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的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成果评价存在许多问题,并且不合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文章拟采用因特网技术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网站平台,统一组织全国高校学者进行同行评价.这样就能改变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流程,使人文社科类学术成果评价趋于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能促进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存在着严重的学术泡沫和学术腐败现象。由于体制上的深层原因,现行的学术规范难以根治这一痼疾。学术期刊要保持学术品格和质量,必须抗拒将学术资源产业化、市场化的利益冲动,并在期刊特色的培养、质量的提高上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04,25(4):29-30
专业性、学术性集刊之异军突起,是最近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版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之一。这些学术集刊往往由学者个体或群体、学术组织或学术单位主持编辑,由相对固定的某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些学术集刊的编辑情形有异,学术旨趣亦不尽同,但大都以追求高学术品质为依归。除个别例外情况,基本上都是连续性出版物。跨学科性、综合性是是这些学术集刊的“重武器”。如《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学人》《中国学术》《现代中国》《学术思想评论》《人文论丛》《国学研究》《公共论丛》《学术集林》《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视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应当在建构中国学术传统和实质性地推进中国学术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应最大化地支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方向,亦应在学术生产和学术传统的建构方面不遗余力。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其作为研究者个人学术研究的知识参照作用和引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其根本问题在于整个学术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术论文以及刊载这些论文的学术刊物所具有的知识意义。因此,中国学术刊物应建构和加强明确的学术自主性和学术责任感,能够在学术刊物和学术发展之间明确定位,以期推动中国未来学术传统和学术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邢东田 《学术界》2004,(6):141-147
"熊良山现象"是2004年揭露出来的性质最为严重的学术腐败案之一."百孔千疮"的胡编乱造且涉嫌传播巫术文化,竟然能够获奖立项,在大学课堂宣讲八年之久,并被多家主流媒体吹捧为"人文之光"、"素质教育好形式",甚至要"在全国高校推广".这一事件暴露出我们学术教育体制目前存在着的严重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用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应当引起学术界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希望尽快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学术批评机制,积极提倡与开展学术批评,以杜绝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11,32(3):20-28
回顾学术批评网难忘的十年,可以看出杨玉圣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网站中一面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旗帜。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贵在坚持,鍥而不舍。近年来学术抄袭事件频发,应尽快制订规范认定细则。完善各级独立学术道德评估机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从学术规范看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多年来,一些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在反对学术腐败、建立学术规范方面作出了切实努力.对于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来说,学术规范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规范,或叫学术研究基本规范,其本质和精髓就是要求学术创新;二是具体的编辑规范.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可以在一定情况下适当"逾越"规范.  相似文献   

8.
在任何一种较为发展、较为成熟的学术活动中,理论总是构成其本质的核心,构成其一切展开形式围绕着旋转的枢轴。因此,对于当今中国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来说,只要其学术的自主性被揭示和表达为一个真正的问题,那么关于其理  相似文献   

9.
《云梦学刊》2004,25(6):13-14
金秋十月,北京,吾等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学人,秉持职业良知与学术公益之心,汇聚于“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以文会友,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就恪守学术规范、保障学术自由、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学术创新达成共识。鉴于学术规范对中国学术繁荣与发展、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感当前存在的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坚信经过不懈的集体努力以促进中国学术规范化的可能性,兹谨向学界同人发出如下倡议:———恪守职业道德,扎实治学,老实做人。摒弃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浮躁心态。反对抄袭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西方传统学术史记与比较研究入手,指出学术从20世纪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可为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化的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二是人文社会科学在不断的细化、分化与综合化。现在一些边缘性学科和新兴学科已经或者正在出现,即使是某些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也延伸出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领域,各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发生重叠和交叉的情况屡见不鲜。科学史证明,靠单一的学科来解决丰富多样的世界性问题与人类社会问题是行不通的,学术学科的交叉往往是创新思想的源泉。不断用科学质疑的科学精神去审视旧的科学与科学学术体系,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架构新的科学框架,尤其是引出大跨度与庞杂的重大交叉科学新思维,学术才能在凤凰涅中常青。  相似文献   

