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N Ning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
作为洪深代表作《农村三部曲》之一的《青龙潭》,由于极左思想的影响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被贬抑的地位,不能和前两部相提并论。但实际上《青龙潭》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村落后的根源,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镜像写照。 相似文献
2.
于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2):96-100
创刊于1911年9月的《青鞜》是日本最早依靠女性自身力量创办的女性杂志,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的涌起,《青鞜》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改变了《青鞜》以往没有记忆的历史。《战祸》是《青鞜》发表的唯一一篇反战作品,从女性视角出发揭示出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表达了女性内心渴望和平、呼吁永无战争的强烈愿望。《战祸》为《青鞜》所作的贡献,也是为世界和平事业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肖霞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5):96-101
在明治末年、大正初期的日本社会,活跃着一批不畏世俗、勇于抗争的女性,她们创建女性团体——"青鞜社",发行女性文学杂志《青鞜》,用笔书写自己的心理欲求,表达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反抗精神,奠定了日本第一波女性解放运动的基础。她们的文学作品尽管不够成熟,但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品不同,多表现女性的不满与抗争,是了解日本近代社会、研究日本近代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冯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19-221
《青琐高议》是北宋中、后叶著名的文言小说集,受空前繁荣的市民文化影响,其“庞杂”的内容明显地开 始趋向于世俗化,标志着其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朱燕青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
南宋政治家史浩曾任昌国盐监,撰有《昌国保塯青词》、《昌国保塯道场疏》,组织开展盐业生产的祈福活动,此两篇文章的题目都是以保塯作为主题,说明塯在古代盐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盐业史上的祈晴文,史浩非常辩证地看待晴雨关系对盐业、农业的影响,祈祷盐业生产的丰收。文章从宋代舟山盐业生产习俗和宗教文化等角度对这两篇疏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北宋文言小说集《青琐高议》所收146篇作品中有16篇是帝王题材的故事。与前代同类作品相比,这些故事的叙事重心由政治劝诫转向了娱乐媚俗,创作方法由纠缠于正史跃进到恣意虚构,语言风格由含蓄蕴藉变为朴野直露。造成宋代帝王故事世俗化转变的原因是:五代以降帝王权威的严重下降、创作主体社会地位与接受主体审美旨趣的变迁、话本小说审美趣味对传奇小说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张海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62-167
在曹禺的剧作《日出》中,作者塑造人物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关注每个人物的命运,而是更加关注由一个个人物构成的一种社会形态;他着力展现的不是人物命运的纵向发展过程,而是社会世态的横向展览过程。作者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塑造了一组社会群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特定的中国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现实,呼唤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的诞生。本文从这个角度切入,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剧作中不同人物形象的个性和共性特征,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8.
任蜜林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6):38-43
“青昏”一词出自《太一生水》,目前对其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读作“请问”,一种认为是“道之名”。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然从上下文来看,“青昏”应与“土”为地名、“气”为天名相类,它应指“道(太一)”的名。其含义应为“情昏”,分别代表了“道(太一)”的有、无之双重特征。这与先秦道家关于“道”的特征的论述有着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10.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龙潭大峡谷,是一条由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的深切峡谷,全长12公里。这里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谷内遍布奇石秀水,云蒸霞蔚,悬崖绝壁激流飞溅。因远古地质崩塌所形成的山崩地裂奇观国内罕见,不同时期的流水切割、旋蚀,磨痕十分清晰。如今,龙潭大峡谷是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A级景区,享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和"黄河山水画廊"等美名。 相似文献
11.
《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从这部作品开始,村上小说由前期所关注的内心世界转为更开阔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奇鸟行状录》的三个核心意象——棒球棍、青痣和井,与作品抗击暴力的主题相挂钩,最后回到日本现代社会中不断传承的暴力体系的分析,以及作品对于侵华战争责任的反思,讨论作者通过这三个意象所要表达的主题:抗击暴力、铭记历史、反思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12.
"田汉体风格"大体上是指"波希米亚式流浪、漂泊的罗曼司"。无论是剧本的构思特色、主体风格还是具体的创作手段,田汉后期剧作的巅峰之作《关汉卿》都典型地体现了田汉体戏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从《一报还一报》看莎翁剧作与《圣经》之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的创作时间与《詹姆士王钦定本圣经》的编纂时期不谋而合。这出戏剧代表了人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圣经》的新时尚。文艺复兴时代倡导的人性与传统的神性之间的矛盾在莎翁剧作中普遍有所反映,而《一报还一报》尤其贯穿着《圣经》教义与尘世现实的种种冲突。无论是在情节发展上,还是主题思想与措辞用语上,该剧都与《圣经》有着难解难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唐海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1):24-29
创刊于1932年4月,由潘孑农、汪锡鹏、徐苏灵共同主编的《矛盾》刊发了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其中洪深对现代电影的一篇评论,以及徐迟、李金发创作的部分现代派诗歌,都未收入三人的单行本、文集、选集和全集之中。这些佚作有的堪称佳品,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史料价值,对更全面地研究三位作家的创作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丑对照原则是法国作家雨果提出的一种美学思想。以美丑对照原则观徐志摩与陆小曼合作的一部戏剧,也是徐志摩创作的唯一一部戏剧《卞昆冈》,可以看出,徐志摩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美与丑的对照。首先表现在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上,具体体现在卞昆冈外在的强壮与内在的懦弱之对照、李七妹表面上的贤良与暗地里的毒辣之对照;同时还表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美与丑对照,具体体现在卞昆冈对爱情的执着与李七妹对感情的放纵、严老敢的正义与搴七妹和尤桂生的邪恶、阿明的善良与李七妹和尤桂生的歹毒的鲜明对照上。 相似文献
16.
17.
试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女性题材写作——兼论《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127-131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题材作品,应为建安曹丕、徐干同类题材之后的作品,写作时间应在曹丕登基的黄初之后。《青青河畔草》应为曹植所作,曹植后期的女性题材写作与古诗十九首相一致的特点是凝练、抒情,实现了由男子视角客观摹写到女性视角主观抒情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谢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6-11
以庞德音象、形象、义象理论为依据,结合《青青河畔草》中文原诗及费诺罗萨笔记逐句分析庞德《神州集》之《青青河畔草》译诗,可见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以语势为尚的翻译特点:1.讲究音韵,以元韵为主,通过音韵取势;2.讲究节奏,以单音节词为主,节奏随情感而变,通过节奏取势;3.捕捉意象,以整体美学效果为尚,通过漩涡取势;4.增加动词,变静态意象为动态意象,通过动态意象取势;5.讲究变化,词语位置变动不居,通过词语的位移取势;6.注重意境,追求原诗整体美学效果,通过隐含意义取势。 相似文献
19.
赵心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
<红旗歌>剧作文本,作为解放区文学的红色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鲁煤创作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学史影响;同时,<红旗歌>的创作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内含红色经典生成过程研究的学术价值.围绕<红旗歌>文本及其相关史料的文学阅读,可以学术地认识周扬文艺政策思想与胡风文艺美学思想互补共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宜蓬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6)
蜀道申遗,已经提上日程。蜀道的保护和研究,逐渐为社会所关注。陇蜀古道的历史价值,也日益为学界所发现。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政协倡议举办陇蜀古道——青泥道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体现了开展地域文化建设的眼光和志向。《论文集》所录论文,其学术视野、学术方法、学术观点,都有很多创获,对于推动蜀道尤其是陇蜀古道——青泥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