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探讨人之生命本真的问题时,必须联系到人之“生”与“死”两个方面,所以,虽然每个人之人生都显现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一维性的流逝,但却内含三重性:一是生理性血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精神性超越生命,此之谓生命本真。人们只有真正意识到并自觉地从生命的三重性出发安排人生,才能引伸出正确的生命意识,拥有合理的生活态度,减少人生中的痛苦而获得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说:“生命在于运动。”的确,生命在于运动。同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而我也有一项我喜欢的体育运动,那就是:“足球。”  相似文献   

3.
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命活动,它根源于人的生命活动,起源于人的审美需要。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的发展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并以审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把人的发展实现为一种为满足审美需要而存在的自由自觉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必须矫正漠视生命的异化现象,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发挥化育生命的育人功能。教育要实现化育生命的价值和育人功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生命意识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生命的体验,是教师对教育事实的反映,是教师对生命的意向性活动,是教师对教育与生命关系的感知与体悟。增强生命意识有助于教师成长为具有自主性和较高生命境界的卓越教师,有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觉知生命、关怀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教师生命意识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拓宽了对教师及其教育实践的认识,同时也确立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实践起点。教师的生命意识结构包括“教师自我”“我思”和“我思对象”。教育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活动,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克服教育的异化,回归教育原点,需要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教育叙事是融入教师自身体验而唤醒生命意识的一种方法。教师的反思性写作是增强教师生命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理性人,每一位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世界中会与他者打交道,其生命活动就是实施教育的过程,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绽放生命的光彩以及寻找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首先是一种动物 ,可是人类已经忘记了它 ,而动物永远不会认为人不是一种动物。只不过在动物的眼中 ,人已经变成了一种与所有动物都有极大不同的怪异物种。它的种种怪异的特点 ,使人远离了作为生命的动物群体 ,远离着生命的本性。尽管经历了种种血雨腥风 ,生命世界仍然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 ,而到今天 ,人与生命世界的远离 ,却成为导致生命世界毁灭的最大的祸患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来看,人有双重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人和动物都具有“种生命”,而“类生命”则为人所独有。只有从实践和人的双重生命观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性,理解人之为人、特别是人区别于动物那种特殊的本质和奥秘。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安身立命和如何对待生命的根本问题。所以,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的信仰问题,这是每个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命美学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生命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在于人除了有低层次的动物式的快感外,还有高层次的美感;二是人的生命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是物质性的生命与精神性的生命的高度统一;三是生命的自由境界是共产主义,它是对群体生命即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天堂。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应以知识、技能介绍为主,而应以价值观引领为主。其中,在充分考虑大学生已有的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引领大学生对人的生命进行全面、系统、根本性的认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内容。这种对人的生命的认识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融合起来,用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方法认识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这种认识会引领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的生命是身、心、灵的结合,进而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人的生命色彩在于责任和意义的融入。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命是一种体验的存在。人只有通过自我感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体验,生命才是存在的、真实的、可规定的。偶然性是人自然生命的第一体验,苦涩是人不可逃避的生命自然存在形式的体验,而亢奋体验却能使人的生命获得生存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于生命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成长,针对现代社会普遍的颓废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侵蚀,生命教育应该有三重境界与目标:最低层次是反对颓废主义、珍爱生命;第二层次是反对功利主义、丰盈生命;更高层次是反对个人主义、超越生命.人对"生命"的体悟是这样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也应是针对不同的生命成长需求而层层递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尼采站在反对基督教和自柏拉图以来的欧洲哲学传统的立场上,反对信仰永恒的上帝,以永恒回归对终末提出说明。他认为在人生的回归中,后来的生命与已有过的生命在内容上一致,是已有过的生命的完全重复,再来的生命不是一种新生命或更好的生命或相同的生命,而是这一致而同己的生命的重新再来。他重视人本身的价值,以权力意志肯定“我能”而否定“顺从上帝”,以永恒回归强调生命的独特性,以彻底的虚无激励人追求成为生命的强者,从而揭开人生真相。  相似文献   

13.
生命问题是狄尔泰一生思考的核心问题.他认为生命是一种人文现象,强调生命的历史性和目的性,主张生命以体验为基础,并分析了生命的表达方式.而生命是当前教育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提升和完善人的生命.因此,重释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思想自然会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起动画片,让人倍感轻松、美好而不乏诙谐幽默,然而,动画大师宫崎骏以敏锐而独到的眼光,丰富而深沉的情感将观众带入别样的世界:直至人的内心深处,引人关注自我,感受自我,探寻自我,注意生命情感的生成与张扬,使个我生命更加丰盈,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从中外教育发展改革模式来看,教育特别重视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了人是教育对象。人首先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本身的教育。在人生命存在的基础上,从人及人生命的特征出发,揭示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生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周国平 《社区》2003,(14):1-1
一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我把这类享受称作对生命本身的享受。二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的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 现代人享受的花样愈来愈多了。但是,我深信人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三 有钱又有闲当然幸运,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宁做有闲的穷人,不做有钱的忙人。我爱闲适胜于爱金钱。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有人说:“用钱可以买时间。”这话当然不错。但是,如果大前提是“时间就是金钱”,买得的时间又追加为获取更多金钱的资本,则一生劳碌便永无终时。 所以,应当改变大前提: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而生命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相似文献   

17.
论生命价值的道德支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完美结合。道德是生命提升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无论从中国传统生命理论还是西方生命哲学,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学说中,我们都能看到生命价值与道德的密切关系。道德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可是,漠视生命的教育,将这种潜能压抑得越来越少;而生命教育,则为这种潜能的喷薄而出开启了一个活力通道,让生命展示了其应有的精彩。但是,生命教育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与发展生命的过程中,还要继续升华。生命不只是人,还有动物与植物,还有宇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而如果只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对宇宙生命置若罔闻的话,大宇宙就会给小宇宙一个无声的回击。所以,从以人为本到以宇宙为本,将是未来生命教育的一个新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所谓"心性流淌"指的是言语生命主体源自内在精神需求的本真、本性、本我的言说。有别于由外在环境所迫而进行的被动式的言语表现,它是一种心灵的敞开、生命的自觉、走向自我实现的言语倾吐。在现实作文教学的困境中,"心性流淌"在激发孩子的生命言说的欲求,呵护孩子的言语意识、言语才情、言语智慧,进一步培植孩子生命言说的抱负与信念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一种有利于激活孩子言语生命的写作教学的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人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生存而活着的人,另一种是为生活而活着的人。为生存而活着的人是为了能够保存生命而在社会中维系着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一种为了能够延续生命而存在的人。例如:建筑工地上的小工,走街串巷的小贩,流浪街头的乞丐,在风雨中飘摇的渔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