11.
对学术规范、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了现有的四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提出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想:以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和基金论文比这4个指标界定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然后采用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对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性进行评价:对某一类别的学术期刊可以经归一化处理后通过指标赋权的方法进行排序,也可以采用非权重排序方法。对编辑出版学期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7种期刊中仅有4种期刊可以界定为学术期刊,并与现有期刊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一个学术大国,建立一所学术文化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学术文化及社会历史知识将通过实物陈列而由此得到展示.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也能由此得到实证和阐释.学术文化博物馆在设计上的独特之点是通过实物和复制实物给出一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中国学术史发展线索、认识史发展线索和知识积累系统.这个系统大致分为八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一直以来是张隆溪教授最为深切的关怀和愿望之一,他认为自己在海外求学、研究的个人经历就充分说明,在英语已经成为西方主流学术话语的前提下,中国的人文学者同样也有可能进入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并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与西方学者的沟通和对话。张教授进而指出这种对话对于中西方学术界双方而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因此,国内学者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积极的态度看待并投入到学术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去。张教授最后还对国内外语学院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善意批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均发生巨大转变。处此巨变中的人文学,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亦有不少转机:在日渐"分离"的大学校园,社会科学发展迅猛,人文学则越发退居边缘,风光不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由于十年来的大学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倍增,民众对人文学的兴趣转浓,与"国学热"形成相互呼应之势;而各高校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和"通识课程"的逐渐落实,虽仍在不断的自我调整之中,但均以"人文学"为知识传授的核心,也为人文学预留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人文学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还不是其在大学中的地位相对下降,而是被按照工程或社会科学的模样进行的改造,各类学术工程和评审文化在大学里大行其道,其发展日趋数字化、模式化,使人文学特有的灵性和精神受到损害,变得平淡、僵硬、了无趣味。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康 《河北学刊》2008,28(3):185-18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是从活态历史观的角度认识和研究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一种文化考察和遗产保护的方法,同时也为传统人文学术研究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首先是田野工作方法,即把研究工作从文本扩展到文化活动空间,进行文化活动过程的研究;其次是在田野工作基础上的体验,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深入探索研究对象的精神内蕴。  相似文献   

16.
钟诚 《云梦学刊》2013,34(1):5-10
晚近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兴起的"西方政治哲学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本国学术界中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这一宏大背景,中国政治思想研究要想拓展自身的学术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就不能简单复制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径,必须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纳入上述大背景,认真思考人文学和社会科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来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应当是:首先,评价体系应多关注"问题导向"型的研究。其次,评价体系自身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且不断完善;应持续地反思并修订已有的标准和规则;应多关注研究问题的原创性和深刻性,而不只是以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否成熟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同时,要强调和重视"细读经典文本"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齐洲 《云梦学刊》2006,27(1):9-11
学术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传统中国与西方世界对于学术有着不同的理解.由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学术传统以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目前的学术界出现了种种学术不端的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规范建设以及整肃学术外部环境是学术走向繁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冯望岳 《云梦学刊》2005,26(6):14-16
现代大学构建研究性教学范式有两大基本问题:(一)人文科学专业学术研究基本规范;(二)人文科学专业论文写作知识。这是使学生知行统一、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结合,自觉、理智、创造性地完成大学阶段学业,并考研深造和创业发展的阶梯与桥梁。同时也是培育一代学术新人、树立学术新风的有效举措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郑东 《河北学刊》2005,25(2):27-30
学术发展既是一种稳固模态,更是一个递进、跃动过程。学术概念是跃动、迁移的,所以,对它的研究或描述就应当摈 弃凝固化思维。因为学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无限性特征,学术研究自然 也就永无止境。可以说,学术概念的跃动特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诉求和学术凸显。学术的基本内涵是"学"与"术"的表述及其 关系阐释。学术是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方法的统一。学术的综合交融特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大批新学科的诞生。 正因为学术创造旨在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分化,从而成为促进学术及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能。发现学术新 大陆、新亮点,需要不同学科、不同国家间学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重要她位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在学术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伴随 经济全球化,区域性的学术传统及学术价值认同将为脱胎于各种学术文明体系的全球文明所取代。中国学术必将要吸纳、融合 其他民族的学术文化,使之构成推动全球化学术进程的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