;从协商理论的视角看,民主政治是保障政策合法性的根本制度,两个理论对政治的挑战,决定了民主的必要性。为了实现民主政治多向度的"前进",成熟的市民社会是必须和健全的协商民主相结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实践特征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效能逻辑、话语逻辑与系统逻辑的辩证统一。它在总结历史规律、发展民主理论过程中孕育;在人民民主实践、提升民主效能中发展;在立足系统思维、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中升华。  相似文献   

5.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是伴随我国周代的政治文化之发展而产生与发展的.西周的宗法伦理,包括血缘的"亲亲"之情,以及因血缘而展开的宗法体制.孔子、孟子、荀子的伦理思想正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的体系,围绕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变化而产生,并前后相继,三者内在的逻辑关系即是由"亲亲而爱私"发展为"仁仁而尚贤",再发展为"贵贵而尊官".  相似文献   

6.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新发展理念源于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深切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实践的总结升华,与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发展理念既一脉相承又有重大创新。新发展理念分别着眼于发展的动力、方式、方向、环境、目的,着重解决发展的革命性问题、系统性问题、永续性问题、联动性问题、公平性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其政治纲领,但是三民主义不能解释这场革命的全部.在三民主义背后,在革命派的思想深处,还有一整套隐而不显却更具决定意义的价值观念或思维体系,这其中就包括进步主义、共和主义、激进主义.它们构成了辛亥革命的内在逻辑,型塑了辛亥革命的基本形态,左右了辛亥革命的走向和结局.  相似文献   

8.
9.
民主及其运行内含着多重矛盾,既存在本体与程序的矛盾,又存在多数与少数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不能无视或取消民主的内在矛盾,而必须使之在观念上得到深悟和破解,从而才能在实践中寻找自身特定的存在方式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制度化建设为基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表征的协同治理过程,其中,民主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模式,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在协商民主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主体上遵循"党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相结合的逻辑;在治理过程上遵循"法治化治理与民主协商治理"相结合的逻辑;在治理评估上遵循"效率化增益与公平性分享"相结合的逻辑。沿着以上三重逻辑,以参与式协商为内容、以制度化协商为方向、以效能型协商为旨归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所谓民主的逻辑是指现代民主发展的基本规律。民主的一般逻辑就是民主的一般发展规律,指民主与行政管理权力之间的相互将对方纳入自己的运行框架中的博弈。现代民主的历史逻辑就是现代民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规律,指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民主作为竞争性的最高政治权力再分配的工具及其必然产生的外部效应。用民主的一般逻辑和现代民主的历史逻辑来审视近代以来中国民主发展的历程,能够为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尔晚年所提出的生活世界概念引起了哲学家们广泛的关注,他们先后从不同的立场对其进行了阐释和改造,使其理论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在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许茨、哈贝马斯等人的贡献尤其突出.尽管他们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但都不否定它是一种视域性的存在,这正是生活世界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传统世界观祛魅后的哲学家们为人类生活寻求新视域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14.
生态文明所指涉的对象或客体是由人类、社会、环境、自然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生态文明中的"生态"意味着人类—环境—自然三者相互关系中自然界的本源性和优先性,而其中的"文明"则意指人对社会—环境—自然之间内在关系的观念把握,以及对人类—社会—环境之间价值关系的实践建构。生态文明的内在逻辑包含着不可或缺且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对生态系统及其运动的自在的和必然的规律的观念把握,对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社会建构,以及对人类—社会—环境之间新型价值关系的实践解读。  相似文献   

15.
孙兵 《东岳论丛》2012,33(5):91-95
作为基督教哲学古典、现代哲学的代表,士林哲学与新士林哲学一以贯之于对形而上学的建立与回护.士林哲学形上学分为“知识论”、“本体论”、“因论”三部分,由“万物之有”的实在性,论证“绝对之有”的实在性.新士林哲学的代表罗光哲学,则在传统形上学基础上,以“存有”为路径,进一步打通了个体与至上神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学角度去看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就会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的生态发展逻辑.逻辑的第一步确立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整体的生态自然观;第二步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和干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具有反自然性;第三步是走向生产者联合的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唯物辩证法对于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理论是历史理性的体现,反思的历史对象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破除的思维定势是斯大林的形而上学.“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构邓小平理论的基础范畴,也是逻辑起点.它不仅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而且这一范畴所内涵的矛盾,包含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矛盾的萌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这一逻辑的多向度、全方位的系统展开,体现了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科学把握.这一理论的特征是:以创造性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充满自觉的矛盾意识;认识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常艰巨性,党的高度集权成为必要;夺取政权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使这一体制得以强化,民主始终难以成为现实中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而商品经济内在的主体的平等、独立属性成为民主发育、生长的前提,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科技的进步,权力日益向社会转移,人们有信心、有能力,也应当更多地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从而构成党内民主发展的现实的基础,在国际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又是一种历史必然。为此,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发展党内民主以顺应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9.
周志武  高剑平 《兰州学刊》2006,9(9):110-113,134
民主政治从其萌芽到发展成为今天的一种较为完善的、成熟的国家制度,是人类文明在政治领域的充分体现。本文试从民主实现形式的角度考察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古希腊时期的“参与型”直接民主制度,到资本主义时期的“立宪主义”代议民主制度,直至今天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必然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与中国梦的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梦本质的民主阐释,遵循着中国梦的基本逻辑。具体而言,全链条的民主为民族振兴提供崭新的民主形态,全方位的民主为国家富强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全覆盖的民主为人民幸福提供真实的政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形成和实践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力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中,其发展仍将遵循着中国梦的发展逻辑,立足中国发展国情,满足人民现实需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民主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治理的高效能提升,汇聚起中华民族的新时代共识奋进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